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評議問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17 03:22:00

導語:社會評議問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評議問題調研報告

我市社會各界評議市機關滿意和不滿意單位活動(以下簡稱社會評議)已連續開展了四年,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20*年社會評議共發放了10649張評議表,收回10395張,收集到意見表1495份,錄入了3900多條意見,去除表述重復和意思表達不清楚的錄入,有效意見3514條。這些意見是社會各界對當前我市在社會經濟管理中存在問題的一次集中反映。為了更好地系統掌握當前社會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本文通過對這3514條意見進行了梳理、歸類和研究,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并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一、社會評議反映的熱點問題

在這次評議中,意見超過200條的有4家,分別是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規劃局和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超過100條的有7家,分別是市環保局、市衛生局、市市政園林局、市紀委(監察局)、市房管局和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上述11家單位,合計意見數占總意見數的57.23%。反映了越是與群眾聯系密切的單位,群眾的意見、建議越多,這既是對部門權力運行的監督,也對政府的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界意見大致分布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公共安全。主要反映社會治安、食品藥品安全、生產安全等方面。涉及到公安局、安監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商局、質監局等部門,分別占這些單位意見總數的18.4%、54.2%、74.3%、37%和43.9%。內容為“兩搶一盜”犯罪活動時有發生,對企業“三合一”整治不嚴、安全隱患多,打擊假藥力度不夠大,食品摻雜有害物質、吃什么都不放心。

(二)城市管理。主要對道路交通管理、非法停車收費、流動攤販和流浪乞討人員管理、違章建筑多拆違力度不夠等方面提出意見,分別有165條,43條,88條和65條,道路交通秩序的意見占對市公安局意見的31.9%。主要反映交通擁堵、市區停車點供需矛盾突出、非法停車收費、流動攤販過多、拆違力度不大、以罰代管、職能部門配合不夠沒有形成合力等問題。

(三)城市建設。主要涉及發改委、規劃局、土管局、房管局、各指揮部等部門。城市規劃方面意見為124條,主要是對城市規劃的前瞻性、規劃執行的嚴肅性,規劃布局的合理性提出意見;拆遷安置方面意見48條,主要對對安置房建設速度,安置房建設質量提出意見;另外對高房價、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意見。

(四)生存環境。主要反映市容不整潔、河道整治效果不明顯、環境執法力度不到位等問題。如對溫瑞塘河整治提出86條意見,塘河兩邊違建嚴重,拆違緩慢,大量生產和生活廢水、垃圾直排入河;市容不整潔方面意見51條,城市垃圾隨意傾倒,新城一帶空氣充滿刺鼻氣味;廣場健身活動噪音擾民及汽車喇叭噪音擾民,影響居民作息;對高污染企業打擊不徹底,對一些小型制革電鍍作坊監管不力。

(五)教育文衛。對市教育局提出了257條意見中關于擇校費的有135條意見,占52.5%;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依然反映強烈,提出了60條意見,占市衛生局總意見數38.5%,收受紅包現象的意見有43條,占27.6%;對各種醫療廣告(包括涉及性疾病方面)方面的意見32條,占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總意見數的72.7%。

(六)社會保障。企事業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險政策不一致,特別是企業工人退休工資低,門診不報銷,住院醫療報銷比例不高,退休后生活困難;對社會保險政策變化的具體情況宣傳不到位不及時,影響市民和企業依法享有社會保障的權益;對下崗職工、低保戶和殘疾人員等弱勢群體關心指導不夠;對低保戶審批不嚴格,一些不符合要求人員靠關系也能申請到低保戶。

(七)公平公正。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及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過大;普通職工,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以及私營企業的職工和農民工的勞動報酬過低;資本分配太多、勞動分配太少,導致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政府部門各種獎金津貼名目繁多,非透明、非規范性收入不同程度存在,部門之間差距也較大;司法公正方面對如何平等地對待訴訟主體的權利義務和公正裁判,如何體現適用程序法律和實體法律的公正做得還不夠;反映法官與律師有辦“金錢案、人情案、關系案”的現象存在;法院判決之后執行難。

