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黨建的工作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6-20 07:47:00
導語:社區黨建的工作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縣從整合資源,創建新型社區入手,抓組織、配班子、帶隊伍,有力地促進了社區黨建工作。特別是自20*年以來,對縣城所在地*洲鎮所屬的5個村、6個社區居委會進行了重新組合,實施"村居合一",創新社區黨建新模式,使社區各項工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一、整合前的現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面積不斷擴大,*州鎮原有的農村逐漸融入城市,農村黨組織與城區黨組織并存,管理模式已越來越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迫切需要在管理體制上進行改革和創新。主要表現在:一是村、居黨支部并存,機構設置重疊,管理職能交叉,工作機制不完善。村居支部間配合少、協同差,造成行政運行成本高,黨員教育管理上存在死角,村居有限資源嚴重浪費;二是農村黨員與居民黨員混雜,教育管理方式不一,"屬地管理"責任難落實;三是退休黨員返鄉、下崗企業黨員返回、流動黨員進城務工,管理服務難到位,增加了社區居委會支部的工作量,社區居委會支部不堪重負,難以獨立完成管理服務任務;五是村居來往頻繁,黨員群眾交流增多,資源互補空間大。村上經濟實力強,活動場所等黨員教育設施完善,居民黨員綜合素質高,村、居黨建資源可以合為一體,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愿望日漸迫切;六是社區內的公益事業亟需一個統一的組織協調管理。
二、主要做法
第一,試點推進,積極探索。村居整合工作政策性強、情況復雜、涉及面廣,為了慎重期間,先在西街村委會和西街居委會進行整合工作試點。在試點中,首先采用"雙推"和廣泛推薦考察的辦法,在原村支部、企業支部、居民支部、社區支部范圍內選舉產生黨總支,接著在社區總支領導下以第六次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為契機,在制定工作計劃、落實責任措施的基礎上,按照村委會換屆程序在社區范圍內選舉產生了管委會主任、委員,按照"便于居民自治、便于社區管理"的原則,撤并了村居組織,設立了西街社區管委會,管委會對原村、居的職能進行合并分類,設立了相應的管委會辦公室,理順了管理體制,順利完成了整合任務。
第二,全面整合,規范運作。依照地域、黨員、人口、資源分布狀況,按照村居整合總體規劃,將原村民委員會支部、居民委員會支部進行整合,統一組建新的社區管理委員會總支。
村居整合后,及時調整設立了新的黨組織,除青年路社區未與村合并、只設立黨支部外,其它5個社區管委會全部設立黨總支,黨總支由3-5人組成,設書記1職,副書記2職,委員2職;黨支部設書記1職,委員2職。社區管委會由5-7人組成,設主任1職,副主任2職,委員2至4職,黨總支(支部)和社區管委會實行交叉任職。社區黨支部下設若干黨小組,社區黨總支下設農村、居民、企業3個黨支部,支部書記由黨總支成員兼任;管委會內設治保調解委員會、經濟發展委員會、人口與環境衛生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管委會成員兼任。同時,鎮上選派11名行政干部到社區任職,通過合并組織機構、推行交叉任職,達到了"兩減一理順三提高"的目標,即減少了干部職數,減輕了社區經濟負擔,理順了居民黨組織和農村黨組織之間的關系,提高了干部待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社區黨建工作水平,促進了社區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第三,強化基礎,促進發展。一是加強社區組織場所硬件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是社區黨建的物質基礎和承載體。為此,*年以來六個社區管委會總支累計投資320余萬元,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辦公條件;二是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各社區結合實際,普遍建立完善了《社區管委會總支職責》、《社區管委會職責》、《工作制度》、《黨員學習制度》、《紀律制度》、《財務管理制度》、《黨建工作制度》和《黨員教育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提高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三是加強社區經濟建設。隨著村居支部的整合,在社區總支的領導下,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認真制定《社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遠景目標規劃》,突出二、三產業和特色產業,引導非公經濟自主發展。村居整合后,各社區共招商12戶,引進資金1600萬元,發展私營企業10戶,個體工商戶52戶;四是抓黨員教育管理,促和諧社區創建。