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局黨組織構建報告

時間:2022-05-12 04:02:00

導語:審計局黨組織構建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計局黨組織構建報告

黨的*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命題,并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基層組織是聯系黨和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各種利益矛盾聚集的焦點,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擔負著上傳下達、組織實施、樹立形象、凝聚人心的神圣使命。特別是在整合資源、凝聚力量、化解矛盾、長治久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自覺增強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和基礎性作用。

一、基層黨組織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1、基層黨組織肩負著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職責。貫徹落實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黨章規定,基層黨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基層黨組織必須肩負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和執行黨中央、上級組織和本級組織的決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在基層黨組織這層出現腸梗阻,執行不力或執行不到位,勢必引起群眾的不滿,引發不和諧的社會因素。

2、基層黨組織承擔著化解各種矛盾和利益沖突的重任。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矛盾和利益沖突開始在基層不斷交織和日益尖銳起來,如土地征用、城鎮拆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企業職工下崗、社會保障滯后、社區衛生服務水平較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水平低下、教育負擔偏重等問題,基層黨組織直接面對著這些問題和矛盾,如果不能有效地在基層化解這些矛盾和問題,社會和諧將是一句空話,也將直接影響著黨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影響著黨的形象。

3、基層黨組織是反映群眾呼聲的第一渠道。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要充分了解群眾的呼聲,基層黨組織與群眾貼得最近,最容易了解到群眾的呼聲、群眾的反映、群眾的愿望,是群眾向黨組織反映呼聲的第一渠道。如果基層黨組織閉目塞聽,對群眾的呼聲充耳不聞,或者不愿意聽群眾的真話,只滿足于聽假話、空話,不能把群眾的真正意愿反映出來,必然導致黨的決策失誤,阻礙和諧社會的建設。

4、基層黨組織的自身建設需要與時俱進。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歷史任務對基層黨組織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層黨組織必須與時俱進,用和諧社會的要求加強自身建設,用和諧社會的標準來檢驗自己的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不斷完美、不斷豐富、不斷健全、不斷提高,不斷增強自身活力和生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才能完成肩負的歷史使命。

二、基層黨組織必須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提高五種能力

1、宣傳力。基層黨組織要調動一切手段,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及時、有效地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向黨內外群眾宣傳好,提高群眾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知曉度,消除群眾思想中因不了解政策而產生的對黨和政府的誤解甚至不滿,引導群眾走出思想誤區,最大限度地把群眾的思想統一到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上來,從而使廣大群眾自覺地投入到建設和諧社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來。

2、組織力。基層黨組織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在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與時俱進,樹立起黨組織的良好形象,真正把黨組織建設成為群眾信任、群眾依靠的黨組織。構建和諧社會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基層黨組織必須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整合各種社會資源。要強化黨組織在基層各種組織中的核心領導地位,領導、團結、協調群團組織和其它社會組織圍繞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3、服務力。基層黨組織要從關懷服務入手,凝聚黨員、群眾和社會。要廣泛開展以人文關懷、保障權利和提供服務為主要內容的黨員服務活動,積極貫徹《黨員權利保障條例》,暢通黨員行使民主權利、參與政治文明建設的渠道,建立和完善從政治上、生活上、感情上關心和服務黨員的有效機制。特別是要盡快建立幫助在艱苦環境中工作的黨員、下崗失業黨員、生活困難黨員和老黨員解決實際困難的黨內互助機制,讓廣大黨員感受到組織的溫暖。要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兼顧好人民群眾的具體利益,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切身利益。當前,要著重解決好城鎮居民失業失地、國有企業下崗人員心理失衡和再就業、民企務工人員權利保障、農民工工資福利、“留守農民”要致富以及天災人禍致人貧困等實際問題。

4、協調力。基層黨組織要具備在促進和諧中化解矛盾的能力。現階段既是人民群眾享受實惠最多的時期,也是各種新問題、新矛盾凸顯的時期。要依靠教育疏導化解矛盾,改進和完善做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引導群眾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前進中的困難,正確認識和處理利益得失問題;引導群眾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按照法定程序、依據政策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要依靠積極預防化解矛盾,立足于防范,落實具體責任,盡可能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5、創新力。基層黨組織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落實好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妥善地解決好層出不窮的各種復雜矛盾和問題,沒有創新能力是不行的。用老辦法解決不了新問題,走老路只會越走路越窄,必須創新工作思路、創新方式方法,大膽改革,銳意創新,用新思維解決新問題,用新方法開創新局面。