(八)反腐建設及機關作風。受楊湘洪和出國考察團事件影響,今年對反腐倡廉方面的意見明顯增多,反映腐敗問題的意見有68條,占市紀委(監察局)意見總數的59.6%。對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意見很大;商業賄賂整治工作要進一步推進;對公款消費、公費旅游、公車私用現象缺乏整治對策。機關作風方面的意見約占總意見數的10%,主要反映服務態度不夠端正,宗旨觀念不強,缺少主動服務意識;部分執法人員具有特權思想甚至帶有衙門習氣;公用車輛違規較多,有損執法部門在群眾中的執法公信力;信訪案件居高不下,反映干部作風不夠扎實,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多。

綜合分析上述八類問題,群眾對自身權益息息相關的社會環境和生存環境問題是關注的重點.

二、存在問題原因探析

(一)民生問題越來越受關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的推行,社會各界對民生問題越來越重視。從評議收集到的意見建議情況看,反映最集中的是與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公正和社會治安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這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人民群眾對政府服務的期待。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在注重經濟建設的同時,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多為民辦實事,多讓群眾得實惠,讓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二)公共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從分布情況看,意見建議涉及比較多的單位,如公安、教育、城管、衛生、環保、藥監等部門都是直接面向群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部門。這些部門都是提供公共服務的主要部門,群眾的關注度高,服務的范圍和內容面廣量大,與人民群眾提高生活質量關系密切,體現了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目前,正處于經濟社會的轉型時期,在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過程中,始終存在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與政府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矛盾。在溫州由于流動人口多,公共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城市管理壓力大;由于經濟比較發達,人民群眾對教育、醫療等教育衛生方面的公共產品的要求就高;由于地域空間的限制和城市規劃的滯后,人民群眾對生存環境高度關注。

(三)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政府部門職能的缺位、越位、錯位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對社會管理的難點,有利益就爭,有責任就推。如食品安全、流動攤販和乞討人員的管理、公共環境治理、停車難亂收費等問題,由于多頭管理,沒有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和管理合力,甚至有推諉扯皮的現象,導致監管缺失,成為管理的盲區。又由于責任主體不明確,政出多門,要么無人過問,要么越位爭權,難以形成高效、統一的工作機制,成為頑癥。這些問題有關部門既有管理的職責,又不完全是哪個部門的事,從而成為每次評議意見比較集中的共性問題。相關部門沒有從思想上、措施上真正把這些問題的整改工作擺上重要的工作日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因而成效不明顯,群眾不滿意。

(四)輿論焦點成為意見的導向。在20*年評議期間,剛好是楊湘洪出逃法國和赴美考察團事件的曝光,產生全國性影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所以這次評議的意見、建議中關于反腐和限制干部出國的呼吁就明顯增多。之前的溫富大廈失火事件和龍灣車輛爆炸事件,一時成為村頭巷尾的熱議話題,在意見建議中提出加強安全生產的呼聲就很高。近期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又一次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要求政府如何扶持企業走出困境,保增長、保穩定、促就業就成為人民群眾更加關注的問題,也對經濟管理部門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與企業有關的經濟管理部門,這方面的意見比往年有所增加。

(五)機關作風效能建設還有差距。幾年來,通過抓機關作風效能建設,我市機關干部的作風有了很大的轉變,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社會評議中的意見建議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針對機關干部的作風效能,如服務意識、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等;有的建議意見是由于干部作風效能引起的,如執法公正的問題、城市管理的問題等。特別是窗口單位,直接面向群眾,服務群眾,他們的作風效能直接關系和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一些參評單位沒能正確看待重點問題整改,沒有在改進機關機作風、改善服務方式上下功夫,為民解困的辦法措施不多,解決服務民生問題的動力不強,整改的力度和成效不明顯,從而影響了群眾的滿意度,造成連續幾年老問題重復提的現象。而只有真正重視整改,以整改的成效取信于民,才能獲得群眾的認可。如市公安局近幾年加大了打擊“兩搶一盜”力度,今年這方面的意見建議明顯減少。曾被評為不滿意單位的市房管局和市衛生局,正是因為重視意見、建議的整改工作,不斷加大整改力度,不斷取得整改實效,才能使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及途徑

