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干部待遇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5-21 05:16:00

導語:基層干部待遇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干部待遇調查與思考

基本情況:

*市共轄16個鄉鎮(辦),275個行政村,農戶6.6萬戶,農業人口約為26.1萬人,20*年底,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496元。由于地域不同、經濟基礎不一,造成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均,村干部待遇懸殊過大。我市村級集體經濟主要分為兩個類型:一類是依托城市或者靠工業、資源等發展經濟村集體經濟實力較好的村;再一類就是純農業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的村。

1、主要收入:據調查,我市部分村有村辦企業,有比較穩定的集體收入,剩余其它村集體經濟均薄弱,缺少有效、穩定的收入來源或資金保障,有的甚至是長期空白。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出臺了許多優惠扶持政策,各級政府也紛紛響應號召,在政策、技術、資金主面向農村傾斜。其中,資金補助成為最直接、最現實、最有效的扶助措施,在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結構中占有較大比重。我市在申請上級政策資金方面補助的項目以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通村公路、廣播電視“村村通”、土地整理項目、農田水利設施、其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為主,爭取到的資金有多有少,但存在爭取難度大、資金到位慢、不定期、不穩定、臨時性、偶然性等特點。在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構成結構中,這一收入來源只能列入偶然性的行列,不屬于長期、穩定、固定收入。

2、主要支出:(1)以興辦水利、改造低產田、修路架橋等公益事業支出為主,有利于村級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是,由于支出數量大、金額高,占總支出比重較大,一旦支出,將嚴重影響村級正常運轉,絕大部分村承受不起。(2)置辦辦公設備,維系村級組織正常運轉。(3)支付村干部誤工補貼。(4)支付各類報刊、雜志的訂閱任務。符合政策規定的各類報刊、雜志的訂閱雖然有利于農民的生產、生活,但由于村級集體經濟的貧乏,這類支出在村級組織也占到相當比例。

存在問題:

1、村級收支方面:稅費改革后,村級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村級組織收入主要依靠農業稅附加和財政轉移支付,同過去村級收入相比大大減少。而另一方面村干部報酬、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支出卻在不斷增加,收支嚴重不平衡,造成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窘境,有的甚至危及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

2、村級債務方面:村級債務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稅改后,以往通過搭車收費、“寅吃卯糧”的形式,緩解債務的方法已經行不通了,村干部整天要為應付官司,找錢還債而奔波,耗費了村干部很多精力,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尤其是負債多的村即使有了一點錢,也要用于還債,根本無錢來辦事,搞發展。

3、村干部待遇方面:一是待遇差距懸殊,付出與所得失衡。村干部承擔了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等的很多工作,但在待遇方面,籌薪低、上漲幅度小,退休無保障。二是政績好壞難分,干好與干壞一樣對待。農村工作難度不斷加大,不論是村干部干出成績或無所作為,都缺乏有效的獎懲機制。三是村干部“跳槽”現象嚴重,后繼乏人。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出現了沒能力的人想當村干部但干不了,有能力的合適人選又大多不愿意干,導致村干部撂挑子現象時有發生,后備干部嚴重匱乏。四是農村控制力明顯降低,部分地方歪風邪氣盛行,得不到有效地遏制,存在村委會被宗族勢力甚至是惡勢力把持的現象。

對策及建議:

1、加強黨的領導。一是進一步提高對加強村級組織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加強領導,加大力度,把村村級組織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上常抓不懈,圍繞“五個好”,加強村黨支部建設。二是加強村支部書記的教育培訓,積極發揮黨校、農廣校等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強化政策、法規、市場經濟必需的經營管理知識的學習,提高新形勢下做好農村工作的本領。三是采取積極措施,努力提高村、組干部的地位,用先進的典型教育人,用蓬勃的事業鼓舞人,用較優的待遇吸引人。

2、抓好村級民主制度建設。村務工作直接面農向民群眾,要改變過去那種行政命令、搞一刀切的簡單辦法,運用民主的辦法、思想政治工作的辦法和經濟的、法律的手段,融會貫通,綜合治理。在此基礎上做到三點:一要教育群眾。通過教育,提高群眾全局觀念、法制意識、議事能力,為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二要引導群眾。通過示范帶動、典型引路等形式,調動農民群眾在發展經濟、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主動性、積極性。三要依法按章辦事。搞好村級財務制度改革,對存入財政專戶的集體資金,做好編制計劃,審核報批等工作,實行財務公開,促進村務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3、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當前應著重解決好經濟發展方面不明,思路不清的問題,制定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將長期規劃與短期目標結合,大力扶持,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其次,對各鄉鎮(辦)的區位、資源優勢進行細分,投資對應的技術、信息及資金扶持,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第三,要強化“無工不富”的意識,特別注意引進外資,讓其獨立興辦工業項目,村級組織既可以少投入,無風險,又能在土地租金、稅收等方面受益,也可以以此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4、化解村級債務方面。一是摸清情況,建立臺帳。在全面清理、檢查、核實的基礎上,對村級組織承擔的債務,逐筆逐項進行登記,理出頭緒,建立臺帳,做到心中有數。二是多措并舉,逐步化解。針對村級債務利息多、增長快的特點,對高息債務,按國家有關規定,采取免息還本、停息還本、減息還本等方法,使利息與本金相剝離,杜絕或減緩債務增長。

5、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一是要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選好村干部。擴大識人視野,拓寬選人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行業、職業界限,采取內薦、下派、外聘、回請等多種形式,選賢任能,只要誰政治素質好,能把經濟搞上去,就選擇誰來當群眾的帶頭人。二是要強化監督,管好村干部。全面落實村級民主建設的各項制度,把村干部的言行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嚴格執行組織定期考察、年度離任審計和誡勉談話等制度,加大對村干部的管理力度,同時加強民主監督。三是要提高村干部待遇。實行村兩委主要人員在職期間交納養老保險費制度,其費用由政府統籌專款支付。對于有條件的村,可根據本村經濟發展情況,通過村民大會,適當提高村干部的薪酬,對于集體經濟有重大貢獻者,應當重獎。四是要強化輿論引導。要大力弘揚基層村干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以身作則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加大宣傳力度,以村民身邊村干部的感人事跡,樹立基層村干部的真實形象。

6、鼓勵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當前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愿望迫切,一個農村黨員干部不學無術,群眾就不會買他的帳,更談不上支持和擁護。鼓勵村干部要努力成為為農服務“責任人”和農副產品經紀人,通過成立以村干部為主體的村級為農服務營銷聯合體,積極為農戶提供產、加、銷一條龍服務,當好農民增收致富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