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游業的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27 08:39:00
導語:生態旅游業的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縣委關于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要求,最近,深入到*縣旅游商務局和各個景區就如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培強壯大旅游經濟等有關內容進行詳細調研。
一、旅游資源及產業現狀
*縣位于華北平原向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是錫林郭勒大草原的一部分,也是灤河、潮白河的發源地,特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全縣總面積365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190萬畝,原始次生林面積50萬畝,草場面積176萬畝,濕地草原60萬畝,縣境內有5庫12淖15條內陸河,水域面積6.1萬畝。全縣平均海拔1536米,夏季平均氣溫17.9℃。這里歷史底蘊深厚,是遼、金、元三代帝王的避暑圣地,曾流下了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的足跡,梳妝樓元墓群、小宏城遺址、九連城遺址、張庫古商道、明代長城和古烽火臺等一大批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古跡,至今尚存。
天高云淡,氣候涼爽,生態環境良好,邊塞情調濃郁,史實積淀久遠,多民族文化融合,使*的旅游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縣旅游業從1992年開始起步,經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不斷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且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顯示出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目前,已累計投入3億多元,建成9大旅游景區19個旅游景點和48戶家庭旅社,旅游日接待能力達6000人次,年接待游客40萬人次,實現社會綜合收入2億元。特別是2000年以來,我們把旅游業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進行精心培育,按照打造生態旅游強縣目標,全力做好“吃住行游購娛”六字文章。一是強化對旅游精品線路的包裝。共規劃設計了西北部農田林網觀賞游,金蓮川湖光山色遼金元文化游,葫蘆河畔濕地草甸(五花草甸)漫步游,東南沿壩高山林海避暑游,“三河源”飲水思源、尋根問祖游5條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同時,出臺優惠政策,積極招商引資,先后建起了塞外莊園、天鵝湖等旅游精品區。二是強化對旅游環境的改善。在硬件建設方面,實現了縣城到各景區的“四通”。國道207,省道半虎線、寶平線、張沽線和三條長城旅游公路,以及即將建成的張承高速縱橫縣內各景區,高級賓館和飯店錯落有致地鑲嵌在道路兩邊。在軟環境建設方面,不斷強化對旅游行業的管理,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為游客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全縣共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1處、3A級旅游景區2處,2A景區2處。三是強化對旅游市場的開發。先后投入3000多萬元,制作了因特網頁、旅游畫冊、光盤、宣傳單,開發了金蓮花、山野菜、壩上莜面、野生菌類等土特產品和具有草原風情的旅游紀念品,成功舉辦了“第二屆、第四屆中國張家口壩上草原旅游文化節”,與中國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了中國*風光風情攝影大賽,并與北京、天津、張家口等30多家旅行社建立起合作關系,對*旅游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推介,進一步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四是強化對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按照建設“京北花園”、“天然氧吧”的目標,大力實施了三北防護林、塞北林場、京津風沙源治理、二十一世紀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一退雙還、壩上生態農業等一系列生態建設工程,全縣綠色覆蓋率提高到40%,為生態旅游業進一步發展搭建了良好平臺。五是強化對歷史文化的展示。系統普查并深入挖掘整理了全縣歷史、宗教、戲曲、人文、古建、文物、民俗風情、民間傳說、傳統工藝等文化旅游資源,進一步編輯整理了九連城鹽司、闊里吉思出征、蕭太后梳妝樓、馬可波羅覲見元帝、救龍泉等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拓展內涵,擴大外延,充分展示我縣固有的歷史文化、草原文化和農耕文化,以獨特的文化品位和不同的風情格調吸引游客,使游客有所游,有所思,有所憶,有所樂。
二、旅游產業發展中的不足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聯合少、風格同。河北壩上地區乃至附近內蒙旗縣沒有形成大的旅游板塊,沒有有效整合旅游資源、聯合科學有序開發。而是囿于本縣,獨自經營,孤芳自賞,“各唱各的戲,各彈各的調”,甚至出現拚搶資源、互爭游客和為增自身影響而貶低鄰縣形象。導致旅游資源浪費,建設風格雷同,景觀造型單一,旅游出現“斷頭路”。二是規模小、檔次低。景區景點總量少規模也很小,檔次不高,特色還不夠鮮明,服務從業人員的素質較低,管理尚不規范,特別是缺乏專業導游隊伍,接待能力偏弱,滿足不了旅游旺季的接待需求。包括壩上其他縣份和周邊旗縣也存在類似問題。三是周期短、收益差。由于缺乏對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除了六至八月份三個月的旅游正常經營外,春冬秋三季都沒有旅游項目,崇禮雖然開發了滑雪項目,但夏季旅游依然是空白。短暫的旅游營業期造成投資大,收益小,旅游設施閑置時間長,浪費嚴重。四是投入少、發展慢。由于縣財政困難,無力在資金上支持旅游業發展。而幾個民營旅游企業又是邊經營邊建設,靠貸款滾雪球式發展,投入亦明顯不足。同時,受市場、條件、知名度和效益等因素影響,很難招到大客商投資建設,致使我縣旅游產業依然不夠強大。
