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干部目標管理報告
時間:2022-06-02 08:00:00
導語:農村基層干部目標管理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當前農村基層干部的管理上,各鄉鎮黨委大多沿襲以往的崗位責任制考核辦法,對農村基層干部尤其是村主職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調控手段。大多數農村基層干部還是處于一種被動完成任務的工作狀態,對發展地方經濟、維護地方安定、建設和諧村居環境缺乏一種內心的熱情和自覺的行動。受鄉局級黨政正職任期目標管理的啟示,對農村基層干部的管理,應盡快出臺科學合理的管理辦法,讓基層干部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出擊。考評辦法是否科學,直接決定著當地工作目標能否預期實現。而從目前實施的鄉局級黨政正職任期目標考評辦法來看,在辦法制定上最容易出現兩個問題:一是目標過低,缺乏先進性和激勵性;二是目標過高,即使再努力也無法實現。要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在制定農村基層干部目標管理考評辦法時,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客觀性原則。在制定辦法時,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要以有利于激勵基層干部“二次創業”,促進經濟發展為根本目的,合理設置目標任務。在制定目標任務前,考評主體和考評對象要認真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既把鄉村兩級以及干部群眾的意見考慮進去,又把當地目標任務落實下去,還要充分結合各村的具體實際,體現客觀實際性。
2、科學性原則。在立足實際的基礎上,考評辦法的制定必須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為指導。依據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情況,突出重點,兼顧全局,合理分配各項考核指標。經濟建設、公益事業發展、黨的建設與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之間的比例要設置合理,各單項工作之間比值也要合理,突出重點工作,不能在實績指標設置上過于瑣碎。
3、導向性原則。考評項目和具體指標,力求總體上體現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協調發展,符合發展實際的思路,引導基層干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速度與效益、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同時,要嚴格按照考評結果落實村干部的各項待遇,在全體農村基層干部中形成“看公論給待遇、憑實績定獎懲”的良好導向。
4、激勵性原則。激勵原則是實施目標管理的重要手段,設置適當的目標,能激發內在活力,調動干部工作積極性。按照“跳起來摘桃子”的要求,根據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各地在確定工作目標時,按照當年增速不低于前三年平均增速的標準,采取“總目標、分步走”的方法,合理設置考核指標,讓考核對象既感覺到任務的艱巨性,又讓他們感到有奔頭。
- 上一篇:農村黨員后備力量調研報告
- 下一篇:遠教站點運行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