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工商監管模式的四條途徑

時間:2022-07-11 08:08:00

導語:基層工商監管模式的四條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工商監管模式的四條途徑

當前,工商部門正處于由傳統工商向現代工商轉變的重要轉型期,面對新的工作思路、工作重點、工作方式如何調整和適應等亟待研究和解決的新問題,我們必須理智的對待改革中的問題和矛盾,思路上先入為主,行動上積極應對,要創新市場監管制度、方式和手段,構建市場監管長效機制,特別是要完善和創新基層工商監管執法制度和方式,真正管好大市場,合官意,順民心,實現徹徹底底的“大服務”。

一、全面推行市場網格化管理。“網格化”并非只是單純的“分片包干”,而是以“網格”的形式來做到職能的主動履行和責任的自覺落實。就是以基層工商所為單位,根據市場主體分布情況,將管轄區域劃分為若干個網格,每個網格指定_名管理人員,相鄰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網格為一個巡查組,工商所以巡查組為單位對轄區進行巡查監管,同時實現網格與_____聯動。市場巡查要緊密結合轄區監管任務的實際進行,補充、完善、規范市場巡查內容,巡查內容要包括:經營主體資格、登記事項、商品和服務質量、商標使用情況、廣告內容與設置及有無侵權假冒和使用不規范的違法行為等;根據市場主體信譽度設定不同的巡查周期,實行信用分層分類監管,打破機械地按專業、專項分工的傳統模式,實施對管區內的各類市場主體交易行為進行全面統一的監管。

二、全面完善電子“經濟戶口”管理。按照經濟戶口綜合監管要求,開發聯動網絡系統,充分運用“網絡聯動、信息共享”的信息化平臺,對轄區內的個體工商戶和企業不論登記主管機構和行政隸屬關系,都要按戶將市場主體的登記信息、監管信息和地理信息互聯起來,建立綜合的監管檔案,檔案內容包括登記注冊的基本資料、經營基本狀況、日常執法檢查及處理情況、違法行為處罰情況,以及講誠信、無假冒、重合同、守信用等其他管理資料,將登記和監督有機連接,做到對轄區各類市場主體的登記事項、生產經營狀況、違法違章情況“了如指掌”,實現登記審批和監督管理的聯動互動,真正達到“實時轉告、信息共享、全程監管、權責明確”,切實發揮經濟戶口在監督管理中的作用,實現管理效能化。

三、全面推進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工商所根據電子經濟戶口記錄的內容,按年度確定監管類別,確定日常監管的方向和重點,堅持“全程監控、突出重點、距離監管、懲劣扶優”,實行分類分及指導,對重點行業、危險行業則全方位加強監管,推進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到位。同時,建立失信懲罰機制,加強信用監管,完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管數據庫,建立企業不良行為記錄管理系統和企業良好行為記錄管理系統,自動形成對市場主體的行為考評、評估,為企業年檢、個體驗照提供科學依據。

四、探索、創新監管執法機制。及時調整力量從簡單形式監管轉移到行政執法、監管服務之中,盡快適應新的形勢。在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可以利用工商所對轄區市場主體的行業分布、地域分布、經營動態較為了解的優勢,充分發揮業務骨干力量,緊抓社會熱點,找準切入口,開展跨區域監管執法工作,嚴厲打擊各類經濟違法違章行為,這也有利于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消除監管盲區。同時全面推行市場監管、行政執法預警警示制。對未經工商部門核準登記發照、擅自開業從事一般經營活動的經營者(不含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等前置許可)、經營者在市場經營活動中輕微違章行為、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年度檢驗和驗照中未按規定時間辦理年檢驗照的,原則上予以行政指導、書面警示,提出糾正意見和時限,以教育引導的方式促進監管,杜絕簡單以罰款代替服務管理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