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探索

時間:2022-06-19 09:13:00

導語: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探索

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擔負著帶領群眾建設新農村的重任,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在思想、組織、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影響黨群、干群關系、損害群眾利益、造成社會矛盾和緊張的主要原因,直接影響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貫徹落實,影響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對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存在的問題、原因進行分析,并就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作一些探討。

一、當前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少數農村基層干部法制觀念和紀律觀念淡薄,有違法違紀行為。個別干部在工作過程中,利用職務之便,任意截留群眾上繳的各項款物,并挪作他用;有的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撈取個人私利的資本,想盡辦法侵占集體利益,存在行賄受賄、貪污挪用公款行為。

二是少數農村基層干部以權謀私,辦事不公。有的農村基層干部在土地轉讓、出租和工程發包工作中謀取私利,搞權錢交易;有的在基礎設施建設占地補償、救災救濟物品發放、農用物資供應、山水林田承包等工作中依仗權勢,為自己和親友謀取利益。有的農村基層干部在履行如計劃生育等國家政策時,自己不首先盡義務,包庇家屬、親戚,搞特殊化。

三是村級財務管理混亂,用公款吃喝玩樂,請客送禮,揮霍浪費。農村財務管理混亂是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一問題既引起了群眾的強烈不滿,同時也引發出了農村干部用公款吃喝玩樂,請客送禮,揮霍浪費的違法亂紀行為。由于財務管理混亂,一些干部利用職權亂批亂支亂用,再加上政務、財務不公開,沒有透明度,監督不到位,所以群眾意見很大,同時也掩蓋了一些人的違法違紀問題。

四是少數農村基層干部作風不實,工作方法簡單粗暴。一些農村黨員干部自身素質不高、形象不佳、作風不正、工作漂浮。對事關群眾利益的問題,關心得不夠,解決得不多,脫離了群眾,背離了黨的宗旨;有的干部作風簡單粗暴,不對群眾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凡事一刀切;有的村支部、村委“兩張皮”,村委與支部“分庭抗禮”,削弱了黨的領導;有的基層干部與民爭利,損害群眾利益,損害了黨的形象。

五是農村基層干部的權力過于集中,權力監督不到位。某些農村基層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群眾意識和民主意識不強,決策不民主,搞“一言堂”、“家長制”,集人權、事權、財權于一身,既是決策者,又是執行者,也是監督者,權力過于集中,監督難以到位。其他黨員干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怕惹人、怕惹事,對腐敗行為和不正之風不敢監督,不敢揭露,使少數農村不良風氣成了“小氣候”。

六是制度不健全和制度落實不到位。村務、財務公開工作雖然實行多年,但有的村因制度不全,或制度落實打折扣,仍然存在重形式輕實效的現象,該公開的不公開,或公開的內容不真實、不及時、不實在,粗枝大葉,使群眾看不清弄不明,導致群眾對村務、財務公開不滿意,乃至產生誤解和猜疑,集體上訪和聯名來信不斷,民主監督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從而影響了農村的安定和團結。

二、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1、廉政教育不到位。針對農村干部的廉政宣傳教育活動較少,反腐倡廉“大宣教”的氛圍和格局在農村中尚未完全形成,發展不平衡。開展黨風廉政教育的針對性不強、形式單一,使黨風廉政教育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同時,農村“學習型”村干部比例太低,絕大多數農村干部對于上級政策、規定不聞不問,工作時“想當然”,上級支一支、動一動;催一催、學一學,根本不存在“自學”、“主動學”,往往是出現問題才知道不應該。

2、宗旨意識不到位,服務意識差。有的村干部官德差,當官不為民做主,而是不擇手段利用手中權力撈取好處,從來不講如何為人民服務,只懂如何與群眾爭利益。

3、制度落實不到位。制度、規章訂了不少,真正執行落實的卻很少。雖然村村執行村務公開制度,但仍存在假公開、不公開的現象,如有的村財務公開欄中,“其它支出”一項達3000余元,公開不細,群眾看不明白。

4、干部監督不到位。一是村民代表作用不能很好地發揮,其成員很多是村干部的支持派,開會時無人提出反對意見,監督無從談起;二是村民代表會議開得少,不是村兩委換屆或建設等直接涉及村民土地權益的事項,則不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有事盡量不和村民代表商量,私下解決了事。三是缺乏健全的責任制考核機制,對農村干部沒有制定細致的責任目標,責任制考核在基層還屬薄弱環節,存在著責任追究力度不夠大,追究效果不理想的現象。

三、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村干部廉政教育,通過廉政教育提高村干部廉潔自律。通過舉辦培訓班、民俗節日等多種形式在農村黨員干部中開展黨風廉政教育。一是利用身邊的先進典型進行示范教育,如:紅水鄉振民村,村支部、村委會在多次惠農政策中,充分發揚民主,公開辦事環節,由村民代表確定受惠家庭,群眾滿意度高,無一起上訪事件發生。可以把這一事例作為典型在全縣推廣,發揮示范作用。二是以農村的違紀案例為教材,多角度解剖,深挖根源,使黨員干部接受教訓得到警示,強化廉潔自律行為。如融水鎮通過查辦了某村委干部貪污腐敗案,在全鎮組織村干部召開了警示剖析會,聘請了縣紀委、檢察院領導到會上廉政課。三是要大力加強廣大農村黨員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通過樹典型、揚正氣、找差距、查問題、抓整改,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達到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目的。如香粉鄉推行“廉政結對幫”活動,開拓創新,在各單位、黨組織中通過結對,促進黨員干部間互相幫助、監督、進步,從而達到勤政、廉政目的。四是加強法律法規知識學習,使基層干部知法懂法并守法,避免違法違紀事情發生。

2、健全制度,通過制度規范人。一是要完善村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體系。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際,把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具體化,變“軟任務”為“硬指標”,建立責、權相統一的目標管理考核機制,嚴肅治理不干事、搞派性、鬧矛盾的干部。二是要完善村“村兩委”換屆選舉制度。切實加強對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的領導,嚴格按標準選人,把黨性強覺悟高的經濟能人、致富能人、理財能人、治“亂”能人推上村干部崗位。三是要完善農村財務管理,村務、黨務公開制度。糾正公開工作中重形式、輕實效,制度不健全的問題。把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作為公開重點,充分發揮廣大群眾參政議政作用。

3、強化監督,通過監督制約人。規范村民代表的選舉辦法,由鄉鎮嚴格把關,并幫助支持村民代表履行監督職能。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廣泛發揚民主,擴大監督范圍,明確監督內容和程序,提高可操作性,形成群眾便于監督、敢于監督、樂于監督的良好局面。

4、嚴肅查處違法亂紀案件,通過查處案件警示教育人。對群眾上訪和舉報的各類信件及時處理,抓住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整治基層不正之風。尤其是要嚴肅查處那些嚴重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案件、嚴重侵害群眾權益的案件。同時,做到寬嚴相濟,既要敢于運用紀律處分手段,還要善于運用誡勉談話、整改通知書、通報批評、責令辭職、免職等組織處理手段,督促黨員干部切實按工作分工履行職責。

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涉及到農村的長治久安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敗,只有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才能密切農村黨群、干群關系,有效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穩定群眾情緒,化解社會矛盾,促進農村形成安定和諧、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