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休干部發展和完善思考
時間:2022-04-08 04:11:00
導語:離休干部發展和完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離休干部的“離休費”、“醫療費”(以下簡稱“兩費”)保障機制在20世紀90年代建立。在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市領導的領導、關心下,經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努力和密切配合,離休干部的“兩費”保障機制不斷發展和完善,逐步走上了一條制度保障、有章可循、管理到位的良性運行軌道。
一、*市“兩費”保障機制的運行情況
一是離休費,早在19*年,*市行政機關、事業單位離休干部的離休費保障機制就已經建立起來了,離休費由市機關事業養老保險處負責發放,19*年建立了企業離休干部離休費保障機制,離休費納入市社保社會化發放。二是醫療費,*市的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在19*年3月,實行了職工醫療制度改革,醫療費納入職工醫療保險范圍,全部參加醫保;企業離休干部的醫療費用,在當年啟動時,作為企業的試點單位——市化建系統所屬單位列入職工醫療保險范圍。經過一年的試行,19*年5月起,將尚未參保企業單位中的離休干部單獨參加醫保。
目前,*市有離休干部301人(不包括垂直條線和外地安置在昆的離休干部,下同),其中:行政機關、事業單位離休干部183人,企業單位離休干部118人。由于財政支持機制的加強與完善,*市離休干部的“兩費”及其他政策規定享受的各項生活待遇,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落實到位,無一人拖欠。
二、通過引入“三個機制”,進一步確保“兩費”保障機制的正常運行
(一)、進一步強化政策規范機制,探索“兩費”保障機制的長效約束機制。
完善的保障機制要靠制度來維持和保障。一方面,*市遵照(蘇辦[1*9]53號)、(廳字[*]61號)、(蘇辦[*]73號)、(蘇辦發[*]2號)等文件精神,對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中離休干部的“兩費”進行全面保證;另一方面,*市在*年出臺的《關于批轉〈*市市屬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轉改制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昆政發[*]45號)文件規定,“轉改制事業單位中離休干部享受的有關待遇不變,醫療保障等方面的綜合費用按人均每年3.4萬元計、10年一次性34萬元標準計提,其中綜合費用19萬元交主管部門,以現金一次性繳付”,對企業單位中離休干部的“兩費”保障有了政策依據。近年來,*市又先后出臺了(昆勞社醫[2004]14號)、(昆勞社險[2006]27號)等文件,從制度上保證了離休干部其他生活待遇經費的落實,致使*市離休干部“兩費”和其他生活待遇經費落實的保障機制不僅僅是政策的研究,更是政策的執行與監督約束。
(二)、進一步落實財政兜底機制,探索“兩費”保障機制的長效運行機制。
市財政支持機制是*市老干部工作順利開展的強大后盾。每年,市財政要提供數額龐大的老干部離休費以及各項生活待遇經費,同時市財政為了保證離休干部的醫療基金不拖欠,醫療費用不虧空,都會在年底進行補償。主要的做法是:離休費及各項生活待遇經費主要是經社保或由單位直接發放;而對于醫療基金,醫保部門根據當年征繳標準通知單位,并定期將征繳情況通報市老干部局,由老干部局全面掌握欠費單位、人員、額度等情況,及時與其主管部門聯系,盡可能提請主管部門幫助解決,如主管部門也有困難的,上報市財政進行年終補償。據統計,*年度,*市財政補償缺額部分的醫療費用385.8萬元;2004年度補償558.8萬元;2005年度補償1084萬元。這種財政支持機制有力地保證了“兩費”機制的順利運行。
(三)、進一步擴大網絡聯動機制,探索“兩費”保障機制的長效能動機制。
老干部工作是全局性的工作,依靠的不僅僅是老干部工作部門單一的力量,更需要全市各個單位的配合、協調,共同來做老干部工作。*市委、市政府領導對此十分重視,成立了*市老干部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由市委老干部局向其他主管局輻射聯通的老干部工作服務網絡,老干部主管單位都有分管領導和專(兼)職工作人員。在實施“兩費”落實工作中,老干部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密切保持聯系,通過會議通報、信息傳遞,及時掌握“兩費”保障機制的運行和執行情況。同時,市醫保部門密切掌握老干部發生的醫療費用情況,遇到有嚴重超支現象,立刻通知老干部局和主管局,每當離休干部單位欠繳醫保基金時,醫保部門又會通報老干部局,由老干部局協助醫保部門向主管局進行催繳……,這樣一個老干部工作服務網絡與會議制度,使各單位能動的執行政策、協調處理,在“兩費”保障工作中,極大的提高了落實好“兩費”的效率。
三、離休干部“兩費”落實過程中的難點
*市離休干部“兩費”的運行情況,總體上說是好的。但是,由于受到企業轉改制的進一步深化、醫藥費價格機制不規范、醫療行業運轉不健全等因素的影響,在落實“兩費”過程中還存在以下的難點:
一是轉改制企業的現實性困難阻礙了老干部“兩費”保障機制的順利開展,其表現為:
