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問題研究
時間:2022-06-17 07:42:00
導語: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是組織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社會各方面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近年來,各級黨組織及其組織(人事)部門認真貫徹執行《干部任用條例》,積極探索建立健全科學的干部選拔任用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干部工作進一步規范,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風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少數地方和單位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著違反《干部任用條例》的行為和干部“帶病提拔”、“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等問題。如何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級組織部門面臨的重要任務。為此,我部專門成立了由部領導任組長的課題組,從去年6月開始,集中半年左右時間,采取召開座談會、發放問卷調查表、個別訪談等形式,對加強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干部選拔任用監督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目前干部監督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從我們調查和掌握的情況來看,當前干部選拔任用監督工作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上存在諸多障礙。主要表現在:一是一些地方黨組織和少數領導干部責任感不強,監督意識淡薄,工作中重選拔輕監督,沒有把干部選拔任用監督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不能很好地履行監督職能,發揮其應用的作用。有的對干部監督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一般要求多,具體落實少。二是少數領導干部特別是黨政一把手接受監督的意識不強,對監督存有誤解或抵制情緒,不愿接受監督。有的自認為在干部選拔任用中沒有問題,不需要監督;有的認為監督是對自己用人權力的制約和削弱,是對自己的不信任。三是一些黨組織及其組織部門的領導干部在認識上有偏差。有的抹不開情面,怕惹人、丟選票,不敢監督;有的怕得罪人,影響團結,不愿監督;有的擔心一旦監督發現問題,追究處理相關責任人,作為上級臉上也不好看;有的怕查問題影響本地區、本部門的穩定,影響自己的政績。因而奉行好人主義,消極應付,敷衍塞責,即使是上級要求查處并報結果的案件,也是拖泥帶水,查而不決,或者上報情況避重就輕,不敢觸及深層次問題。就實施監督來看,對下一級、對一般干部監督多,對同級、對領導干部監督少。尤其是受“官本位”思想的影響,有屈從于領導權威,看眼色行事的現象,對“一把手”的監督顯得軟弱無力。
(二)制度建設相對滯后。近年來,雖然出臺了一系列干部選拔任用和監督工作的重要法規和制度,但是,同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和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不適應、不完善的地方,突出表現在已經建立的制度,在有些方面不配套、不具體,原則性太強,缺乏操作性。比如,領導干部職位標準不夠具體,干部實績考核制度還不夠科學和規范,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考核指標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不夠暢通、制度不健全,如何確定不稱職的領導干部標準不明確;如何使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適時走上領導崗位缺乏制度保證;干部選拔任用的監督制度滯后,往往出了問題才去查處,事前、事中及事后監督、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監督制度還不完善、不夠有力,致使一些人有空可鉆。此外,目前普遍存在著有章不循、執行制度不力的問題。從這幾年發生的一些問題看,可以說都是有明確規定的,主要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比如,不能用提高干部職級辦法獎勵干部,早有明確規定,但執行不夠認真,有的看起來也履行了程序,實際上是走形式、走過場。有的就是不按規定認真聽取和吸納干部群眾意見,考察干部按圖索驥,或敷衍了事。有的醞釀、討論干部調整時,班子成員不能充分發表意見,有搞“一言堂”的現象。
(三)監督體制不順。現行的監督體制缺乏必要的自主性、獨立性和權威性,這就使得負有監督職責的機構既受制于同級領導又要監督同級,監督工作不好開展。主要表現在:一是組織部門擔負著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監督,這方面的監督,當前主要是以檢查《干部任用條例》貫徹執行情況為主要形式來實施的。現在的問題是監督檢查下一級貫徹執行《干部任用條例》相對比較容易,也有一定工作力度和效果。但是,對同級貫徹執行《干部任用條例》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就比較困難。二是組織部門與有關職能機關和部門的關系沒有理順。組織部門的干部監督與紀檢監察機關在干部監督職責上有交叉,工作上界限不是很清楚,互相之間銜接機制不健全,雖然組織部門與執紀執法部門建立了干部監督聯席會議制度,但這種制度體現的是一種松散的組織結構,影響了整體監督功能的發揮。
