企業黨建隊伍建設思考

時間:2022-04-02 01:28:00

導語:企業黨建隊伍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黨建隊伍建設思考

我縣企業家隊伍是伴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逐漸成長壯大起來的。據統計:全縣有法人企業1946家,326家規模企業,規模企業管理人才6601人,其中研究生(含課程進修班)82人,大學本科學歷707人,大專學歷1565人;規模企業管理人才中具有高級職稱209人,中級職稱716人;326家規模企業企業家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68人,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63人。現將我縣企業家隊伍建設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年來,我縣根據黨管人才的要求,圍繞建設一支善謀略、懂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著力在以下五個方面下功夫:

1、著眼宏觀、分層分類,建立多層次管理服務機制。研究制定《2004-2007年*縣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規劃》,綜合參考企業規模、發展速度、利稅總額等指標,把企業經營管理者劃分為三個檔次進行分層管理,切實發揮人才政策的杠桿功能。對縣優強企業經營管理者,突出宏觀形勢分析、戰略思維、經營決策等方面加以指導,促使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對規模以上企業經營管理者重點在明晰發展思路、強化企業管理、提升產品檔次、增強發展后勁等方面強化服務;對規模以下企業經營管理者著力在抓好環境優化和政策扶持上下好功夫,促使其盡快成長。同時,發揮部門優勢,建立以工商、稅務、勞動、監察等單位為主體的綜合行政執法管理體系,依托縣審批辦證服務中心平臺,推行優秀人才一站式服務,實行戶籍、教育、社會保障等限時辦理和全程制,扎實構建多層次、全方位、開放式、市場化的監管機制。

2、突出重點、強化引導,建立多元化教育培訓機制。組建全縣性行業經營管理者協會組織,開展3次大型交流活動,促進人才間相互交流經驗,不斷開拓視野。健全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庫,重點抓好高層次復合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以及中青年企業經營管理后備人才隊伍建設。去年以來,先后組織了4批共75名企業經營管理者赴青島海爾培訓基地、中央黨校、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等地學習培訓,組織82批216人(次)到發達國家考察學習,重在發展戰略、制度安排、文化建設等方面查找不足、更新思路,積極參與社會中介機構組織的培訓,如與時代光華管理學院合作,建立*光華衛星遠程培訓學院,采取在職培訓與脫產培訓、理論培訓與實踐鍛煉相結合的方法,加強經營管理人才和后備力量培養,2004年,規模以上企業管理人才參加培訓共430多人次,對提升我縣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產生了積極影響。

3、打通壁壘、廣納賢才,建立多渠道流動引進機制。積極疏通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三支隊伍間的流動渠道,出臺了《黨政領導干部辭職暫行辦法》和《黨政領導干部辭職從事經營活動實施細則》,鼓勵黨政領導走上企業經營管理崗位,2004年以來,共有26名機關干部到企業管理崗位任職,同時,有28名優強型企業中層以上管理者參加了全市統一的公選活動,17人取得了鄉鎮級任職資格證書。專門制定出臺《*縣引進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實施辦法》,主動與杭州、重慶、成都、沈陽、武漢等大型人才市場簽約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定向招、定點招、合作招、網上招等多種形式招聘企業經營管理人才,2004年全縣共引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37名。大力推行人才柔性引進,聘請省內外的專家學者、著名企業家擔任企業管理顧問,組織開展33家優強企業“融入杭州都市圈”與科研院所交流結對、名校碩博士*行等活動,據統計,2004年全年柔性引才共計480多人次,一支“星期日”專家隊伍活躍在我縣各行各業,充分發揮“智囊團”的作用。

4、多措并舉、注重獎勵,健全法制化激勵保障機制。建立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獎勵為主體的多元化人才獎勵機制,如在突貢人選評比中,對升華拜克鋯谷分公司總經理蔣東民等外來優秀人才給予重獎,吸引和鼓勵優秀企業經營管理者在我縣創業和發展。注重人力資本價值實現,試行將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管理才智轉化為資本入股企業,實現持股經營,鼓勵企業對作出突出貢獻的經營管理人才獎勵期權、股權,實行知識產權向個人傾斜的政策。目前,我縣規模企業中,人力資本持股的企業占到76%。加強組織、人事、經濟管理部門與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溝通,結合“項目推進年”活動,健全領導聯系企業制度,實施企業家健康工程,開設“專家熱線電話”,組織優秀經營管理者外出療休養,幫助引進優秀經營管理人才解決子女入學和住房困難等問題,全方位關心企業家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精心營造關心企業家、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存在問題

