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團支部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5 10:55:00
導語:共青團團支部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進一步加強全市農村基層團建創新,團結和帶領全市廣大農村團員青年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年10月中下旬,通化團市委組織開展了村級團組織團建創新活動專項調研活動,對集安市頭道鎮砬子溝村團支部等6個村級團支部,在新時期全市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的新途徑、新方法的探索有了深入了解。
一、基本情況及特點
1、基層團組織建設扎實。這6個村級團支部有一個共性特點,就是村集體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在當地都是經濟強村,例如,梅河口市曙光鎮東太平村是省級小康示范村,通化縣二密鎮二密村是省級新農村建設示點村。村級團組織機構設置健全。團干部待遇高,以柳河縣河北村為例,團支書王恒艷月工資在1000元以上,年底,村里還根據工作情況給以獎金獎勵。柳河縣柳河鎮河北村在蔬菜協會成立了團支部。設立團支部書記1人,組委宣委各1人,成員5人,蔬菜協會共有會員100多人,團員青年占總人數的60%,在農村新經濟組織團建方面探索出一條“協會+支部”的新路。砬子溝村團支部還積極向村黨支部、村委會推薦一些有能力、有影響、有開拓精神和進取精神的優秀青年進入村“兩委”班子,由他們同時兼任團的委員職務,配齊配強村團支部班子,為更好地開展工作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
2、團干部能力強。集安市頭道鎮砬子溝村在團的組織建設上依托黨建帶團建,黨團干部交叉任職。村黨支部書記兼任團支部書記等,有效的解決了團干部的福利、待遇問題,團支部活動經費、團的各項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此舉便于團干部開展工作,使團干部在村里“有位子”、“有票子”。梅河口市曙光鎮東太平村村主任朱鐵漢今年27歲,兼任團支部書記,本身是青年致富帶頭人,帶領本村團員青年開展了肉雞飼養等項目,并取得了較好收益。
3、團員隊伍建設有特點。加強對流動團員的管理,不留工作死角。砬子溝村團支部針對本村團員流動性大,不易管理的實際,專門制定了流動團員備案制度,流入、流出團員均要在村團支部備案。在東升、鑫泰礦業兩個企業中成立臨時團小組,由專人負責,對流入團員進行管理,幫助他們盡快熟悉環境,入鄉習俗,安心工作。河北村蔬菜協會作為青年中心的下設社團,協會中的團員青年自動成為青年中心的會員,實行雙重管理。通過致富項目吸引團員青年,穩定和凝聚了團員青年,增強了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項目建設好。砬子溝村團支部從集安市農業局聘請了2名具有高級職稱的農科專家,從本村種植大戶中挑選3名種植和銷售經驗豐富的“土專家”,組建了一支精干的專家隊伍,定期開展農科培訓,今年年初來共開展了三期培訓,培訓青年達200余人次。通過幫扶,全村今年發展五味子150多畝,產值有望達到30萬余元。培養出了高廣春、曹洪義等一大批年收入在5萬元以上的懂技術,覺悟高、善經營的青年科技致富帶頭人。撫民鎮四平街村成立信息中心,共提供就業信息100余條,輸出團員青年30多人。引導在家團員青年種植黃煙1000畝,每畝地黃煙純收入10000元。河北村是蔬菜生產專業村,村團支部牽頭成立了蔬菜協會,共投資150萬元,新建“四位一體”占地40畝的日光溫室27棟,實現產值58萬元。梅河口市曙光鎮東太平村多年來積極發展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現本村內有養雞戶36戶,全村年出欄肉雞20萬只以上。養豬戶25戶,全村年出欄生豬2000余頭。年增收60萬元。東夏村蛋雞養殖場由東夏村團支部書記楊金有(已被中和鎮黨委批準為中共預備黨員)以資金、技術、勞動力入股的方式在20*年3月組織建設,總投資20萬元,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東夏村黨支部無償幫助解決了占地問題),年飼養蛋雞1萬只,年產蛋10萬斤。以提供技術和雞蛋回收的方式帶動16戶農戶發展蛋雞養殖項目,戶均增加收入達到6000元。
5、活動開展好。集安市砬子溝村團支部多方籌集資金7萬元,在村部前的空地打上水泥,安裝十盞路燈,建成一個擁有86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由團員青年中的文藝骨干負責,組織了一支“山里紅”秧歌隊,現已有隊員40多人。團支部還經常舉辦鄉村歌手卡拉ok比賽,使每名團員青年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參加文藝活動的熱情不斷的高漲,團組織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通化縣二密鎮二密村團支部以求樂為支點,創造多種載體吸引廣大青年,開展了“慶五四卡拉OK大獎賽”、青年萬米躍野賽、植建青年林等活動,得到了青年團員的高度認可。