(四)對發現的問題處理失之于軟、失之于寬。這是選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風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不能及時調查核實。雖然各級普遍設立并公布了專線舉報電話,但對各種渠道反映上來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和領導干部的問題,上級組織直接查辦的少,層層下轉的多。做不到件件有回音、件件有處理。二是對發現的問題不能嚴肅查處,不敢真抓,不敢碰硬,出了問題,不疼不癢的批評多,徹底糾正整改的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多,嚴肅追究責任的少。如果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建立可靠的監督機制,能隨時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后又能采取堅決果斷的措施,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并予以嚴肅處理,很多人就會有所顧忌,有所收斂,令不行、禁不止的現象就會大大減少。否則,如果嚴格監督、嚴格執紀問題解決不好,制度再好,也是枉然。
(五)難點問題沒有根本突破。主要表現在:一是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有些問題發現難。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明顯違反《干部任用條例》規定的原則、條件、程序和紀律的問題不難發現,比如,以書記辦公會、領導圈閱等形式決定干部任免,臨時動議決定干部任免,不經過民主推薦、組織考察等《干部任用條例》規定程序任免干部,違反《干部任用條例》規定的“十不準”紀律突擊提拔、調整干部,超職數配備領導干部,或違反規定提高干部的職級待遇等,這些問題顯然是比較容易發現的。但是有一些問題就很難發現。比如,干部“帶病提拔”的問題,從對一些案例的分析來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我們調查情況看,主要是一些干部表里不一,善于偽裝,違法違紀行為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知情面很窄,一般情況下上級組織很難掌握和發現實際存在的問題。再比如,表面上走程序,實際上搞“暗箱操作”,程序“空轉”的問題,以及領導干部任人唯親,要求或暗示提拔本人配偶、子女及其親屬、秘書等身邊工作人員的問題等,這些問題在實際工作中,通過一般手段,組織上是很難調查核實的。至于極少數領導干部利用職權,搞權錢交易,收受賄賂,“買官賣官”等,這類問題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對一”之間發生的,問題不暴露,組織上也是難以發現的。二是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責任主體和責任內容不明確、不具體,實施責任追究比較難。從目前干部工作運行機制來看,干部任用工作的環節很多,而且多數環節是以集體研究討論的名義出現的,很難明確各責任主體的責任,也就很難追究到個體的責任。三是對“一把手”監督比較難。雖然近年來各地在加強對“一把手”監督方面進行了探索,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目前對一把手選人用人的監督,由于現行的體制和“一把手”用人權高度集中的原因,主要在兩個環節上得不到有效監督:一是推薦提名,二是決策。干部群眾反映最大、最難監督的是:有的一把手口頭推薦少數交流的干部時隨意性較大,往往在少數中選人,推薦身邊的人、熟悉的人,有的甚至以權謀私,搞“小圈子”。在決定干部任用方面,明顯的一個人說了算或臨時動議的現象少了,問題在于常委會研究干部有時成了“走過場”。對研究的人選,即使有意見,有的怕影響班子團結,怕得罪一把手,不愿說;有的怕跑風漏氣,不敢說;有的不堅持原則,不在會上說。由于在推薦和決策環節上監督不力,有時就出現了一種怪現象:用了大家不滿意的人,會上卻無人說個“不”字;提拔時間不久的干部出了問題,卻又很難分清責任。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雖然這幾年我們在加強干部選拔任用監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很大努力,查處了不少人和事,干部監督力度不斷加大,監督工作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目前一些地方選人用人上問題仍然不少,而且有些問題還比較嚴重,分析起來,一方面是由于新的形勢下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使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產生了許多值得研究的新問題。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一些人忘記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但更根本的還是我們監督機制不夠健全、監督乏力、執紀不嚴造成的。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雖然發生在個別地方和單位,但影響極壞,危害極大,它嚴重損害黨的形象,敗壞黨風和社會風氣,特別是組織工作的聲譽。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采取切實對策,強化監督,嚴加整治。
