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村經濟協會思考

時間:2022-04-08 07:45:00

導語:發展農村經濟協會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農村經濟協會思考

黨的*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而小康建設的關鍵和重點均在農村。對于我縣這樣一個農業帶有明顯比較優勢的典型山區農業縣。近幾年來,全縣圍繞“特色農業大縣”建設目標,狠抓了柑桔、茶葉、黃姜、魔芋、水產等特色農業建設,各類農村經濟專業協會也應運而生,如柑桔協會、煙葉協會等,這些協會組織為全縣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如何規范這些農業經濟協會的管理,加快發展,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農村經濟協會在農村小康建設中的作用是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通過對我縣農村經濟協會發展現狀的調查,談談個人粗淺看法。

一、發展農村經濟協會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縣農業存在著經營主體分散、農產品競爭力不強,科技含量不高,農民經濟實力較弱,單個農戶的市場預測能力差,無法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承擔風險的力量小,缺乏市場開拓能力,農民增收難度較大等諸多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經濟協會產生成為了必然。一是實現了科技成果與現實生產的結合?,F階段農民單家獨戶,難以與擁有先進科學技術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打交道,而協會組織則為解決引進與推廣新技術與農戶分散經營之間的矛盾提供了可能。例如,秭歸縣柑桔協會20*年8月,就聘請了世界柑桔協會主席阿爾布里哥先生,中國柑桔協會理事長、長江學者鄧秀新博士對廣大柑農進行技術講座,介紹國內外先進柑桔栽培技術,并實地對柑農進行技術講解,有效地指導了全縣柑桔生產。二是提供信息,規避風險。農村經濟協會順應了農戶需要得到各類農業技術和產品加工銷售等方面服務的愿望,為從事相同農產品生產的農民提供了相互交流技術和信息的場所,有利于減少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風險,從而使專業生產得到穩步發展,防止和克服生產中經濟效益大起大落的現象。例如,我縣柑桔協會在柑桔生產中的關鍵時期,通過“秭歸農業信息網”,及時為各個會員提供技術、價格、銷售信息,并定期開會進行座談,使廣大柑農對整個柑桔市場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從而科學、決策自己的栽培品種和銷售時間,確保全年能有一個好的經濟收入。三是為農民和農產品走向市場架起了一座橋梁。由于協會屬于民間組織,來自民間、貼近民眾,協會通過各種形勢,不僅帶動了農產品的銷售,增加了農民收入,更重要的使廣大農戶由小農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變,有利于改變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的弱勢地位。

二、我縣農村經濟協會發展的現狀及制約因素

我縣的農村經濟協會組織多是以某種專業產品,或某項專業技術服務為對象,按照“民辦、民營、民收益”的原則,在自愿互利、平等協商的前提下,組織起來的一種互助性的民間經濟技術合作組織,這些協會,為會員提供技術指導、資金扶持、貯藏、購銷、運輸和信息等服務。協會形式多種多樣,有由村集體經濟組建的,也有由種植大戶,營銷大戶自行組建,既有附屬于行政單位,龍頭企業的,也有獨立于行政單位、龍頭企業之外,直接面向農戶,面對市場的,既有貿易型的協會,也有提供信息、技術等服務型的協會組織。這些協會組織,為當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待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

(一)組織機構不全,管理人員不足。我縣農村經濟協會組織其主要責任人大多數為兼職,基本上沒有專職的協會管理人員,兼職人員平時工作都很忙,精力有限,協會有活動時,才相互見面,相互磋商工作,平時僅靠電話聯系,許多工作平時抓的不夠,影響了協會作用的發揮,造成部分會員情緒不穩定,認為入不入會,意義不大,參加活動也不積極,造成會員逐年流失,協會形同虛構,生命力不強。因此,協會組織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必須健全機構,專人專職抓,才有助于協會的持續穩定發展。

(二)業務經費缺乏,服務手段落后。協會組織的工作經費來源主要依靠贊助和收取會員,而贊助一般金額較少,由于農村經濟協會的會員主要是農民,因此也不可能收取太多的會費,只能限于正常業務開支,平時聯系僅限于開會、信函,不能購買先進的信息設備,利用科學、快捷的手段,向會員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因此,經費的缺乏,嚴重影響協會的發展。

(三)協會規模偏小,輻射效果不強。我縣農業經濟協會規模不大,小而全,沒有形成規模,業務范圍單一,由于受地域、思想觀點、市場行情的影響,其輻射帶動作用不十分明顯。由于我縣的協會大多數是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形勢下產生的,由于市場行情風云變化莫測,結構調整力度較大,協會產生的快,消失的也快。

三、發展壯大農村經濟協會的對策

如何發展壯大農村經濟協會的力量,利用協會引導、協調、服務、交流信息、規范交易行為、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中發揮作用,應加強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制定優惠政策,建立激勵機制

由于農村經濟協會組織目前是適合農村實際的民間組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產物,這種“鄉土組織管理”形式貼近農民,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要積極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把規范管理好農村經濟協會作為當前“三農”工作的重點來抓,為其快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出臺符合本地實際的協會激勵政策,并對支柱產業協會進行重點扶持,營造發展的良好氛圍,以此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向前發展。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制定的相應政策。對協會進行技術引進,品種推廣方面給予稅收優惠政策,免征相關稅種。二是制定協會發展的扶持政策,對協會提供貼息和開辦資金,減免行政性收費,并對農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協會和主要負責人進行獎勵。三是進一步加大經濟環境整治力度,規范經營秩序,為協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健全協會機構,規范協會管理

建立健全協會的各項規章制定,固定辦公場所,配備專職的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開展活動,按程序反映正當要求,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并定期接受行業主管部門的檢查。

3、依靠科技進步,壯大協會規模

協會要圍繞我縣的柑桔、蔬菜、黃姜、魔芋等支柱產業,依靠科技力量,積極引進新技術、推廣新品種,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科技含量,搶占制高點,利用信息網絡,提供和權威性的信息,宣傳相關品種、推介產品、招商引資,開展網上營銷,形成“市場一動,效益跟動,市場一調,產品就調”的預警機制,規避市場風險,以吸引更多的人員入會,從而不斷發展,壯大協會規模,真正為農民增收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