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聯系群眾工作思考
時間:2022-06-26 11:29:00
導語:黨員聯系群眾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街道地處*本島西南部,地域面積33.4平方公里,轄5個社區,戶籍人口1.7萬,總戶數6184戶,共有黨員558名,其中農村黨員419名,社區黨總支2個、社區黨支部3個。20*年7月,街道被區委列為深化黨員聯系群眾工作試點單位。圍繞深化試點活動這一主題,街道黨工委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緊密結合第二批、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黨員聯系群眾工作取得了實效。全街道共有386名農村黨員參與黨員聯系群眾工作,參與率達92.1%;聯系群眾5713戶,聯系常住*群眾的覆蓋面達到100%。街道機關62名干部全部參與黨員聯系群眾工作,聯系群眾663戶。該項工作開展近一年來,街道聯戶黨員個體層面處理解決群眾意見、困難360余件;黨小組層面處理解決群眾意見、困難130多件;黨支部層面處理解決群眾意見、困難110多件;街道黨工委層面處理解決群眾意見、困難60余件。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設置組織,搭建工作網絡平臺在新社區組建后,街道黨工委為加強對黨員的管理,調整了黨組織設置,根據街道實際,形成了黨工委—支部—黨小組—黨員—群眾的網絡機制。在確定聯戶對象中實行雙向選擇,黨員可以選擇群眾,群眾也可以選擇黨員。黨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申請適合自己的聯系戶數、對象、區域,社區黨組織按照就近就便原則,擇優選配,并進行公示,征詢群眾意見,對有能力聯系的黨員實行雙向全覆蓋,聯戶黨員不受年齡限制,群眾每戶都有黨員聯系。為加強黨員聯系群眾工作的可操作性,街道黨工委還按居住相近、從業相似、特點相同等設置黨小組,以10人左右黨員組成黨小組,黨小組長由社區后備干部、社區老干部、行業大戶等組成,并確立了相應的學習、活動、例會制度,并將管理層面從社區支委延伸到黨小組長,有關黨工委工作會議邀請黨小組長參加,還將街道本級文件發放到黨小組長,并出資為黨小組長訂閱《黨員文摘》、《共產黨員》等黨刊雜志,充分發揮黨小組長(黨員)作用,通過完善工作組織網絡,黨組織也最大程度實現了對黨員聯系群眾工作的動態管理,確保該項工作取得實效。
二、培育特色,搭建行業服務平臺在黨員個體聯系群眾的同時,街道又緊密結合本地實際,挖掘整合資源,充分發揮黨員群體作用,重點在培育特色黨小組上下功夫,街道黨工委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根據黨員個體產業行業特點、崗位技能特長和從業地域,引導各支部培育建立了蔬菜種植、特種養殖、婦女編織等12個特色黨小組,走出了一條行業黨員聯系行業群眾、行業特色帶動行業經濟的特色之路。特色黨小組在具體活動實踐中,經常性交流探討專業心得,集中組織為同行業群眾送良種、送技術、找門路、解難題,不僅有效培育出了具有一定作用和影響力的特色行業黨員隊伍,還充分激發了行業黨員個體的積極性,涌現了一批黨員“雙帶”典型。如虹橋社區支部種養黨小組的組長魯王武,不僅自己養獐、養本地雞、種伊予柑帶頭富,更是帶好特色黨小組,聯系10多戶柑橘種植戶和家禽養殖戶,主動提供良種、技術、信息,帶動了群眾致富;叉河社區黨支部種植黨小組組長劉承堯,將自己的甜玉米種子、種植技術無償提供給聯系農戶,使區域性食用玉米種植面積擴展至近百畝。新螺頭社區黨支部編織黨小組的黨員黃玲芬,利用自己從事編織早、技術好、業務熟的優勢,組織帶動周邊近50余名婦女,集中傳技術、接業務,形成了當地頗具規模的“婦字號”創業隊伍。
三、機關先行,搭建“零距離”服務平臺街道在黨員聯系群眾工作中,在全市率先實施了機關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制度,機關黨員干部由原來的包社區(村)轉為“零距離”聯系到戶到人。從去年7月份起,62名機關黨員干部(包括非黨員)全都聯系了10戶以上群眾,試開展重點戶聯系工作,機關支部農漁、經貿、民政、信訪等職能科(辦)黨員干部及社區支部委員每人相應聯系了1—2戶對口的專業戶、個體戶、困難戶、信訪戶,突出了聯系針對性,增強了聯系實效性。街道黨工委要求機關黨員干部做到“五訪五問”,即:訪貧困戶,問衣食冷暖;訪信訪戶,問意見問題;訪專業戶,問發展思路;訪小康戶,問致富經驗;訪老黨員、老干部,問建議良策。并全面推行機關黨員干部“零距離”和群眾交心談心、“零距離”為群眾排憂解難、“零距離”為群眾代辦服務的“零距離”工作法。自從開展機關干部聯系群眾工作以來,街道機關干部累計為聯系戶幫助解決求學就業、家庭糾紛、生活困難等問題72件,得到群眾的好評。