二、發展方向
1、依托黨建,整體推進團建創新。針對農村社會發展趨勢,原有的組織形式已很難發揮作用的現狀,根據青年分布特點、青年流動特點、青年需求特點,按照“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有利于團結凝聚青年和團組織的作用發揮、有利于團的系統管理、有利于擴大團內民主和團員參與”的原則,合理調整團的組織設置,形成上下聯動、城鄉聯動的新型建團模式。一是依托黨建帶團建。黨的領導是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的根本保證,以黨建帶團建是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的根本措施。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進一步加強黨對共青團的領導,推動團的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增強基層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把基層團組織建設納入基層黨組織組織建設總體規劃和基層黨組織工作目標,在制定目標管理、檢查指導、考核驗收、總結工作時,要使黨建與團建一并研究、部署、檢查、總結。二是構團組織新模式。稅費改革后,農村行政職能、機構改革勢在必行,作為團組織設置可以“不拘一格”、“先行一步”,按照地域相鄰的原則,把人數少、活動開展困難的團組織與相鄰人數多、活動開展正常的團組織聯合,也可以與周邊的企業團組織聯合,組建“聯合村團總支”,并將聯合村團總支的青年活動室和圖書室的建設作為“三聯共建”工作的重點,實現組織聯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增強團工作的活力。依托團屬陣地或社會資源(圖書室、活動室等)建立農村青年中心,形成“青年中心+團組織”的工作格局。
2、規范制度,夯實基層團建基礎。制度建設是團的工作發展的前提與保證,共青團組織要想緊密團結廣大團員青年,更好地發揮作用就必須要有規范活動制度。一是要建立健全團員青年檔案。農村各級團組織要建立團員青年檔案和農村青年人才檔案。全面掌握團員青年的自然情況、文化程度、從業情況和專(特)長情況等,同時要將本地有自主產業、有一定技術、有一定專(特)長的青年農民分門別類的登記在冊。二是要在有條件的村開辟青年活動室,為農村青年提供增長知識,提高技能,交流信息的學習和娛樂場所。三是農村基層團組織要堅持開展“三個一”活動:即上一堂黨(團)課、學習一個先進黨(團)員事跡、開展一次爭當“三個代表”踐行者活動。四是開展團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如“學團章、戴團徽、唱團歌”活動等。在強化陣地建設過程中,充分體現共青團的政治先進性,牢固樹立共青團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光輝形象。
3、豐富載體,增強團組織吸引力。重點放在引領廣大農村團員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放在培養農村青年致富成才上,大力實施“千名新型青年農民計劃”。一是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鼓勵青少年樹立理想,做守法的合格公民。二是要加強培訓,提高青年綜合素質,借助青年中心、培訓中心等為農村青年提供各種實用技能培訓。三是要利用團組織的網絡優勢及時向青年提供就業、市場、技術信息服務。四是要廣泛開展青年文化藝術活動,活躍農村文化,與城市團組織共同開展藝術節、征文賽、書畫賽等活動,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引導青年,豐富農村青年生活。五是要加大對新型農民的培養,著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致富的農村新型青年隊伍。在五年內,達到一村一名致富能人的局面。同時要適應形勢,從共青團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多方位拓展職能,積極承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農村環境整治等方面的部分社會職能。
- 上一篇:共青團青年創業調研報告
- 下一篇:社區建設與青年發展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