二、加強干部選拔任用監督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監督,切實防止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必須標本兼治,多管齊下,整體推進。我們認為,當前必須從以下五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一是在思想認識上要有新的突破。提高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的認識,是做好這項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去年以來,中央把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監督提到了極為重要的位置上,多次強調要堅決防止和反對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同志在中紀委三次全會上就明確指出干部“帶病提拔”的問題;在中央五次全會上,他再次強調要堅決防止和糾正干部考察失真失實和干部“帶病提拔”。賀國強同志在去年召開的全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各級黨委及其組織(人事)部門要嚴格執行《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紀律處分條例》,把查處違反《干部任用條例》行為,尤其是查處“跑官要官”、“買官賣官”和防止、杜絕干部“帶病提拔”、“帶病提職”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嚴厲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前不久,賀國強同志在嚴格按照《干部任用條例》和有關規定選拔任用干部視頻會議上的講話中再次要求各級組織人事部門要以整治“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堅決查處違反干部選拔任用規定的行為。今年初,中組部又專門制定下發了《關于切實解決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幾個突出問題的意見》,提出了查處“跑官要官”、“買官賣官”和防止、杜絕干部“帶病提拔”的11條措施。這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加強干部監督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決心。為此,各級黨委及其組織(人事)部門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把這項工作放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中去考慮,從維護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認識懲治用人上腐敗的極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聯系思想實際,認真解決監督工作中存在的畏難情緒和信心不足的問題。
二是在建章立制上要有新的突破。總結多年來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經驗,切實建立起一套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有力的制度和措施,是做好這項工作的關鍵和保證。當前,當務之急是要建立和完善用人失察失誤責任追究制度,以明確干部推薦、考察、討論決定等各個環節的責任主體、責任內容和責任追究方式,切實解決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主體不明確,出了問題無人負責、無法追究的問題。具體地講,要建立以下幾種責任制:一是建立推薦干部責任制。實行首提名責任制,進一步規范個人推薦行為。領導干部個人向黨組織推薦干部,必須負責任地寫出署名推薦材料,必須填寫《推薦干部登記表》,詳細介紹被推薦人的德才表現、主要優缺點等。對領導干部個人或單位推薦的人選,經考察發現有嚴重問題的,要追究推薦人或單位主要領導人推薦失察的責任。二是改進干部考察工作,建立考察工作責任制。要研究制定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考察評價辦法,全面考察評價干部的德、能、勤、績、廉等各方面的表現。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個別談話等傳統的考察方法,采用發放《征求意見表》和問卷調查表的形式,了解談話人對考察對象的真實意見。要切實嚴肅考察紀律,考察組要嚴格按照考察標準、考察程序和考察紀律、對考察對象的德才表現、工作實績、勤政廉政等情況進行認真考察。因考察失實而導致用人失誤的,要追究考察組長和有關人員的責任。三要建立組織(人事)部門提請黨委(黨組)研究干部責任制,組織部門提請黨委(黨組)研究干部,事先必須嚴格把關,嚴格按照有關程序和規定辦理,認真遵守組織人事紀律。因未按程序辦事、把關不嚴造成用人失誤的,要追究組織部門領導和相關當事人的責任。四要建立黨委(黨組)決定任免干部責任制。黨委(黨組)研究干部任免時,每個成員都要認真負責地發表意見,凡是舉手同意提拔的,都應承擔責任。黨委會上,必須堅持少數服從多數、不準臨時動議等原則和規定,對違反有關干部任免規定的,要追究黨委(黨組)有關成員的責任。要積極推行常委會和全委會票決制和差額票決制,真正實行民主決策。同時,還要在深入抓好已有干部選拔任用制度貫徹落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干部選拔任用機制,從根本上預防用人上不正之風的發生。要把科學發展觀、正確政績觀的要求切實貫徹到干部考察考核的具體實踐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領導干部考核指標體系和實績考核制度,擴大考核工作中的民主,擴大選人識人的視野,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干部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要改進群眾參與方式,進一步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要進一步加大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和干部交流的力度,努力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適時走上領導崗位提供制度保證。
