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農村信用社金融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18 09:18:00

導語:獨家原創:農村信用社金融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農村信用社金融發展調研報告

農村信用社正處于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落實和樹立科學發展觀,是農村信用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強調的是發展的科學性,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各種關系,把積極進取精神同科學求實態度很好地結合起來,明確支持方向,突出支持重點,把握支持力度,促進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速度的統一,推動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提升農村合作社綜合競爭力的意義

當前,農村合作社面臨著競爭的挑戰,發展的挑戰。面對新的經濟金融形勢,提升農村合作社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有利于轉變傳統的經營觀念,提高經營質量和市場競爭能力。二是有利于進一步夯實業務經營基礎,優化資源配置,努力提高經營效率。三是有利于把員工的努力方向引導到企業所確定的目標上來,充分挖掘員工的潛力,服務于企業共同的事業。

二、提升農村合作社綜合競爭力存在的問題

五十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合作社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取得顯著成績,提升綜合競爭力方面有了較大的業績,但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依然存在許多不足。

1、對提升農村合作社綜合競爭力存在思想誤區

認為綜合競爭力太虛,看不見摸不著,不是硬指標,也不考核,抓不抓關系不大;認為綜合競爭力研究對企業經營管理的作用不大,要完成業務經營任務最終要靠物質力。因此對合作社如何發展始終缺少頂層設計,包括發展戰略,發展目標,經營理念,經營方式,企業文化等。

2、名稱品牌的檔次較低

近年來,在深化改革中,僅有少部分符合條件的農村合作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銀行,但絕大多數仍然掛牌為合作社。而郵政儲蓄銀行、村鎮銀行一成立即掛牌為銀行。農村合作社在我國金融機構層次中處于較低的地位,次于銀行,名稱品牌檔次較低。當然,出現這樣的局面并非農村合作社自身的原因,而是監管當局對農村合作社改制、升格為農村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銀行設置的門檻過高,對郵政儲蓄銀行、村鎮銀行的定位優于農村合作社。

3、網絡的科技支撐不足,產品品牌尚在起步階段

近年來,農村合作社乘改革的東風傾力研發新產品,開辦新業務,創品牌。諸如發行銀行借記和貸記卡,開辦個人自動轉存定期存款業務、個人自助循環貸款、電話銀行、短信銀行等等。但受資金、人力資源、科技的限制,農村合作社產品品牌的開創尚在起步階段。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4、包袱仍然較重。近年來,農村合作社在深化改革中享受了國家的利息保值貼補、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減免,通過專項中央銀行票據申請、兌付,置換了部分不良資產,但農村合作社尚未消化的歷史形成的不良資產包袱仍然較重,無疑增加了經營成本。其次,農村合作社員工隊伍處在新老交替時期,老員工陸續內部退養或退休,每年都要補充一些新員工,屬于內部退養的,農村合作社除承擔他們的內退工資外,還要承擔他們的住房補貼、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對于那些新員工,農村合作社要投入培訓費用,無形中增加了經營成本。

5、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未能得到較好的貫徹落實。由于農村合作社電子化起步較遲,業務流程再造進展緩慢,教育培訓和服務手段相對滯后,造成業務創新能力不強,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電子化時代的步伐。業務品種單一,拓展后勁不足,收益低,導致業務流失,常出現一些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優質客戶受其它銀行優越的電子化和豐富的業務品種及優惠、優良服務的影響,而流失而去。外加激勵機制不足、績效考評措施不夠完善等原因,嚴重挫傷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員工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受到制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約束了農村合作社綜合競爭力的有效發揮。

三、提升農村合作社綜合競爭力的途徑

1、建立提升農村合作社綜合競爭力研究、管理體系

自上而下地建立提升農村合作社綜合競爭力研究、管理體系,形成省級農村合作社聯合社到縣市農村合作聯社再到城區、鄉鎮合作社的垂直研究、管理體系。高層決策者應根據農村合作社自身特點以及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清醒的判斷,確定農村合作社提升綜合競爭力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方向,確立業務發展模式和盈利增長模式,制定農村合作社總體戰略、市場戰略、競爭戰略、兼并重組戰略和學習戰略。著力解決好各級領導班子成員和員工隊伍中經營理念的徹底轉變,職業操守的正確提高等問題,培養一支善于開拓創新并能找準市場發展之路的高效團隊,為提高綜合競爭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協同力量。

2、科學發展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涵是“以人為本”。要辯證地認識物質財富的增長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轉變重物輕人的發展觀念。農村信用社作為經營貨幣資金的企業,資產規模固然重要,而人才則是比資產規模更重要的資源。目前,農村信用社已經擁有了一支龐大的員工隊伍,但是員工隊伍整體素質偏低,已成為影響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障礙。為此,應著重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快人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實行員工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公平競爭、注重績效,建立健全有利于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和有利于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激勵機制;二是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不拘一格引進和選聘提拔對業務發展能起重要作用的優秀人才,并委以重任,形成一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為人才的脫穎而出和施展才能營造良好的環境;三是建立完善的培訓、輪訓和考核體系,通過對從業人員特別是業務骨干開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學科的知識培訓,強制充電,嚴格考核,以實現員工隊伍知識結構的優化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3、提高農村合作社在金融市場的產品競爭力

市場需求多樣化要求農村合作社必須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開展金融產品創新。深刻認識提高金融創新能力,是關乎農村合作社生存與發展的大事。當前,農村合作社要加強產權制度、技術、產品、服務和管理五個方面的創新,以求在競爭中占據優勢,獲得新的業務發展和競爭優勢。

4、通過履行社會責任提升市場競爭力

農村合作社的金融市場競爭力既來自產品競爭力,同時也來自社會影響力。產品競爭力提升依賴的是農村合作社生產力,社會影響力的提升源于履行社會責任。農村合作社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和諧的逐利活動與社會相關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間的關系;有利于和諧與當地政府、所在社區的唇齒關系;有利于和諧團隊,改善人力資源管理;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有利于獲得優質經濟社會資源;有利于開辟與發展新的經營領域;有利于贏得客戶,贏得社會公信,贏得持續競爭力;有利于贏得經濟社會雙重利益,贏得持續發展能力。總之,農村合作社履行社會責任是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的高效途徑。

5、強化信息科技應用

農村合作社競爭力要形成先進的客戶需求分析能力、領先的產品研發和服務方案設計能力、有力的信息科技支持能力和快速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信息化技術平臺是保障,是形成和提升農村合作社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要素。離開信息科技,農村合作社綜合競爭力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具體來講,深化信息科技在客戶服務、業務創新等方面的應用,能增進技術與業務的相互融合,提升綜合產品、品牌產品的技術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