通過歸納、分析、總結,我們認為通過以下途徑可以加大對熱點問題的解決力度。

(一)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樹立民本思想。緊緊圍繞市委“保穩促調,統籌兼顧,開創溫州科學發展新局面”實踐總載體,引導市直機關各單位高度重視社會評議意見、建議,將群眾關注的熱難點問題列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深挖問題、深究根源、深謀良策,著力在破除制約機制、創新解決機制上下工夫,推進熱難點問題的解決。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修訂不適應社會轉型形勢、不適合民生發展要求的規章制度,不斷完善解決熱難點問題的政策法規。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引導市直機關各單位進一步樹立“民生為重”的思想,強化服務理念,拓展公共服務領域,擴充公共服務的層面和內容。

(二)探索建立熱點問題協調解決機制。有些意見、建議自社會評議開展以來,幾乎年年都被提出來,但整改成效還是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導致社會管理上的越位、缺位。對這一類問題,需要我們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在當前行政管理體制還未完全理順的情況下。建議建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或明確一個具體牽頭單位,有關部門參與的“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協調解決機制”,并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從制度上保證多年重復提議的問題得到逐個解決。

(三)繼續深化機關作風效能建設。在前幾年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取得成效的基礎上,堅持機關干部日常管理教育,引導工作人員牢固樹立宗旨觀念和為民服務意識,繼續嚴格效能監管和“四條禁令”的貫徹落實,加強明查暗訪,保持高壓態勢,使機關效能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完善各項聯系群眾、為民辦實事制度,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著力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推進解決“事難辦”。深化創建機關服務品牌活動,通過服務品牌創建活動,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理順和優化工作流程,不斷改善管理方式,提升行政效能。

(四)研究建立重點問題整改與年終目標考核掛鉤考核辦法。市委、市政府對社會評議意見、建議整改工作高度重視,確定今年為評議整改年,將整改工作納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同時將各單位的整改力度和整改成效列入2009年年終目標考核內容。市效能辦將按照“統籌兼顧、獎優罰劣、力求公平”的原則會同市人事局抓緊研究制訂各單位整改工作與年度目標考核相掛鉤的考核辦法,科學設置考核體系,嚴密籌劃工作措施。年終將組織力量對各參評單位重點問題整改力度和整改成效進行考核驗收。通過考核促進各項整改措施的落實,破除“改與不改一個樣”的情況。這既對各參評單位整改工作施加了壓力,又增加了整改的動力。

(五)加大督查力度,狠抓重點問題整改。社會評議不是以被評單位的排序為目的,主要的是如何將評議結果運用好,在于各參評單位開展重點問題整改,提高群眾滿意度的過程。市效能辦首先將整理好的意見向各參評單位予以反饋后,將要求各單位研究解決群眾意見、建議的內容納入領導班子重要議事日程,分析本單位存在問題的主要方面和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確定2~3個在本年度內需要重點整改解決的問題,制訂詳細的整改措施,落實責任處室,限定整改時限。市效能辦將邀請一些重點部門的一把手在電視媒體或網絡媒體上與公眾做面對面交流,并作出整改承諾。同時,加大對各參評單位整改工作的督查力度,組織力量對各單位整改力度、整改進程和整改成效進行督查,市委、市政府領導對重點部門重點問題的整改進行指導,適時邀請市機關效能建設特邀督察員參與對熱點問題整改的檢查。從而營造解決熱點問題的濃厚氛圍,形成上下合力,推動解決熱點問題取得實際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