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財務管理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6-01 05:51:00
導語:村級財務管理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級財務涉及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是廣大農民普遍關心的熱點,是農村工作的難點,是農村諸種矛盾的焦點,是“三農”工作的重點,事關農村社會穩定的大事。近年來,吳興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村級財務管理工作,陸續出臺了《關于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吳興區村級財務管理和村級財務指導服務中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有關加強農村財務管理方面的措施。20*年,在全區全面實行了會計委托制,在堅持“二穩定、三不變、四不準”的基礎上,將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統一納入到鄉鎮村級財務指導服務中心記賬、結賬,有效地解決了部分村長期不做賬、財務管理混亂的狀況,使村級財務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一、村級財務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規范管理實行了村級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堅持量入為出,留有余地原則,全區165個村,根據各自實際,分析資金來源,預算全年收入,按照收入合理安排支出,做到開源節流,增收節支,認真編制了預決算。20*年全區總收入為6954萬元,總支出為4817萬元。預算編制后,有162個村結合民主聽證會、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審議討論通過,真正做到年初預算年終決算民主化,收入、支出明朗化,及時向群眾張榜公布,并把預算交“中心”作為列支的主要依據。對1萬元以上的工程項目有162個村實行預決算制度,有116個村預決算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有114個村實行招投標制度,與中標單位簽訂工程協議,規范了工程的管理。全區20*年度通過收益分配,有165個村根據預算進行了決算。為此預算決算的覆蓋面比20*年廣,質量比去年明顯好轉,透明度明顯提高。
(二)貨幣資金管理、開支審批更趨規范。貨幣資金管理直接關系到村集體經濟財務的安全運行,作為這次檢查的重點內容之一。經檢查,有131個村執行了備用金限額制度,1000元以上開支通過銀行結算達41個村,有160個村在提取現金時事前填寫現金使用報告單履行審批手續,有163個村按現金使用范圍使用現金,165個村集體經濟所有收支納入“中心”核算,無謊報用途套取現金、未發現私設“小金庫”情況。村取得收入后經手人在3天內交村會計有119個村,村會計收到現金后當日解入銀行有94個村。同時銀行賬戶也作為檢點,全區有128個村在銀行開設一個賬戶,開設三個以上銀行賬戶比原先減少21個村;165個村都按時與銀行核對賬戶,未發現出租出借銀行賬戶等情況。
隨著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化,尤其通過今年開支審批制度貫徹執行,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區有165個村做到了原始憑證有經手人、證明人、審批“三人”齊全的手續,有165個村做到每筆開支先經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同意并由理財小組長簽字后,再報村財務負責人審批的開支審批程序,并實行分級審批,500元以下由村財務負責人審批,500元以上的由村兩委會集體討論通過,再由村財務負責人審批。八里店、道場、東林等鄉鎮一次性開支500元以上的在村兩委會討論通過基礎上還實行了聯合審批制,形成了有效的審批約束機制。招待就餐制度得到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加強了招待(就餐)報銷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非生產性開支過快地增長,比往年有了很大好轉。有128個村招待費用不掛單簽字賒賬,做到當日現金結清再報銷,有165個村對招待(就餐)費用使用區統一的招待(就餐)報銷單進行報賬,明確了每次招待(就餐)的事由、地點、人數,并有經手人、證明人、理財小組長審核簽字、審批人審批,招待就餐基本做到了公開透明。埭溪、道場等鄉鎮對村級招待費出臺了文件,明確規定了招待的范圍和總額控制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招待費用過快增長,到20*年底全區招待費578.66萬元,同比下降27.34%,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三)財務公開透明度進一步提高。村級財務是一根敏感的神經,涉及到農民的切身利益,村里的財務農民最關心、最注重、最想了解,財務公開是農民了解村級財務開支用得如何管得如何的一條便捷途徑,我們把財務公開作為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的重要舉措來抓。全區有165個村設立了財務公開欄,共有財務公開欄237塊,其中設在群眾聚居地帶方便群眾觀閱的公開欄194塊,在公開欄旁配備意見箱168只,群眾觀閱后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可及時投入意見箱,向村委會和鄉鎮“中心”反映,便于日后規范財務行為,收到意見或建議3條,村民在10個工作日內解決或答復6條,做到條條有回音、條條有著落。在公開形式上由“中心”會計人員在公開欄中張貼公開有159個村,利用會議等形式重復公開有95個村。在公開內容上有165個村將各項收支逐項逐筆公開,其中重大事項單獨公開有150個村,將村干部報酬公布到取得收入對象的有107個村。在公開時間上按月公開有131個村,按季公開有41個村,有165個村做到財務公布文稿由村財務負責人、民主理財小組長、“中心”會計簽字,財務公開比原來更規范,群眾能及時了解村級財務情況。