三、基層黨組織提高構建和諧社會能力的實現途徑

1、創新黨組織設置形式。要適應推進經濟體制轉軌和社會結構變化的需要,創新組織設置、完善組織體系,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的廣泛覆蓋。遵循基層黨組織設置必須與經濟社會結構相契合的內在規律,自覺適應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實現基層黨組織設置從垂直式向網絡化轉變,提升基層黨組織整合功能。要根據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黨員從業多樣化發展趨勢,突破按行政區域設置黨組織的傳統模式,依托產業鏈組建黨組織,構建縱橫交錯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網絡結構。要根據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的趨勢,繼續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努力將黨的工作覆蓋到所有非公有制企業。要適應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加大社區黨組織組建力度,建立樓幢黨支部和特色黨支部。要根據新社團組織快速發展的狀況,區別不同情況,采取多種模式,加大社團黨建力度,為整合資源、發揮作用提供組織保障。

2、創新黨組織班子建設。要適應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創新選育方式、優化績效管理,建設一支素質優良、作用突出、群眾擁護的基層干部隊伍。把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貫穿于基層領導班子建設全過程,創新選拔培養和監督管理機制,提高基層干部隊伍整體素質。要全面推行農村黨組織“兩推一選”,建立健全基層干部人才庫,定期通過組織選派、雙向選擇充實基層黨務干部隊伍,努力實現基層干部選任由傳統方式向現代方式的轉變。把基層干部納入大規模干部教育培訓范疇,健全分級培訓體制,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準確度,實現基層黨組織班子考核由定性、封閉向定量、透明轉變,激發干部積極性和創造性。

3、創新黨組織活動形式。一是建立開放型組織生活模式。就是要打破原有基層條塊劃分模式,開展基層組織間的溝通交流和橫向聯合活動,在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增加自由選擇范圍,發揮不同黨組織和黨員之間的優勢和特長,以擴大黨員的信息交流范圍,豐富組織生活的內容,增強組織凝聚力。黨員參加組織生活時,不局限于本人所屬的黨組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參加系統內、工作和居住區域內其他黨組織的活動;黨組織在開展主題活動時,可以對系統內的其他黨組織或者系統外單位的黨員開放,也可以在黨組織之間聯合組織活動。在開放的程度上,根據活動的主題和內容,適度向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外群眾開放,接受社會評判。二是開展創意組織生活競賽活動。為了提高組織生活的質量和效果,使組織生活在內容和形式上適應時代要求,富有生氣、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真正起到對黨員進行有效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作用,可以按年度分層次在所屬基層黨組織中開展組織生活創意競賽活動,充分調動基層黨組織的創造性。由基層黨組織自行設計組織生活主題,自行組織開展組織生活。對基層黨組織在開展組織生活活動中形式新穎,效果突出,有內容、有質量,具有可推廣或可借鑒價值者,授予組織生活創意獎和其他獎項。

4、創新黨組織工作機制。適應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需要,創新工作方法、有效發揮作用,鞏固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政治)核心地位。根據改革進程中政府、市場和社會功能的新變化,改進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和活動方式,探索基層黨組織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基層黨組織要學會運用依法辦事的工作方法,完善村(居)重大事務決策程序制度,支持村(居)委會依法開展自治,保證黨組織意圖在“由民作主”中的貫徹落實。要學會運用依托群團的工作方法,通過黨建帶群團,壯大群團組織,整合群眾工作力量,延伸黨組織發揮作用的力臂。

5、創新黨組織激勵機制。一是示范激勵。基層黨組織要根據黨員的職業特點和個人專長,通過建立黨員服務中心、黨員責任區、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等多種形式和載體,適時、適度地組織他們參加社會活動,使黨員的知識和技能得到充分發揮,并通過黨員風采欄予以公示,彰顯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二是考評激勵。上級黨組織要制定對下級黨組織的考核制度,加強對下級黨組織的工作指導。對經考核為優秀的黨組織予以表彰。對其黨務干部給予提拔重用。基層黨組織要建立黨員目標管理考評制度,實行考核積分卡,根據參加黨員大會、支部大會、黨小組會議、集中學習、撰寫學習心得材料、參加黨員志愿者隊伍、助難幫扶、辦實事好事等方面的情況,對黨員進行考評,考核結果與年終分配掛鉤,給予物質、精神獎勵,以此激發黨員先鋒作用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