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建設政績考核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25 06:00:00

導語:干部建設政績考核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建設政績考核調研報告

政績觀是對政績的總的看法,包括對什么是政績、為誰創造政績、如何創造政績和怎樣衡量政績等的認識和態度。政績觀直接反映領導干部為政的價值取向,是領導干部創造政績的思想基礎。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根本要求。領導干部的政績觀正確與否,不僅影響領導干部的健康成長,而且關系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關系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

全面把握正確政績觀的科學內涵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正確政績觀的靈魂。只有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創造政績與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才能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能在創造政績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和把握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問題,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從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高度,理解和把握發展的本質和內涵;就能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正確地應對和解決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創造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政績。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正確政績觀的根本指針。我們黨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創政績,應該是每個公仆的自覺追求。領導干部在創造政績的實踐中,必須把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科學發展觀是正確政績觀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不堅持科學發展觀,就不可能落實正確的政績觀。在發展觀上出現盲區,往往會在政績觀上陷入誤區;缺乏正確的政績觀,往往會在實踐中偏離科學發展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政績,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政績。各級領導干部只有牢固樹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正確的政績觀,才能創造出黨和人民需要的政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的政績。

求真務實是正確政績觀的核心內容。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核心在于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求真務實,就是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按照基本國情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和開展工作,防止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就是堅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是把工作的立足點放在真抓實干上,付諸實踐、見諸行動,狠抓落實、務求實效。能否堅持求真務實,是衡量領導干部政績觀正確與否的一個重要尺度。

實踐、群眾和歷史是正確政績觀的衡量標準。同志強調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的檢驗。”以實踐、群眾和歷史來衡量政績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群眾觀和歷史觀的生動運用,是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和工作路線的具體體現。堅持以實踐、群眾和歷史衡量政績,就能避免在創造政績上的主觀性、片面性,就能端正黨風,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從而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積極進取、勇于實踐,正確處理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系,創造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政績。

樹立正確政績觀的基本要求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必須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各級領導干部的手中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力,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越大,職位越高,責任也就越大。作為領導干部,要切實解決好過去參加革命是為什么、現在當干部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留點什么的問題,切實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研究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問題上,放到研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迫切問題上,放到研究解決黨的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上,自覺地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來檢驗我們的工作,把對上負責與對群眾負責統一起來。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必須大力弘揚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我們黨提出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和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要求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是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的一項重要措施。發揚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要進一步認清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記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艱苦奮斗、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用好的作風創造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業績。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領導干部看問題、做工作都要尊重客觀實際,特別要深刻認識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和把握具體工作規律,從而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制定一項政策,推動一項改革,應充分論證它的可行性,充分考慮其社會影響,充分估計社會可承受的程度;啟動一個工程,上馬一個項目,應審慎考察其市場前景、資金來源、技術條件,全面分析人才狀況、管理能力,客觀分析對目前和今后經濟、社會以及資源、環境所可能帶來的影響。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必須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具有強烈的創造業績的愿望,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始終保持堅忍不拔、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不懼怕困難,不因循守舊,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沖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永不停步。

黨的組織工作要為樹立正確政績觀提供保證

改進政績評價和考核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干部政績考核體系。一是在整個指標體系的設置上,要全面反映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情況,不能片面地用經濟指標考核干部。二是在經濟指標的設置上,既要重視反映經濟增長的指標,又要重視反映經濟發展質量和結構的其他指標。三是在評價標準上,既要看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真實數字,又不能唯數字,堅決防止“干部出數字、數字出干部”現象的發生。四是考核指標既要有確定性,在一個時期內相對固定,又要根據形勢的發展適時調整。建立科學的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必須進一步改進考核方法。在全面考核干部德、能、勤、績、廉情況的基礎上,注重考核工作實績。實行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集中考核與經常性考核相結合,特別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把黨組織的考核與群眾的評價結合起來。

建立和完善獎懲制度,激勵干部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通過健全激勵機制,在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中形成踏實肯干的濃厚風氣,形成鼓勵干部干事業、支持干部干成事業、激發干部干大事業的良好環境。建立能夠充分發揮干部積極性、創造性的激勵機制,真正使干部才有所展、勞有所得、功有所獎;積極研究建立適合領導干部特點的黨政人才獎勵制度,綜合體現工作職責、能力、業績、年功等因素,職務與職級相結合的公務員工資制度;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支持干部特別是基層領導干部安心本職崗位,為創造突出的政績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高領導干部對政績的認識水平和創造政績的能力。認真落實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的任務,加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端正對待政績的態度。干部教育培訓必須放在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執政能力建設的大格局中來考慮,圍繞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加強以勝任本職工作為目標的能力培養,增強各級領導干部創造政績的本領。

加大干部監督工作力度,健全監督約束機制。一是貫徹落實好《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該條例是一部重要的黨內法規,它的貫徹執行對于樹立和落實正確政績觀是有力的保證。二是加強對決策的監督。強化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完善重大事項的決策程序,是樹立和落實正確的政績觀的治本之策。三是加強自上而下的監督。各級黨組織對于下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在政績、政績觀方面出現的問題苗頭,應當及時提醒;已經發生問題的,要進行批評、教育和糾正;對有關案件應嚴肅查處。四是拓寬監督渠道,改進監督方法。實行經濟責任審計,是對領導干部政績和政績觀問題加強監督的重要措施。組織部門要配合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力度,從資金使用、項目運行、數據核實等方面加強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