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黨員管理調研報告(市)
時間:2022-05-27 09:35:00
導語:流動黨員管理調研報告(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始終堅持以黨要管黨為核心,著力探索構建新時期基層黨建保障機制。
區委始終把黨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探索構建了新時期基層黨建工作五項保障機制。一是區委常委定期研究基層黨建工作例會制。去年以來,共召開常委會55次,研究黨建工作議題65個。二是基層黨建經費投入機制。去年以來,共投入黨建工作經費3700余萬元。三是區級黨員領導干部黨建聯系點制。26名區級黨員領導干部聯系村、社區、“兩新”組織78個。近兩年來,區級黨員領導為聯系點解決問題、辦好事實事100余件。四是建立區級部門聯系鄉鎮街道機制。采取“X+1”模式,即一個或多個部門分別聯系一個鄉鎮街道,重點幫扶一個村,全區有72個部門幫扶24個村。五是基層黨建工作考核制。把黨建工作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重要內容,考核權重占15%以上,并注重考核結果運用。全區各級黨組織相應建立了由一把手負總責的有關制度,形成了上下聯動,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保障機制。
二、始終堅持以實施“固本強基”為統攬,著力探索構建新時期基層黨建規范化建設體系
一是規范組織設置體系。圍繞建立覆蓋城鄉、運轉有序的黨組織工作體系,著力健全“五型”黨組織設置。堅持鞏固地域型,即鞏固提高按屬地和行業系統為主設置的黨組織;拓展聯建型,即推行村企聯建、村村聯建;壯大產業型,即在產業鏈、行業協會中建立黨組織;發展異地型,即在外出農民工黨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建立黨組織;完善掛靠型,即依托村、社區黨組織,把轄區內規模較小的“兩新”組織覆蓋起來。通過建立“五型”黨組織,實現了組織設置與城鄉統籌發展的有機結合。二是健全選人用人體系。適應發展需要,調整鄉鎮建制,優化鄉鎮班子結構。將全區原有的46個鄉鎮街道調整為26個鄉鎮街道,調整后鄉鎮街道黨政正職中,40歲以下12人、45歲以下31人,大學學歷35人,研究生學歷9人。抓住換屆契機,推行“兩推一選”、“公推直選”,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在新一屆村級班子中,高中(中專)以上學歷1706人,占71.41%;村(居)黨組織書記和主任中,高中(中專)以上學歷666人,占80.73%,專業大戶、私營企業主130人,占15.76%。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今年已選派100名大學畢業生到村任職。三是規范基層組織工作體系。近年來,共投入資金2867萬元用于基層組織陣地規范化建設。目前全區90%的基層黨組織都有活動陣地。在黨員活動室內統一懸掛黨旗、入黨誓詞、黨員的基本權利義務,使黨員活動室莊重典雅,簡潔大方,政治氛圍濃厚;統一為基層黨組織印發支部工作記錄簿,統一上墻黨組織工作流程和黨組織有關實用管用制度,全面推行黨務、政務、廠務、村務公開,使基層組織工作走上規范化軌道。
三、始終堅持以緊扣第一要務為主旨,著力探索構建新時期基層黨建服務發展的有效途徑
堅持圍繞發展這一要務,創新基層黨組織活動載體。在農村和社區,持續開展“創五好、爭紅旗”活動,區委堅持每年拿出30萬元,表彰獎勵一批紅旗黨組織,近三年來,共表彰紅旗鄉鎮(街道)黨(工)委27個(次)、紅旗村(社區)黨組織58個(次);在區級機關,開展“黨建示范單位”創建活動,28個機關黨建示范單位成為基層黨建樣板。在國有企業,黨組織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踐行科學發展觀,立足崗位當標兵”、“黨支部達標升級”、“黨員身邊無事故”、“黨員提合理化建議”等活動;在“兩新”組織,開展黨建示范點創建活動,已創建區級示范點36個,市級示范點2個。通過創建活動,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有力提升了黨組織地位。
四、始終堅持以提高黨員素質為目標,著力探索構建新時期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
一是建立黨員經常教育機制。各級黨組織堅持分級負責,采取多種形式,抓好黨員日常教育培訓。區委建立政治理論宣講團和宣傳教育工作團,聘請50余名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專家學者為骨干成員,以輔導學習重大理論和重要會議精神為重點,去年以來,到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講黨課、作報告300余場,受教育人數達到4.5萬余人次。二是建立黨員技能提升機制。大力實施“四項工程”,即:實施“千名村官學歷教育”工程,已累計培養大專學歷村官1003名。實施“萬名黨員綠色證書培訓”工程,已累計培訓黨員11373人。實施“黨員電教工程”,全區鄉村兩級建站率達100%,區級機關、區屬企事業單位建立播放點達80%以上,新建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終端站點177個,建立“黨員電教示范基地”24個,黨員電教科技示范戶460戶。實施“村級主職干部培訓工程”,抓住對口支援機遇,在浙江開展村支書、主任異地培訓,累計培訓村主職干部700余人。三是建立流動黨員管理“雙邊共管”機制。健立完善區、鄉、村流動黨員管理服務點三級網絡;建立流動黨員動態管理臺帳;進一步完善了以流入地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管理的“雙邊共管”方法。全區流動黨員頒證率達89.6%以上。四是建立新黨員質量保障機制。建立完善黨員發展公示制、預審制和責任追究制等三項制度。狠抓對違規發展黨員查處,嚴把入口關。近三年發展黨員2845名,其中35歲以下1797名。
五、始終堅持以服務群眾為根本,著力探索實現新時期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形式
一是深入推進城鄉結對“共建”。全區有12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和社區黨組織與126個村黨組織結成幫扶對子,3930多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社區黨員干部與3543名困難黨員結成幫扶對子。共為幫扶村落實資金500萬元,爭取建設項目100多個,解決問題1500多個,幫扶新建、完善黨組織活動陣地26個,共同教育培訓黨員12800人次,傳授實用技術270余次。二是搭建黨員服務群眾有效載體。在區級部門,組織開展“萬名黨員進社區”、“三帶、三幫、三送”等活動,6000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與社區服務;在鄉鎮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開展爭做農民群眾“六種人”(自家人、知情人、貼心人、保護人、代言人、引路人)活動和“為民服務全程”活動,幫助農民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在農村和社區無職黨員中開展設崗定責活動。根據黨員特點,分類設置服務崗位,為無職黨員服務群眾、致富群眾搭建平臺。共有19526名無職黨員認領各類崗位6508個,今年以來,為群眾辦好事實事4000余件。三是大力推進黨內關懷救助。多渠道籌集黨內幫扶資金100余萬元,及時有效地救助幫扶貧困黨員,去年以來,慰問幫扶生活困難黨員3944名,發放慰問金46萬元,“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我區有48303名黨員自愿交納抗震救災“特殊黨費”共計692.47萬元。通過以上途徑,增強了黨員對黨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了黨內和諧。
- 上一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 下一篇:幼兒素質教育交往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