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工作思考

時間:2022-07-17 09:46:00

導語:城管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管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工作思考

正確認識城市化大潮中,城市管理工作的特點,針對性地開展城市管理工作是科學發展觀對城管工作的客觀要求。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做好新形勢下的城管工作,對促進我市的城市化進程,創造良好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具有重要現實的意義。

一、城市管理對城市化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

(一)城市管理與城市化具有統一性。城市建設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城市管理則是城市發展的關鍵,是城市運轉的根本動力,是城市載體功能和運轉效益的重要保證。城市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城市的綜合素質,更好地服務于經濟、服務于市民,加強城市管理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市民生活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當前城市間經濟發展速度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城市管理已成為推動城市發展、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成為城市領導者和普通市民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我們在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時,加強城市管理與推進城市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是一種有機的統一,二者之間可以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二)加強城市管理是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舉措。城市的文明程度、社會秩序、環境質量和品牌形象,也是一種生產力要素。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不僅應該有繁榮的經濟,而且應該通過強有力的城市管理營造良好的市容環境,促進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了,城市建設、管理的投入就可以增加,城市管理水平也必然會相應提高,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加強城市管理,營造優美的城市環境,既可使城市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又可提高市民素質,必將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帶動城市所在地區的發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環境也是生產力。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城市環境的優劣,影響著城市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力。城市文明程度越高、品位越高、形象越好,整個城市就會升值,就越能夠凝聚人心,吸引人氣,從而形成招商引資的的凸顯效應,增強城市經濟發展后勁,使經濟發展獲得持久的動力。因此我們必須把加強城市管理擺上優化發展環境、增強城市競爭力的高度,樹立“加強城市管理就是發展生產力”的觀念,加大城市管理的投入,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

(三)加強城市管理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外來人口的快速集聚,城市的薄弱環節日益顯露,加強城市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追溯歷史的淵源,城市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載體。城市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力的進步,而生產力和社會的發展又對城市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城市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總會要求一種與其相匹配的管理方法,城市管理正是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原有的城市管理模式,城市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尤其是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等現代化管理方式的出現,就是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產物。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發展對城市管理不僅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還可以提供重要保障。

二、當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城市化進程的影響

城市管理與社會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從我市的城市管理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近年來,我市城市管理力度不斷加強,城市面貌得到大幅改善,城市品位快速提高,但城市管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城市管理的條塊職能不明確、多頭管理、職能交叉、市民參與程度不高,社區城市管理基礎薄弱等,造成我市的城市管理水平與城市定位極不相稱,這些問題如不能得到妥善解決,勢必影響到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一)城市管理體制不健全。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城市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城市管理體制改革還是初步的,不系統的,許多深層次的矛盾亟待解決。一是從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上看,城市管理責權不統一,基層基礎工作薄弱,基層管理難以落到實處。二是從城市綜合監管執法方式上看,職能部門之間的管理范圍和執法權限劃分不科學,部門職能交叉,權責不清,任務不明,管理分散、各自為政,缺乏協調配合,往往造成多頭執法、重復執法,“不作為”與“亂作為”現象并存既影響城市管理的效能和效果,又削弱了城市管理的權威性。三是從城市管理體制重心下移的實施來看,社區居委會自主功能較弱,城管進社區沒有發揮應有成效,社區服務發育不夠,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不夠高,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城管工作與社區工作在銜接上缺乏規范化制度和穩定機制。

(二)缺乏科學的城市管理機制。我市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固然有城市基礎設施“先天不足”等客觀因素,但更為主要的是,機制不健全,全市城市管理沒有形成“一盤棋”格局。各職能部門之間沒有形成有效的協調配合機制,聯席會議沒有形成制度化,部門之間各自為政,沒有部門愿意主動牽頭負責有交叉職能的工作,創建辦工作開展不正常,各部門仍存在難事推著轉的現象。城管局為了完成經濟指標,任務層層分解,造成以罰代收、“辦假案”等現象,難以形成工作合力。

(三)城市管理物質基礎薄弱,外部環境、隊伍素質尚存不足。一是財政投入不足。城市管理需要恒定、持久的財力支撐,但有時資金投放未能隨著gdp的增長而同步增加,致使城市市政、環衛基礎設施欠帳太多,綜合服務功能不高;城市管理條件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現代科技含量較低,管理效能不高。二是管理難度大,執法環境惡劣。城市管理涉及千家萬戶,難、熱點集中,管理對象多是下崗人員,進城農民等,易得到市民同情。執法管理易引起圍觀、起哄,給城市管理帶來了被動和負面影響;有時管理對象暴力抗法,使執法人員的身體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公安等部門對此只能用調解民事糾紛的方式處理,影響執法權威;不少市民文明程度較低,理解、支持、參與城市管理的氛圍還不夠濃厚。三是執法人員素質參質不齊。有些執法人員不能堅持依法行政、執法為民的理念,服務意識淡薄。有的語言、行為不規范,態度蠻橫;有的責任心不強,辦事效率低,作風松懈;有的不遵守隊容風紀建設規定,損害了執法隊伍的整體形象。這些問題的存在,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難度,影響了城市管理的持續發展。

(四)市容秩序管理不規范。占道經營、亂擺攤點,馬路市場等影響市容秩序的現象仍然存在。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短缺,環境衛生體系建設滯后,城鄉結合部、“城中村”的臟亂差現象比較嚴重,由于疏堵結合沒有硬舉措,城市“牛皮癬”清理一次又恢復一次;沿街門店缺乏有效的責任制約束措施,店主對門前影響市容環境和秩序的行為熟視無睹,城市管理陷入突擊、疲于應付的不良局面。