各社區黨組織以抓整合為契機,積極開展社區五個好黨組織創建工作,設立了黨員服務中心,深化完善了社區黨員承諾制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社區離退休老領導、老黨員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有力地促進了社區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創建,推動了社區的繁榮與穩定。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形成了全方位、一體化的社區工作新格局。社區整合,強化了社區管委會總支的領導職能,擴大了工作范圍,減少了機構層次,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方面,推行民主管理,強化民主監督。完善了《社區居民自治章程》,由村居民選舉產生居民代表,負責對社區經濟建設、公益事業等重大項目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全程監督,做到了社區政務公開、財務公開,增強了社區工作的透明度。定期征求居民群眾的意見建議,組織群眾對社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評議,監督干部的工作,密切了干群關系;另一方面,規范工作程序,實行集體辦公。建立了考勤制度、值班制度,落實了崗位責任制,嚴格工作紀律,增強了干部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思想作風、工作作風有了明顯改進。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達到了"社區管理民主化、綜合服務經常化、各項工作規范化"的目標。
二是探索了鄉鎮機構改革的有效途徑。按照"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服務人民群眾"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社區領導班子建設,在選準配強社區總支主要領導的基礎上,從鎮機關和辦事處機關選調10名黨員干部,到社區分別擔任黨總支副職,實現了與村干部之間的優勢互補。鑒于青年路社區地理位置特殊、居民居住集中、管理難度大的實際,鎮黨委直接選派了2名機關干部到社區擔任黨總支正職,加強了管理力量,保證了工作需要。通過選調干部到社區試行任職的辦法,既促進了社區各項事業發展,又探索了鄉鎮機構改革中人員合理有序分流的新路子。
三是促進了和諧社區建設。通過資源整合,實現了資源共享,村委會雄厚的資金注入到社區,從根本上解決了社區發展無投入、組織場所小、基礎建設缺經費、干部報酬落不實的問題。同時,各社區黨總支利用雄厚的資金在社區內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和文化娛樂設施,建立了圖書館,并組織社區內的秧歌表演隊、文化宣傳隊開展了經常性的社區文化活動,活躍了社區居民文化生活,拉近了干群關系。各社區內建立了警務室,加大了社區內治安調解力度,有力地維護了社區內的社會和諧穩定。社區內建立了勞動保障站、低保工作站、計生服務站,向社區群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社區居民從村居整合中得到了實惠,群眾對社區改革、發展、穩定事業給予了極大的擁護、關心和支持,促進了縣城和諧社區的建設。
四是組織活動場所得到改善。社區整合后,總支"以人為本"觀念和"為民服務"的意識顯著增強,組織黨員內引外聯,爭項目、跑資金,在積極為社區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謀利益的同時,利用現有資金和爭取資金對社區管委會辦公用房和基礎設施進行了改善,使各社區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各社區組織利用現有資源和爭取資金,對社區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縣城區內5個村委會支部6個居委會支部,整合前有辦公場所11處,總資產4826萬元,整合后減少到6處,總資產為3250萬元,節約資產1576萬元。按照省上對社區組織"一部、三室、三站、一場"建設的要求,原6個居委會需要政府硬投入248萬元才能達標,現在通過資源整合,政府未投入大量資金,就達到了省上對社區組織"一部、三室、三站、一場"規范化的要求。
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縣社區黨建工作雖然做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與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還有一定的差距,社區的發展還不夠平衡,黨員活動不盡規范。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區、祥和社區為目標,以服務群眾為重點,進一步適應城區社會管理和黨員分布、作用發揮等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積極探索社區黨員分類管理新途徑,充分發揮社區黨員在服務群眾中的作用,同時,把"三級聯創"活動引入社區,積極開展"村居聯建創五好"活動,提升村居黨建工作水平,為加快城市化步伐奠定堅實的基礎。
- 上一篇: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作總結
- 下一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要點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