三是在對“一把手”的監督上要有新的突破。一把手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是整個干部監督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此,我們要特別注意加強對一把手選人用人的教育、管理和監督。一是要加強對一把手的教育,幫助他們增強黨性觀念,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觀。要通過各種形式,抓好一把手的理論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懂得正確對待和行使手中的權力,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使其在權力面前經受住各種不正之風的考驗。特別是要運用黨員先進性教育成果,增強一把手的自律意識,促使他們真正樹立起公道正派的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真正充分發揮民主集中制在選人用人的集體領導作用。二是建立和完善監督約束機制,以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規范一把手的選人用人行為。要堅決推行首提名推薦責任制,按照《干部任用條例》規定,一把手個人提名推薦干部必須署名書面推薦,由推薦者親自寫明推薦對象的基本情況,交給組織部門,作為實施監督的依據,如薦才失察失誤或被推薦的人出了問題,要堅決追究推薦者的責任。要堅決推行任免干部票決制,最好是實行差額票決制,切實防止一把手家長制、“一言堂”現象發生。同時,還要建立和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有關事項向上級請示報告制度,特別是要報告重要崗位干部的提拔任用、提拔領導干部的配偶、子女等親屬和秘書等身邊工作人員的情況,形成自上而下的權力制衡機制。此外,還要對一把手在離任前、任職后半年內、以及一年內或一屆內、包括一次提拔調整干部數量以及機構改革期間提拔調整干部作出明確規定,進一步規范和約束一把手的選人用人行為。三是完善監督體系,形成對一把手選人用人的全方位、立體化監督網絡。就目前的體制來講,關鍵是要強化上級組織對下級一把手監督的措施。要認真落實《干部任用條例》監督檢查制度,進一步改進檢查方式方法,上級黨委對下級黨委的干部工作,每屆任期內至少要進行兩次全面、系統的檢查。要堅決推行干部工作評議制度。可以結合對領導班子的考察、考核和有關檢查進行,也可以單獨進行。評議的主要內容是黨委(黨組)特別是一把手遵守《干部任用條例》中“十不準”紀律的情況;需要特別說明的情況,如干部的交流回避、超職數配備、越級提拔情況,提拔領導干部的配偶、子女等親屬和秘書等身邊工作人員的情況。在干滿一屆或主要領導調整時,要對一把手用人的情況作出綜合評價。評價結論要作為一把手及班子成員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要落實查辦案件制度,對群眾反映問題線索具體的,上級黨委要加大案件直接查處工作力度,從嚴從重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另外,還要充分發揮紀檢、監察、審計、司法等部門的作用,并重視和疏通群眾監督的渠道,鼓勵和支持新聞輿論監督的積極性,多渠道做好對一把手的監督工作。
四是在懲罰處理上要有新的突破。對發現的問題不嚴肅的處理就等于沒有認真監督、沒有鐵的紀律,條例、規定就會成為一紙空文。要維護《干部任用條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確保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的有效性,必須嚴肅查處違反《干部任用條例》的人和事。當前,懲罰處理的關鍵在于主動出擊、動真的,下猛藥。要堅決克服和改變一般檢查多,對違規案件調查少;發現問題輕描淡寫的批評多,宣布取消任用決定少;對職級低的干部處理多,對涉及高層次干部的問題動真格處理少的疏之于軟、疏之于寬的現象。為此,一是對違反《干部任用條例》規定而提拔任用的干部應立即宣布無效,絕不能官照當、位照坐。二是要對違反《干部任用條例》的責任人追究責任,作出嚴肅處理,追究有關責任人特別是主要責任人的責任。三是對買官、賣官、跑官、要官、騙官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不論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遷就,直至追究法律責任。四是要敢于抓住反面典型,認真剖析,總結經驗教訓。必要時,還要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查處結果,使其在更大范圍內起到警示作用。
五是在完善干部監督工作體制上要有新的突破。《干部任用條例》明確規定,組織部門是監督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主體,具有對違規違紀問題進行調查核實、提出追究紀律責任的建議和取消任免決定的職權。這從黨內法規上賦予了組織部門實施監督的權威。但是,要落實好這項職責,光有這些還不行,還必須進一步理順監督體制,解決目前監督體制不順的問題。為此,一是上級要加強具體指導,上下形成合力,切實加大監督力度。同時要把握好組織部門干部監督與紀檢、監察、司法、輿論和群眾監督的不同特點,進一步明確組織部門干部監督工作的內涵、任務、法律地位以及監督主客體的權力、義務等,為組織部門更好地履行監督職責提供政策依據。二是要適應新的形勢發展,不斷強化組織部門的監督職能,成立干部監督專門機構,落實工作需要的人員,為強化監督職能提供組織保證。三是狠抓制度建設,用規范的制度落實監督職能。當前,當務之急是堅持把干部監督管理與干部教育培訓、選拔任用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明確各機構的職能和工作流程,形成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合理制約的干部監督工作機制。
- 上一篇:企業黨建工作的思路
- 下一篇:縣黨政領導執政能力建設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