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待遇有關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6-20 07:48:00

導語:干部待遇有關情況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待遇有關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為了全面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要求,真正把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動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近日,我們抽調專人組成調研組,采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調查、下發調查統計表等形式,對全縣行政村有關情況、在職及離職村干部待遇、村集體經濟積累等情況的現狀、存在問題、產生原因進行了認真調研,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與思考

一、基本現狀

1、村組干部基本情況。*縣轄26個鄉鎮,367個行政村,2493個村民小組,其中,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村76個,500-2000的村273個,2000人以上的村18個,人口最多的村是謝村鎮下溢水村(2963人),人口最少的村是華陽鎮坪堵村(75人);全縣共有村干部1114人,村黨組織書記367人,村委會主任367人,村黨組織書記與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的村32人,上級下派村干部8人,組干部數2607人,村干部兼任的216人;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中,文化在高中及以上354人,初中及以下348人,年齡在35歲及以下25人,35歲-45歲245人,45歲-55歲270人,55歲以上162人,其中獲省級以上勞動模范2人,獲市級以上優秀黨組織書記標兵稱號21人,獲市級以上優秀共產黨員標兵25人。

2、在職村組干部待遇情況。全縣領取固定報酬的村干部1060人,年發放村干部報酬總額411.08萬元,村正職月報酬低于100元的村11個,月報酬100-300元的村337個,月報酬在300元以上的村19個,村干部個人年最高報酬5600元,最低報酬1000元;能按時足額支付村干部報酬的村248個,拖欠一年以下的村22個,拖欠1年-3年的村27個,拖欠3年以上的村70個,拖欠3000元以下的村9個,拖欠3000-10000元的村41個,拖欠10000元以上的村69個,拖欠總額達406.7萬元;完全靠財政轉移支付的村344個,村集體經濟給予補貼的村23個;全縣領取報酬的組干部2391人,年發放組干部報酬總額129.4萬元,組干部平均年報酬648元,組干部個人最高年報酬1870元,最低年報酬100元。

3、村集體經濟積累情況。全縣無經濟積累村286個,有積累村71個,其中1萬元以下的村33個,1萬-10萬元的村25個,10萬以上的村13個;全縣負債村267個,負債總額3636.98萬元;年集體經濟增長的村72個,其中年增長在5萬元以下的村47個,增長在5萬元以上的村25個;367個村都有固定的辦公經費,其中辦公經費在500元以下的村72個,在500-3000元的村249個,3000元以上的村46個。

4、離任村干部待遇落實情況。全縣離任村干部總數1450人,離任村干部正職數874人,任村正職3年及以下95人,連續任職3年-15年的515人,連續任職15年以上有264人;無補貼的村干部數1333人,其中村正職769人,已落實一次性補貼的村31個,村干部70人,最高標準6000元,最低標準300元,已落實長期性年補貼的村22個,村干部47人,村干部正職年最高補貼1200元,最低補貼100元,離任村正職長期年補貼低于200元的17人,200-600元的19人,在600元以上的7人,完全靠村集體經濟解決的村6個,兩者兼有的村47個。

5、村干部參加養老、醫療保險情況。全縣參加養老保險村38個,參加人數113人,其中正職74人,個人負擔30%,集體負擔70%;參加醫療保險村367個,參加人數1114人,其中正職702人,個人負擔25%,縣區負擔75%。

二、存在問題

1、村干部年齡結構偏大,文化層次偏低。全縣55歲以上村正職162人,占總數23.1%,初中及以下文化348人,占總數49.6%。

2、在職村干部工資標準偏低,報酬來源單一。村正職月報酬在300元以下的村348個,占94.8%,由于村上沒有任何收入,報酬完全靠財政轉移支付的村344個,占93.7%。

3、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空殼村較多,集體經濟增長緩慢。集體經濟無積累村286個,占77.9%,負債村267個,占72.7%,年集體經濟有增長的村72個,占19.6%,村集體辦公經費在2000元以下的村228,占62.1%。

4、離任村干部生活保障制度不夠健全。無補貼的村干部數1333人,其中正職769人,分別占離任村干部和離任正職干部總數的91.9%和87.9%。

5、村干部養老保險參加面較小,標準也偏低。全縣參加養老保險村干部113人,僅占村干部總數10%,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村干部雖然達到了100%,但是和其他農民一樣,人均10元的費用主要靠個人承擔。

三、對策建議

1、提高素質,優化結構。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今后配備村干部時要注重優化干部的年齡結構、文化知識結構和性別結構,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加強對現任村干部的培訓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進一步提高村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2、撤并村組,精簡職數。縣、鄉有關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出臺撤并村組方案,適當合并行政村,壓縮精簡村干部職數,盡可能實行村干部交叉任職和村干部兼任組干部,或從縣、鄉鎮機關下派干部擔任村干部,降低行政成本,緩解村級支出壓力,不斷提高村干部的工作效率和報酬水平。

3、強化措施,落實待遇。實行目標激勵,嚴格考核,獎優罰劣等制度,鄉鎮黨委要按照班子建設、經濟發展、精神文明等方面科學合理設置考核目標和內容,根據村情和干部職責,將具體工作分別量化,制定出嚴格的考核細則,并把考核結果與干部的政治待遇和工資待遇進行掛鉤。按照"分級管理"和"管少、管精、管好"的原則,建立農村干部實績檔案,對長期表現特別優秀的村干部,要在政治上進行表彰獎勵,直至可破格錄用為鄉鎮機關干部。經濟上要多方籌資,擴大離任村干部離任金和養老保險的覆蓋面及補貼標準,使離任村干部老有所養,消除在任干部的后顧之憂,激勵他們在職干事創業,多做貢獻。

4、多措并舉,壯大實力。要進一步加大財政轉移支付額,制定出臺化解村級債務的具體辦法,對村歷史債務以免息、掛帳、比例減免等形式進行處理,使新班子以"零債務"運轉,減少村級負擔和不貼實際的指令性、盲目性產業發展項目,村級涉及教育、衛生、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社會公益事業,要視財力而行,加大國家投入,防止出現新的債務。村級黨組織要立足本地實際,發揮區位優勢,研究并適應國家產業布局調整政策,尋找出路,盤活資產,確定符合實際的發展項目,積極推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積極爭取扶貧包抓工作對口單位部門的幫扶和支持,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增強村集體自身"造血"功能,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