(四)民主管理不斷加強、民主程度明顯提高。民主理財是民主管理的基礎,是落實農民群眾參與權、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的保障。我們從民主理財著手,村級事權和賬務實行民主管理。狠抓了民主理財小組建設,全區165個村都建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共有民主理財人員754人,其中從監督小組中選舉產生的有654人,體現了理財人員的民主性和代表性。理財小組建立后定期不定期地開展了活動,履行了理財職責。收入、支出發票由民主理財小組審核簽字有165個村,在審核中對每張原始憑證認真、仔細地審核,對不合理的開支拒絕報支,全區到20*年底經民主理財小組審核的不合理開支由經辦責任人承擔達614筆,共68.37萬元。按月開展理財的有130個村,經濟業務少按季開展理財的有42個村,到20*年底累計開展民主理財達1332次,累計參加理財達7237人;八里店、道場等鄉鎮理財結束后,民主理財小組出示理財報告單交“中心”訂入憑證,表明本期已經理財小組審核。民主理財小組參與村里的重大事項制定有163個村、達769人。在理財中發現問題及時向村民委提出的有114個村,提出問題共260次,得到改進和解決249件。理財中發現問題由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監督有111個村,由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監督改進和解決112件。民主理財比原先大大加強,民主管理參與到村級財務管理的全過程,民主管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五)票據管理和檔案管理進一步加強。票據管理是財務管理的源頭,直接關系到村級收支正常運行,是維護集體經濟利益的重要環節。我們把收款收據作為票據管理的重要內容來抓,全區有165個村統一使用省統一的收款收據,并建立收款收據領用登記制度,做到領用收據的日期、號碼、責任人明確,記錄在簿。有165個村做到整本收據用完填制核對清單到“中心”銷號,并及時辦理核銷手續,繳回存根,從源頭上加強了收據管理,做到每張收據來龍去脈清楚,款項及時到位入賬。檔案管理進一步加強,首先狠抓了硬件建設,各個“中心”建立了檔案室,“中心”現有檔案室8間,129平方米,檔案柜240只,8間檔案室達到“防火、防潮、防蛀、防盜”四防要求。其次狠抓軟件建設,規范檔案資料查、借閱程序和手續。財務檔案資料按規定手續查閱有165個村,按規定手續借閱有165個村,按規定手續復制有165個村,各個“中心”建立查閱借閱登記制度,既保證了檔案資料方便查閱,又保證了檔案資料查閱后及時歸檔、完整保管,充分發揮了檔案資料應有的作用。
(六)審計監督、會計委托和會計電算化工作取得新成效。按照《浙江省農村集體經濟審計辦法》,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工作,推行“三年一審、一審三年”的內審制,從建區到20*年底完成了165個村“三年一審、一審三年”的審計工作,去年結合村級班子換屆選舉,對158個村進行了村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通過審計發現貪污、挪用公款3宗,移交紀檢、司法機關處理5人,為集體挽回經濟損失達172.94萬元。實行會計委托制后,規范了會計記賬,杜絕了原來幾年不記賬、混亂賬現象的發生,堵塞了財務管理漏洞,規范了村級財務行為。全區165個村與“中心”簽訂了會計委托協議,協議明確規定由“中心”記賬、結賬,也明確了雙方權利、義務、費標準等具體內容;“中心”與村及時報賬結賬,從根本上規范了會計事項。通過記賬,以鄉鎮為單位實行會計電算化具備了條件,全區165個村都用電腦記賬、結賬,從會計憑證開始,賬簿、報表都由電腦生成,全面實行了會計電算化,使會計賬簿、報表等會計資料統一了格式,擺脫了煩瑣而復雜的手工記賬,大大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
(七)村級財務指導服務中心職責明確、管理有序。全區7個“中心”從組織上進一步加強領導,分管農業鄉鎮長任主任。全區現有“中心”會計29人,向社會公開招聘20人,鄉鎮機關內部調劑9人。29名“中心”會計承擔了165個村賬務處理,按要求設置賬本,每月結報、記賬、結賬,制作財務公開文稿,到村張榜公布。“中心”內部還建立了主任崗位責任制、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檔案管理制度,4個鄉鎮實行“中心”會計百分考核制度,與年終獎金掛鉤,規范了“中心”內部管理。“中心”人員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都比原來有了很大提高,在工作中較好地履行吳政辦發[20*]38號文件規定的8項職責,到20*年底退回憑證567張,退回不予入賬金額達584084元,維護了集體經濟利益。
二、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總體上看,全區通過村級財務制度的規范化管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一些村在財務管理上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少數村財務公開不規范、民主理財活動不正常。目前有少數村的財務公開欄設在村部辦公室內,公開成了擺設,群眾想看又看不到,成了向村干部公開,起不到接受群眾監督的作用。還有少數村公開不及時,沒有按規定時間及時公開,有的把本月公開表幾張重疊張貼公開,只能看到部分。有的村財務公開沒有村財務負責人、理財小組長簽字,群眾不了解本次公開是否經過理財小組審核,公開要素缺少。全區雖然有165個村都開展了民主理財,但民主理財小組活動不夠正常,有的村在理財時只是民主理財小組長一個人審核,代表理財小組簽字,理財組成員沒有全部參與理財,沒有體現民主性;從檢查中發現,民主理財人員普遍反映理財小組在理財時缺乏對財務制度的了解,有些發票好報不好報難把握。
