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人才現狀及結構分析報告
時間:2022-06-04 11:10:00
導語:區人才現狀及結構分析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人才總量情況
據*區人才普查數據顯示,*區總共普查單位(不含江西省國稅局等幾家省級單位)數為2048家,從業人員總數為152149人,人才總數108927人,其中黨政人才3465人,占人才總數的3.18%;經營管理人才17161人,占人才總數的15.75%;專業技術人才25362人,占人才總數的23.28%;技能人才62631人,占人才總數的57.5%;農村實用人才308人,占人才總數的0.28%。全區人才總數占從業人員總數的71.59%。
二、人才結構
1、年齡結構。35歲及以下49309人,占人才總數的45.28%;36歲至40歲17441人,占人才總數的16.01%;41歲至50歲,占人才總數的29.23%;51歲及以上10335人,占人才總數的9.49%。
2、學歷結構。大學以上學歷(包括研究生)15364人,占人才總數的14.1%;大專學歷20423人,占人才總數的18.75%;中專學歷11311人,占人才總數的10.38%;高中及以下學歷61829人,占人才總數的56.76%。
3、專業結構。在30337個專業技術人員中,工程技術人員較多,有7518人,占人才總數的6.9%;衛生技術人員2775人,占人才總數的2.55%;教學人員2852人,占人才總數的2.62%;經濟類人員6364人,占人才總數的5.84%;其他類人員2432人,占人才總數的2.23%。
4、性別結構。男性人才數為59997人,占人才總數的55%;女性人才數為48930人,占人才總數的45%。
綜觀上述數據可見,*區人才現狀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人才隊伍的日趨年輕化。調查資料顯示,我區40歲以下的人才有66750人,占人才總數的61%,超過一半之多,這充分表明*區的人才隊伍正在日趨年輕化,這些新生的年輕力量正為*區的經濟建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二、專業技術人才層次較低,結構不合理。高級人才分布不均衡,我區現有的2385名高級技術職稱人才,有72%集中在工程、教育和衛生系統,傳統行業僅占28%;另一方面無職稱人員12941人,占專業技術人才比重43%,初級人才7741人,占專業技術人才比重26%,由此可看出,我區的專門人才隊伍中69%是由初級以下人才構成的,從學歷情況看,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比例失調,分別為1:11:16,中專以下學歷人才有73140人,所占比重為67%,因而人才隊伍層次較低,質量不高。
三、專業技術人才的分布不夠合理。從行業上看,工程類、文教衛生戰線的專門人才數量較多,占專業技術人才比重的47%,傳統行業次之,占專門人才比重的25%,而對我區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的交通、運輸業、旅游業的專門人才則太少,從事高新技術的專門人才則更少,不足1%。
如何有效地盤活人才存量,提升人才素質,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促進人才資源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筆者建議,*區應著重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與宏觀協調,引導人才結構調整趨勢
1、加強對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的領導,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人才工作要由區屬管理轉變為區域管理,健全人才工作機構,加強人才工作力量。建立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加強對人才工作的宏觀指導、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把人才工作成效作為考核黨政領導干部尤其是黨政一把手的重要內容。
2、轉變思想觀念,推進非公有制經濟人才隊伍建設。更新觀念,打破所有制限制,鼓勵人才向非公有制經濟轉移,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單位培養和引進人才。加快建立非公有制企業人才資源庫,完善政策措施,使非公有制經濟人才在落戶、參加培訓、職稱評定、評選專家、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國有企事業單位人才享有同等待遇。
二、加快發展教育培訓體系,全面提升人才素質
1、著力培養高層次人才,造就一批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要打破身份和所有制界限,探索非國有單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新思路、新辦法,抓緊建立高層次人才信息庫。加強中青年優秀經營管理人員的培養。制定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計劃,建立并逐步完善適合我區企業特點、多層次、多形式、開發性的培養體系。
2、大力發展終身教育和職業教育,打造我區高級技能人才隊伍。構建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大力發展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加快發展遠程教育,形成統一的包括學校教育、社區教育和網絡教育在內的終身教育網絡。充分調動行業和企業參與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三、建立緊缺人才目錄,探索人才引進渠道
1、放寬政策,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建立人才引進零門檻準入制度,進一步放寬人才引進政策。設立"一站式"人才引進服務窗口,實行人才引進限時辦理。制訂和實施我區緊缺人才引進計劃,重點引進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支柱產業、基礎產業、新興產業和重點項目所急需的各類高層次人才。
2、完善人才柔性流動和引進的機制和政策。鼓勵高層次人才來我區從事兼職、咨詢、科研和技術合作、技術入股、投資興辦高新企業或從事其他專業服務。鼓勵本區單位以崗位聘用、項目聘用、任務聘用和人才租賃等靈活用人方式引進緊缺人才。
四、提高認識,以人為本,認真實施人才強區政策
人才在當今社會中發揮著關鍵和重要作用,所以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走人才強區之路”的觀念,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就要把人才資源作為發展戰略資源抓好抓實,抓好了人才,就抓到了資源;抓好了人才,就抓住了機遇,認真抓好人才的培養與使用,是推動*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
- 上一篇:環保局環境專項整治工作意見
- 下一篇:計生局思想活動的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