(五)社區居委會在城市管理工作沒有發揮其應有作用。社區居委會是城市管理的基礎,應在城市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由于社區居委會事務繁雜、瑣碎,有責任,無權利,未能發揮參與城市管理的應有作用,導致轄區居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差;在城市管理體制中,對社區居委會如何更好的開展城市管理工作,缺乏有針對性的措施,未能很好地解決“看的見的管不著”的問題。

(六)市民文明素質不高。城市管理向思想道德領域和科學文化領域拓展的力度不大,缺少針對性、實效性,市民的社會公德意識、環境衛生意識淡薄,許多人未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衛生習慣,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不良普遍存在。同時,市民對參與城市管理不熱心,主動參與城市管理者少,市民整體文明素質亟待提高。

三、城市管理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方法與對策

城市在經濟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帶動整個區域發展的增長極。面對城市間經濟發展激烈的競爭,必須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全面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用科學的發展觀念為指導,強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完善城市管理機制。理順城市管理體制,有利的切入點是推進行政處罰權的相對集中和積極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從周邊城市的實踐看,行政處罰權的相對集中不可能完全解決現有的城市管理矛盾,但可以迅速解決部門間的推諉扯皮和依法執法的問題,進一步提高管理效能。同樣,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不僅能高效地清除管理盲區、盲點,還能有效解決管理人員溝通能力差造成工作難到位、社會形象差的問題。完善管理機制,就要從完善責任機制入手,確保工作責任的落實。淮安市實行保證金制度,規定各區交納200萬元年度保證金,各部門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各交納2萬元和1萬元的保證金,年底按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次考核,決定返還保證金,發放獎金,扣除保證金。使個人業績與經濟收入直接掛鉤,不僅強化了各層面的工作責任,而且“四兩撥千斤”地調動了社會各界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各項管理工作的落實。

(二)嚴格依法行政。城市經濟要活,但城市管理要嚴。城市“三分建、七分管”,一層意思是說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另一層意思就是說明城市管理的難度。因此,城市管理必須嚴格依法行政,嚴管重罰。嚴格管理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要嚴在制度上。要加強城市管理法制建設,建立一套系統、規范的城市管理法規體系,要能夠基本覆蓋目前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時又要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從規章制度這個源頭上堵塞各責任單位之間管理脫節的漏洞,減少扯皮,做到事有人管、職責明確、權責一致。二要嚴在落實上。法律法規貴在落實,再好的法規不能落實到位也等于一紙空文。城市管理就是對正常有序行為的服務,對違章違法行為的懲處。管理的作用就是遵法、守法、護法,有章必循,有法必依,管理出秩序,管理出成果。要通過嚴格依法管理,堅決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和政府的權威,為城市各項工作健康發展提供保障。三要嚴在監督上。城市管理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管理過程的復雜性。由于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不同環節地存在一些執行中的具體問題,如執法人員的執法素質、部門之間的配合與工作銜接,必須靠強化經常性的督促、檢查和考核,切實解決各種有法不依、執法不到位、以罰代管和扯皮推諉的具體實施行為,保證管理的落實力度。

(三)創新管理理念,堅持文明執法和嚴格執法相結合,構建和諧城管。積極主動適應城市管理的新形勢、新要求和新任務,以全新的理念、開放的思維、創新的思路,牢固樹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觀念,扎扎實實的構建和諧城管工作。一是要積極轉變工作思路,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城管理念。城市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維護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廣大市民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要全面推行人性化管理,轉變過去“管理就是審批、執法就是收費、處罰就是罰款”等錯誤理念,把堅持以人為本作為城管工作的根本指針,不斷增強執法人員的民本意識,切實把“剛性管理、柔性執法”等理念,融入到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過程。二是樹立和諧城管理念,推進市容責任區制度更好的落實。落實市容環境責任區制度是做好市容環境長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城市管理水平、城市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要依托樹立和諧城管理念,破解城管工作難題,深入推進市容管理責任制度落實,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提高隊員依法行政能力,促進城市管理的和諧發展。三是大力推行親民式執法,營造和諧的執法環境。實現城管執法與管理相對人權利的相統一、相和諧,是構建和諧城管建設的基礎。執法管理要“以人為本”、“文明執法”為宗旨,推進城管執法工作理念的進一步轉變,提高全體城管執法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

(四)創新管理方法,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一是堅持堵疏結合,破解占道經營難題。全面貫徹堵疏結合科學管理思想,以市民滿意為宗旨,使市民在城市管理中得到實惠。堅持“主干道嚴管、次干道嚴控、小街巷規范”,排出一些路段作為疏導地點,實行規范管理,提高市民滿意度。二是推進“城管進社區”工作。抽調精干人員充實到社區,在社區設立城管服務站。利用社區這一社情民意的交流中心,及時掌握轄區內發生的各類事項并妥善予以處理,有效降低執法難度,提高執法效能。三是大力推行“廉勤告知”制度。要求城管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要向管理對象發放“廉勤告知”卡,如執法人員在履行公務過程中有吃拿卡要行為,可舉報投訴,時刻接受社區居民、單位的監督。

(五)積極引導公眾參與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立足是公共服務,市民是城市管理的直接參與者,也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實踐證明,城市管理僅靠某個人或某些部門的努力,難以到位,只有充分發揮廣大市民的力量,才能真正管理好城市,只有得到社會組織的廣泛、自覺參與,才能使城市管理從被動外推轉化為內生參與,從而實現城市管理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性。讓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決策、執法、監督等全過程;建立由專家學者、市民代表組成的城市管理咨詢機構,廣泛采納社會各方面的意見,擇優配置社會民意和社會智力,使每個市民都感到自己是城市管理的一員,每人都分享城市發展和管理成果,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責”、共同參與和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城市管理工作,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就是要在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強城市管理工作,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就是要以城市管理工作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正確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努力建設文明、和諧、繁榮的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