盡管我縣在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我縣企業家隊伍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也日益凸現,主要表現在:

一是從規模上看,企業家隊伍數量還總體偏少。我縣目前絕大多數企業在產業分布上還屬于傳統產業的企業,新興的高新技術、信息產業的企業比較少,人才積聚的功能相對較弱,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總量雖然近年來發展較快,但是僅占全縣人才總量的5%,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像夏士林、丁鴻敏這樣能振興一方經濟的大企業家更是鳳毛麟角。

二是從層次上看,企業家文化素質還總體偏低。在學歷上,全縣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研究生、本科、大專三者學歷分別僅占1.2%、10.7%、23.7%,在職稱上,高、中級職稱的分別僅占3.29%和10.8%,大專以下、初級或無職稱的人員占了大多數。企業家隊伍整體素質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

三是從機制上看,企業家隊伍建設工作體系還不夠健全。目前雖然對企業家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但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還不夠健全,對加強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還找不到有突破性的抓手,三支人才隊伍之間的流動壁壘還沒有完全打通,人才市場服務機制還不夠健全,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不利于優秀企業家施展才華,也影響了人才的引進。

三、對策建議

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關鍵是要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較明顯產業特色的優勢企業,歸根結底是要有一支推動這些優勢企業快速發展的優秀企業家隊伍。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必須在教育培訓、引進和優化環境機制上下功夫。

1、以教育培訓為抓手,提升企業家素質能力。一是整合教育培訓資源。成立企業家教育培訓中心,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以及本地專業人士組成一支“菜單式”的培訓師資力量,主動尋求與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高校合作,不斷強化企業家學習培訓,既加強經濟學、管理學、WTO知識等共性化培訓內容,又注重行業發展規劃、企業文化建設、人力資源管理等個性化培訓內容,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干大事、創大業、爭一流的精神和敢為天下先的戰略眼光。二是加強后備人才培養。建立企業家后備人才信息庫,將后備人才管理列入企業發展規劃中,實行動態管理,強化專業理論,實踐技能的提高,形成企業家隊伍的“梯隊”結構。三是破除人才流動壁壘。通過政策傾斜,輿論引導等途徑,積極鼓勵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中的優秀年輕干部、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社會各類優秀人才到經濟建設一線創業發展,努力使他們成為一支新的企業家隊伍后備力量。

2、以平臺建設為基礎,推動企業家快速集聚。一是建設專業人才市場。強化人才市場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的信息搜尋、咨詢推薦、職業培訓等功能,加快組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市場,建立企業經營管理者業績檔案,全面記錄企業家經營業績,成立企業經營管理者資質評價中心,逐步推行企業經營管理者任職資格認證制度。做好人才“開放帶動、接軌滬杭”文章,發揮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業園、臨杭產業帶等陣地優勢,采用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通過舉辦現場人才交流大會和網上人才交流大會,大力引進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急需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二是探索成立獵頭公司。主動接受滬杭人才高地輻射,以獵頭公司為紐帶,幫助企業引進急需的優秀企業管理人才,突出以我縣緊缺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為重點,不斷提高獵頭公司的運作水平。三是創新人才引進思路。注重把招商引資活動和招才引智工作結合起來,積極吸引外地企業家來我縣投資辦廠,力求引進一個項目,帶進一批人才。創優條件,對柔性流動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全方位、社會化、一條龍服務,創造集聚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良好條件。

3、以優化環境為重點,促進企業家創新創業。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加大對外宣傳工作力度,著手開展“人才強縣”宣傳周,組織開展“企業家論壇”、“企業家主題活動日”等活動,并利用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優秀企業家的創業事跡,精心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創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二是注重關心激勵。主動關心企業家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況,聘請全縣綜合經濟考核優秀的企業家作為年度政府經濟顧問,參與有關經濟政策制訂,出席重大經濟活動。推出“經濟發展優秀人才獎”、“經濟發展功臣獎”等評比表彰活動,對入選的優秀企業家給予重獎,真正實現“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地位”。三是優化外部環境。加快經濟開發區和各工業集聚點建設,在土地使用、稅收等方面給予相關的優惠政策,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有力保障。繼續打好生態資源品牌,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高標準完善生活休閑設施,選擇合適地塊建立高級人才別墅區,吸引各類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來*安家落戶、創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