四、實施考核,搭建動態監督激勵平臺街道把建立完善可操作性強的監督、激勵機制,作為確保黨員聯系群眾工作的實效性和長效性的重要抓手。在實踐中,統一建立了“一卡一表”制度。即印制黨員聯系卡,分發給聯戶群眾,做到黨員聯系群眾有“名片”;印制黨小組活動表,每次黨小組議事、學習、開會,全面進行登記,做到黨小組開展活動有記錄。制訂出臺《*街道黨員聯系群眾工作考核細則》,做到“二個明確”:一是明確參加考評黨員的范圍。主要對象為工作、生活在本地或本區域,黨組織關系在該社區(村),且身體健康,參加了本年度的黨員聯系群眾活動的黨員;二是明確聯戶黨員的考評要求,要求聯戶黨員能經常性地走訪群眾,了解他們的思想、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動態情況,能做到上情下達,及時向黨組織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并能在社區(村)的各項建設中發揮一定的作用等??荚u分60周歲以上黨員和60周歲以下兩個群體,廢除了原有60周歲以上黨員月定補政策,實行以獎代補,按考核結果,分550元/年、450元/年、350元/年三檔進行發放。考評充分體現上下聯動考核特色,由聯戶群眾定向評、黨員互評、黨政班子聯評三個層面進行,更趨科學合理,并有效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
20*年,街道共投入資金7.23萬元用于獎勵聯戶黨員,并推選出了28名街道級優秀聯戶黨員進行通報表彰,通過獎優懲劣有效提升了基層黨員履行黨員義務和發揮黨員模范作用的積極性。開展黨員聯系群眾工作近一年來,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暢通了黨群互動渠道,解決了基層“雙盼”意愿。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法寶”。但新形勢下,由于市場經濟占主導地位,黨員與群眾的聯系較之以往有變淡的趨勢。長期以來,群眾盼黨員深入群眾,黨員盼服務群眾的意愿相當強烈。黨員聯系群眾工作的開展,實實在在地為黨員和群眾提供了一個全面加強互動聯系的渠道與平臺,有效解決了基層廣大黨員群眾的“雙盼”意愿,構筑了和諧融洽的黨群干群關系。一部分群眾形象地稱,五六十年代共產黨員的優良作風又回來了。
二是暢通了黨員發揮作用渠道,建立了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街道開展黨員聯系群眾工作,為每個有意愿、有能力的黨員暢通了發揮作用的渠道,充分調動了各年齡、各行業黨員積極性,出現了聯戶黨員為菜農聯系解決蔬菜攤位、為失業群眾找工作等新人新事。同時,街道在黨員聯系群眾工作中,建立黨工委—支部—黨小組—黨員—群眾的組織機制,使黨組織服務群眾的工作網絡重心下移,觸角下延,群眾的意見、建議、問題、困難得到分級梳理、處理和解決,而且多數意見、問題在最基層的黨員和黨組織中得到了妥善解決,提交到街道黨工委的意見、問題明顯減少,呈現了可喜的“倒三角”現象,收到了較好的實效。
三是暢通了民意表達渠道,推進了和諧社會建設。街道開展黨員聯系群眾工作后,征詢群眾意見建議、做群眾思想工作的網絡進一步向下延伸,有效地變群眾上訪為黨員下訪,變被動為主動,暢通了民意表達、利益訴求的渠道,使群眾廣泛感受到了黨組織對基層群眾的關注和關心,逐步營造了一個黨群相互諒解、人人心情舒暢的和諧社會氛圍,許多矛盾問題都趨向緩和,及時妥善消除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
去年8月以來,街道的信訪案件明顯下降,一些老信訪戶在定向聯系后,紛紛停訪息訪。但在具體實踐中,我們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概括地講:一是黨員聯系群眾工作覆蓋面廣,整體質量難以保證。特別是聯戶黨員個體年齡、文化、技能等素質結構差異性較大,作用發揮存在很大的不平衡;二是配套機制建設不夠完善,給黨員聯系群眾工作整體效果帶來影響。如在落實機制方面,涉及街道權限以上一些老大難問題的解決,短時間內難以給群眾較為滿意的答復,存在時效性差的問題;三是聯系的針對性還不夠突出,黨員的個性化作用未得到最大程度發揮。街道目前黨員聯系對象的確定,基本以地域就近和雙向選擇模式進行,針對性還不夠突出,聯戶黨員的行業技能等一些個性化的特長作用,未能在黨員聯系群眾工作中充分發揮,“傳、幫、帶、扶”效應沒有較好地得到體現。