(二)少數村招待費用過大,時有簽單賒賬現象發生。吳政辦發[20*]38號文件精神明確規定“發生的業務招待費用,不得簽字掛賬,必須當日現金結清,實行現金報銷。”,還有少數村幾個月的招待費用一次性報銷,沒有當日現金結清,現金報銷,存在簽單賒賬現象。據統計,還有部分村業務招待費用居高不下,到20*年底全區招待費用超7萬元以上村達12個,最高村招待費用達109712元,平均每天招待費用達300.58元,有些招待費用不全是因發展經濟需要而開支,存在相互請客送禮現象,群眾對此很有意見,行政零招待制度成了一紙空文。
(三)村民代表會議不夠規范,萬元以上工程手續不齊全。目前有些村的村民代表會議開了,對討論的重大事項雖有表決,但沒有書面決議,無據可查。尤其是萬元以上的工程項目,無預算,又沒有村民代表會議決議,更沒有正規發票,只憑一些領款單或工程決算領款單入賬,缺乏合法性、合理性。
(四)多頭開設賬戶現象存在。貨幣資金列為這次檢點內容之一,在檢查中發現還有44個村開設二個以上銀行賬戶,不利于集體資金集中和管理,容易產生出租出借銀行賬戶現象發生,產生管理上的漏洞,容易滋生腐敗現象。
上述問題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基層領導干部思想認識上的不足。存在著重生產、輕管理的片面認識,總認為只要財務上不出大事就算過得去;二是解決問題的力度不夠。對出現違反財務制度的現象,沒有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一些不規范的票據,“中心”審核退回后,村里的一些主要干部對“中心”有意見,“中心”有時考慮到自身費收取,把關不嚴而放行;三是內部管理不規范,有章不循,程序簡化,手續簡單,造成不規范財務行為時有發生。
三、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全區財務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從實踐“*”重要思想,從構建和諧吳興的高度,進一步加強領導,加大監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努力把全區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一)加強領導、強化管理。村級財務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事關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在現有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強領導,提高鄉鎮領導對村級財務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徹底改變重生產輕管理的片面認識,教育村干部樹立廉潔意識,自覺執行財務管理制度,照章辦事,依法理事。在日常工作中要制定切實可行措施,一級抓一級,加強管理,同時充分發揮民主理財小組作用,參與管理和監督,堵塞財務管理上的一些漏洞。
(二)不折不扣貫徹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做到依法管理。財務管理制度是村級財務行為的準則,是加強財務內控的有效舉措,因而要進一步貫徹執行《*市吳興區村級財務管理及村級財務指導服務中心管理制度》(吳政辦發[20*]38號)精神。從年初抓預決算制度著手,認真貫徹貨幣資金、開支審批、民主理財、財務公開、票據管理等各項制度落實工作。要使村干部切實領會財務制度的精神實質,做到每辦一項經濟業務都要對照制度,變成一種自覺行為,切實保證村級一切收支按制度規定辦理。每一張原始憑證由民主理財開始到入賬前的審核都要對照制度逐一把關,對不符合制度的堅決不予入賬,對符合制度的一路暢通,切實做到依法管理。
(三)進一步強化財務公開、民主管理。針對少數村財務公開不規范,民主理財活動不正常的情況,要把財務公開和民主理財作為落實群眾“參與權、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的重要工作來抓,要明確任務,責任到人,實行百分考核,采取有效措施,確實改變少數村財務公開不規范,民主理財活動不正常的局面。針對村民代表會議不規范的現象,凡今后對重大事項提交村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做到有會必記,記錄規范,通過的事項要有書面決議,并作為“中心”入賬附據。
(四)加強貨幣資金管理,杜絕多頭開設銀行賬戶。貨幣資金管理,銀行賬戶的開設關系到村集體經濟活動合理與否,是保證集體經濟安全與完整的重要環節。必須加強備用金限額管理,按照制度支付現金,結算起點在千元以上的嚴格執行銀行轉賬結算,杜絕備用金中出現的財務漏洞。同時對銀行賬戶實行一村一戶,取消多頭開戶,加強銀行賬戶的監管。
(五)嚴格票據管理、加強財會隊伍建設。對村級一切開支,要從源頭上進行管理,對每一筆經濟業務,無論是在經辦人向出納報賬時,還是理財小組在理財中以及“中心”入賬時的審核,都要按制度嚴把每一關,對沒有取得有效憑證的票據不予入賬,并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責任到人把好這一關,有效規范財務行為。財會隊伍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是關系到處理經濟業務時能否按制度辦事的重要一環,因而要加強財會隊伍培訓,開展交流,會計互審等活動,從根本上提高財會隊伍業務水平。還要加強對財會人員教育和管理,組織財會人員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執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自覺貫徹執行《*市吳興區村級財務管理及村級財務指導服務中心管理制度》,使村級財務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道路。
- 上一篇:工商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 下一篇:審計監督財務運行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