*年前,由于部分轉改制企業單位效益處境不同,對于離休干部一次性剝離資金沒有達成統一的標準,因此當時的計提標準大都小于*年3.4萬/人年的標準,老干部專用經費計提不足。加之離休干部的醫療基金征繳標準在*年由原來的7000元/人年提高到現在的15000元/人年,企業負擔加重。
二是老干部醫療費居高不下,對“醫藥費”的保障增加了難度。
隨著離休干部整體年齡的高齡化以及醫療行業消費的整體上升,老干部的醫療費用逐年上升。其表現為:
(1)離休干部整體年齡不斷增高,用于疾病治療和日常保健所發生的醫療費用也隨之不斷提高。據統計,2006年,*市離休干部平均年齡79.6歲,2005年度離休干部醫療費總和達到了1544萬元,同比2004年度的1327萬元增長了16個百分點。
(2)部分離休干部無收入的家屬,他們在就醫看病過程中往往以離休干部的名義配藥劃卡,造成門診藥店消費的醫藥費虛高。
(3)老干部在看病就醫過程中往往抱著“好藥肯定有好療效”的心理,購買新品種或價格昂貴的藥。
(4)離休干部患病比例高、疾病種類多、重病轉入上海治療的情況多。再加上醫療設備推陳出新,新藥新儀器不斷更新,增加了醫療成本。有數據顯示,19*年,*市離休干部年人均實際發生醫療費8025.7元,但到了*年就迅速攀升至人均21000元,到2004年底更是突破了人均41220元。
三是醫療市場存在監督不嚴的現象,醫療行業商業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醫療行業從業人員為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或達到上級指標,個別醫生往往在離休干部就醫看病過程中牢牢掌控“處方權”進行違規操作,嚴重違反行醫準則,采取大處方或高額處方以及貴重藥品外配的形式,甚至進行不必要項目的身體檢查。
四、針對“三個難點”,探索離休干部“兩費”落實的“三項措施”
措施之一,明確責任,落實經費,負責到位。
足額提取老干部相關經費,是落實老干部生活待遇的關鍵。為解決提留經費不足的問題,老干部局與企業負責人、離休干部主管局領導以及財政部門協調會商,以老干部預提經費超出部分由主管局負責到底,實在有困難實行財政補缺的辦法確保離休干部的離休費絕不拖欠、堅決保證。對以國有固定資產預提的單位,經過協商,單位將把國有資產增值部分變現繼續承擔離休干部的生活費用。與此同時,一方面市老干部局做好企業單位以及主管局的解釋工作,有政策規定的嚴格按照文件執行,沒有政策依據的“軟肋”也希望各方面盡量滿足老干部的要求;另一方面,企業實在困難的,在年末向市財政申請進行補償。
措施之二,通過宏觀的政策扶持,嚴格藥品管理,竭力遏制醫療費的過快增長。
(1)實施政策鼓勵。*市結合老干部工作的實際,于2004年7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離休干部醫療統籌管理工作的通知》(昆勞社醫[2004]14號),建立離休干部健康獎勵制度。文件規定,“離休干部個人全年門診、住院醫療費用控制在1*元以內的,予以獎勵。”這一政策的出臺,使離休干部逐漸重視醫療費虛高的現狀,避免過度用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醫療費增高的勢頭。2004、2005年度,市財政為實施獎勵措施專項撥款277154元和301*8元。另外,市老干部局等單位出臺了(昆勞社險[2006]27號),為離休干部“三無”配偶辦理參加職工基本醫療統籌保險。文件規定“離休干部無經濟收入的配偶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按人均30300元一次性籌集醫療補償基金和大病醫療保險基金。”這一政策的實施徹底消除了離休干部的后顧之憂,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減少離休干部醫保卡“一卡多用”的現象。
(2)加強規范管理。關于醫療行業整體醫療費用上升的問題,市老干部局一方面提請市衛生部門在醫療行為進程中嚴格監督,避免重復用藥(包括器械)、過量用藥、不合理用藥;另一方面,市老干部局會同市醫保部門密切注意老干部醫療費用的使用情況,發現非正常現象及時通知主管局出面協商處理。
(3)開展養生保健講座。關于離休干部在用藥上存在誤區和困惑的問題,市老干部局在每年的下半年開始同市一院健康俱樂部、市衛生局、市科技局聯辦,定期邀請上海、蘇州的知名教授專家為老干部開展學術講座和醫療咨詢,解答老干部在就醫用藥以及自我保健方面的問題,使老干部在安全用藥、合理用藥的自我保健意識提高的同時,適量的約束醫藥費的上漲。
措施之三,強化教育,嚴密把關,加大監督查處的力度。
針對醫療行業中,個別醫生片面注重效益、對離休干部配藥有失職業操守的行為,市老干部局和市醫保部門加大督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抽查,對發生的違規操作行為及時進行教育和糾正,限期整改,必要時進行罰扣。另一方面,市老干部局呼吁醫療部門定期開展培訓,統一認識,轉變觀念,提高規范醫療行為的自覺性,杜絕商業行為,扼止不合理醫療費用的增長。另外,醫保定點單位在向市醫保中心結算老干部與其發生的醫療費用時,提取適當比例掛帳,一旦發現有違規操作時給予罰沒。市醫保中心每季一次向市老干部局反饋離休干部人員醫療費用情況,共同加強管理。
在“兩費”保障機制落實過程中,*市重點抓好“兩費”的“征繳、撥付、管理、保障”四個環節,確保了離休干部的離休費、醫療費、財政支持“三個保障機制”的順利運行。
- 上一篇:論商業銀行績效管理
- 下一篇:退休干部管理服務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