針對上述問題和不足,我們將在下步工作中著重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強化推進:
一、找準工作結合點,進一步構筑黨員發揮作用的多種平臺街道將在黨員聯系群眾工作的實踐中,立足實際,服務中心,準確尋找結合點,為黨員更大程度發揮作用,構筑多樣化的平臺。一是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小康社區建設,引導黨員在文明創建中發揮作用。通過黨員定向聯系的方式,著力培育一批文明戶、孝順戶、學習型家庭等特色戶,帶出一批新農民、新居民;二是結合“三培養”活動,引導黨員在“雙帶”中發揮作用。有效利用“三培養”活動的成果,在“三培養”對象中選擇一批行業黨員,在群眾中選擇一批有條件專業戶,進行定向聯系結對,深化行業黨員帶動行業群眾活動。在“三培養”對象中選擇一批素質過硬黨員,在群眾中選擇一批條件好的積極分子,進行定向聯系結對,加快黨員隊伍后備力量的培養建設。
二、強化黨小組建設,進一步發揮黨員聯系群眾的規模效應針對黨員個體差異性大、作用發揮不平衡的實際,街道將著力加強黨小組的建設,將選配黨小組組長與發揮黨代表作用結合起來,黨小組學習、活動、例會相關制度正常有序開展,突出黨小組在黨員聯系群眾工作中的作用。并在下步實踐中,探索實行“黨小組+黨員”的模式,充分發揮黨小組在黨員聯系群眾工作中的團隊優勢,使群眾既有明確的聯系黨員,又有定向的聯系黨小組,黨員作用發揮更趨全面性,民意表達和利益訴求的選擇渠道更趨多樣化。
三、實行信息化管理,進一步加強黨員聯系群眾的時效性街道將從20*年4月份起對黨員聯系工作實行信息化管理,要求各社區將386名聯戶黨員和所聯系的5713戶群眾全部輸入電腦,對黨員聯系群眾的過程中出現黨員或聯戶群眾發生變化的情況,支部實行一季度調整一次,確保聯戶覆蓋面達到100%。并將群眾反映的情況和反饋的情況實行電腦記錄并進行統計分類,要求各社區半年書寫一份情況分析,了解群眾希望通過黨員聯系群眾工作解決些什么,了解群眾對黨員聯系群眾工作的建議是什么,了解群眾對黨員聯系群眾工作的滿意度是多少,確保街道黨員聯系群眾工作取得實效。同時,規范強化黨員聯系群眾工作“123”專題議事制度,即黨小組每月一次召開議事會、黨(總)支部兩月一次召開議事會、黨委每季度一次召開議事會,集中梳理民情,落實措施。對于涉及群眾利益的急事,嚴格執行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原則,增強辦結處理的時效性。
四、有效借鑒嫁接,嘗試推行企事業單位黨員聯系群眾工作街道將總結上一階段黨員聯系群眾工作的方法和經驗,及時借鑒轉移,下步在企事業單位中逐步推開。按照現有的基本模式,重點是在非公有制企業中推廣企業黨員聯系重點職工活動,如嘗試聯系職工中的入黨積極分子、困難戶、技術骨干等;在學校推廣黨員教師聯系重點學生,如嘗試聯系外來民工子女、外來民工子弟學校教師、困難學生等。工商、稅務、公安部門的黨員,也相應選擇重點服務對象,有條件地推開黨員聯系群眾工作。
五、完善配套機制建設,確保黨員聯系群眾工作長效開展街道將進一步細化明確聯戶黨員的職責和考核細則,適當擴大對聯戶黨員的獎勵面,注重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原則,調動聯戶黨員積極性;對因身體原因未聯戶的黨員,由街道機關干部給予重點聯系,在經濟上給予每年不少于500元的經濟補助,確保黨員在發揮作用的同時感受黨組織的溫暖。街道黨工委專門成立機關干部聯系群眾每月例會制,對群眾提出的問題提出梳理分析,現場分解任務,對屬街道權限內的,適當實行人力、物力、財力傾斜,有選擇的進行專項解決;對屬街道權限外的,積極向市區有關部門爭取,切實讓群眾看到效果,以增強黨員和群眾對黨員聯系群眾工作的信心和信賴。
街道開展黨員聯系群眾工作近一年來,已經成為了黨員溝通群眾、服務群眾、帶動群眾的一項重要機制,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今后,我們將在實踐中進一步摸索、完善和提高,努力使該項制度真正成為發揮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