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政績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8 04:17:00

導語:干部政績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政績觀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委始終高度重視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一以貫之地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全省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其中,在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與議論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建設領域,不斷改革、探索、完善、創新,引領地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樹立和強化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取得了積極成效,全省各級領導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和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被有效調動起來、激發出來。

適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的需要,我省在干部考評工作上不斷邁出新的步伐。經過歷時一年的調研論證,于今年出臺的《關于建立和完善設區市黨政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干部綜合考核指標體系的意見》,以及同時印發的《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設區市黨政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綜合考核評價實施辦法(試行)》,全面貫徹了黨的十七大和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精神,貫徹了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要求。該文件從醞釀到出臺的全過程,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改革創新的品質,是改革創新精神在黨的建設領域的生動實踐。文件一經出臺,就引發了廣泛關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主要新聞媒體都隨即以大篇幅加以深度報道和評述。

這個考評體系的特征可以簡明概括為“一、二、三、四”。“一”是“節能減排一票否決”;“二”是考評對象限定為兩個,即:各設區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主要領導;“三”是在全國首次確立了“定量+定性+民意調查”三位一體的考評體系;四是考核指標體系包含了“經濟發展、資源環境、人民生活、社會進步”四大類指標,經濟指標不再“一枝獨大”。這個考評體系使得傳統的考核范圍和指標體系該增的增(增加了一系列關系可持續發展、民生和諧的考核指標),該減的減(考評對象減掉了省直單位、省屬高校及設區市黨政班子副職;且不再一年一考,而是安排在屆中、屆末進行,以強化領導班子和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長期效應觀念),更加務實、科學、合理,考評重點更突出。

這個考核評價體系的科學性還體現在:對各設區市因地制宜確定不同的考核目標,不強調橫向對比排隊,不劃定“優秀”等次的考評比例,考評各市班子和主要領導的政績,以人均和增長率為標準,未完成指標扣分,但超指標不加分,以防止脫離實際片面追求高指標、高速度,不利于統籌協調發展;考核數據采集來源擴大和分散到省統計局、財政廳、水利廳、環保局、國土資源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林業局等多個部門,不再實行傳統的由被考核對象自行提供的方法。

“自選動作”也可申報,為各市聯系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提供了廣闊空間。這樣有利于激發各地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活力,從而有利于形成創優爭先、改革創新的氛圍。通常,各地每年年初都制定一個全年工作計劃作為遵循,但在工作實踐中,往往會有預想不到的新工作內容加入,或是上級黨委、政府部署、交辦的新增重要工作任務,或是應對突發事件,或是當地根據實際需要在新領域、重大領域主動探索實踐。這些新增工作內容都要牽涉大量人力和時間,甚至影響到全年的工作部署。如果上級領導機關只按照各地年初的工作計劃考核,這些新增的工作內容和業績不予考核,肯定會影響到各地領導班子和黨政領導干部的工作熱情,也有失客觀公正。新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把這些主動或被要求進行的“自選動作”納入考核評價范圍,就體現了一種客觀、科學、務實的導向。

在全國首次引入民意調查,設計民主測評和群眾滿意度最低限標準,賦予群眾否決權,是這個新出臺的考核體系的亮點。民意調查內容包括可定性衡量的一系列指標: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情況,黨建,依法辦事,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平安建設,廉政情況,黨政主要領導的工作作風、履行職責、公眾形象等。民意調查對象包括來自基層的、未在參加民主測評范圍內的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這些人員對全市整體建設情況了解深入、關注度高,他們的意見有較強的代表性和說服力。此外,還將委托有關部門或社會中介組織采取入戶調查、發放問卷調查表、政府網站評議等方式進行。最終形成一種“群眾認可度”或稱“群眾滿意度”指標,從而使得考核評價結果更準確、更真實。

這個考核評價體系的形成、出臺,是河北省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體現,凝聚著省委主要領導的堅定意志、有關部門同志們的辛勤勞動與聰明智慧,這從人民日報的深度報道中能鮮明感受到。可以說,這一考核評價體系的出臺,是在充分嚴密的試點、調研、論證基礎上,對傳統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的改革、完善和創新,必將對設區市領導班子和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政績觀形成正確導向。

我們期待河北省這個以科學發展觀引領、強化正確政績觀的干部考核辦法,能夠在推進河北以實力、活力、競爭力為主要標志的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能夠對更大范圍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建設有所啟示。

我們也同樣期待并相信,堅持改革創新精神,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我們黨的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必將能夠進一步增強,我們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必將能夠圓滿完成所肩負的各項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