三、發展壯大旅游產業的幾點想法
2009年,我們將抓住河北省建設環京津休閑旅游帶的大好時機,立足實際,發揮優勢,開拓進取,堅定不移地遵循生態保健旅游的特色和方向,進一步做大做強生態旅游文章,全力打造“京西北運動康體休閑區”,實現旅游強縣的奮斗目標,推動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體想法是:
(一)科學規劃,加大生態旅游戰略的實施建設力度。與河北地理科學研究社、河北旅游發展中心進行合作,聘請知名專家,按照高起點、大手筆、可持續、全功能的標準,依據當地自然的、人文的、歷史的、民俗的旅游資源特點,對全縣旅游資源進行全方位、戰略性規劃,突出特色,體現風格,避免與周圍縣區雷同,做到旅游布局科學合理,地盡其利,物盡其用。通過科學規劃、豐富資源、優勢魅力來吸引外資,發展旅游經濟。一是統籌區域發展,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與張北、崇禮、豐寧大灘、太仆寺旗和多倫等地溝通交流,優勢互補,突出各自的特點,創建新奇的景觀,共建旅游大格局,形成京津北部旅游環線,拓寬旅游思路,增加旅游內容。二是圍繞山、水、林、草、冰、雪等資源,開發和增加水上、冰上等符合我縣特色的新穎旅游項目,拓展旅游時間和空間,形成春踏青、夏避暑、秋觀光、冬冰雪四季皆景,變一季旅游為四季旅游,把*建設成為歐洲風情、每處皆景、畫面新奇、全縣能游的旅游縣域。三是嚴格按照旅游總體規劃開發實施,體現前瞻性、高科技,杜絕低水平開發、相重復建設,力爭20年不落后。同時,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原則,確保所有景區景點都成為花園、植物園,防止破壞生態環境,防止浪費旅游資源。四是依據當地傳奇的歷史文化故事、草原壯麗的文物風光景觀和盛產的花卉、口蘑、金針、燕麥、牛羊肉、馬鈴薯等自然資源,采取新穎美觀、品牌響亮、特色突出的設計理念,開發有地方風尚的旅游紀念品和土特產品,做到物品味美價廉,紀念意義深遠,包裝精致小巧,攜帶輕松便利,提高旅游收入,延伸旅游產業鏈條。
(二)招商引資,解決制約旅游發展的資金瓶頸。沒有大投入就不會有大產業,更不會有大發展,大投入單靠縣內難以實現,必須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來解決。一是政策拉動,制定出臺加快發展生態旅游的優惠政策,在手續辦理、土地使用、稅費收取等方面給予最大限度地優惠,用政策杠桿來撬動各種資金,通過政府投入、民間資金、企業投資一起上,內資外資一起引的多元化投資方式,實現對旅游業的大投入。二是擴大宣傳,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畫冊、互聯網絡和各種戶外媒體擴大宣傳覆蓋面;不斷推出各類精品紙介宣傳材料和音像資料,擴大發放或播出范圍;每年確定一個宣傳主題,以塑造*整體形象為重點,認真辦好草原旅游文化節和*風光攝影大賽等活動,建立起政府組織、政企聯合、內外互動的宣傳促銷新機制;同時,積極主動地“走出去”,到一些經濟發達、人們旅游興趣濃厚的地區,積極參加各類旅游博覽會、展銷會,主動在國內中心城市、重點客源地舉辦旅游促銷會、招商會,以活動宣傳擴大旅游交往和合作機會。三是爭跑項目,把引進項目作為加大旅游投入的重要舉措來抓。加大跑辦力度,爭取國家投資3950萬元的*綠色長城及灤河源草原生態旅游基礎設施項目早日批復實施;加快推進與河北建投置業公司、北京巔峰國智旅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河北金潤創業投資公司的合作,促動全縣旅游整體開發進度;確保九鼎軒休閑牧場、星夜莊園建設項目和金蓮山莊轉讓擴建項目圓滿完成并投入運營。加大冰雪項目招商開發力度,力爭年內實現*冰雪休閑旅游項目零的突破,實現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旅游檔次的逐步提升,旅游規模的日益擴大。
(三)加強管理,提高旅游業發展的規范化水平。沒有管理,經營就會無序,發展就會混亂。因此,必須把管理作為促進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來抓,實現管理規范、競爭公平、發展有序。一是搞好旅游隊伍的管理,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及職業道德水平,特別是在職業中學新增導游專業,培養導游人員,使其不僅掌握*景區景點狀況,熟悉*經濟、社會、歷史、文化、民俗等知識,還得對周邊的旅游情況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游客。二是搞好旅游行業管理,制定詳細的旅游行業管理辦法,對游客關心的安全問題、衛生問題、娛樂及購物價格問題、旅游商品質量問題、旅游市場管理問題,等等,都做出明確細致的規定,達到使游客來的便利、游得開心、住的舒適、吃得可口、購得稱心、走得舒心之目的。三是搞好旅游綜合管理,教育全縣上下樹立大旅游觀念,營造大旅游氛圍,形成人人是形象、處處是景點的旅游態勢,政府部門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狹隘的利益觀念,培養和提高廣大群眾呵護旅游、服務旅游、游客至上、旅游第一的思想認識,逐步建立起旅游綜合管理長效機制。同時,設立聯合投訴中心,對旅游經營不規范、破壞旅游環境的行為嚴厲查處。
(四)強化服務,為旅游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充分發揮政府在旅游發展過程中的策劃、協調作用,轉變政府直接參與經營旅游的做法,運用市場經濟的思維和方法解決旅游業發展中的問題,變經營為領導、管理和服務。一是搞好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增加投入,抓好輸電、供水、交通、通訊等旅游景區的介入系統建設,為生態旅游發展搭建良好平臺。二是加強對城市景觀、旅游環境、醫療保健、安全保衛等旅游支持系統建設,為生態旅游發展提供有效保障。三是搞好生態環境建設,按照在開發中保護、在利用中保護的原則,大力實施防沙治沙、涵養水源等生態農業工程,植樹種草,提高全縣綠色覆蓋率,建設生態觀光園。同時,堅持寧可少一點也要好一點,寧可慢一點也要高一點的建設原則,把好入口關,杜絕無序發展,凡是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項目堅決不上,為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上一篇:土地流轉的調研報告
- 下一篇:生態城市建設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