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退休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27 10:02:00
導語:離退休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退休的高峰期、年齡的高齡化、患病的高發期簡稱“三高”。“三高”是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后出現的一個新的社會矛盾,更是我行在創建“和諧銀行”的進程中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對待的一個新的問題。做好“三高”時期的離退休管理工作,從全行改革發展的大局來看,是為業務健康持續發展營造穩定氛圍的客觀需要;從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來看,是將關心人、愛護人落到實處的具體體現;從發揮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的角度來看,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一項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重要職責。
一、目前省分行營業部離退休人員“三高”情況較為突出
我部離退休人員現已接近1000人(包含內退),已占到營業部全部職工的1/3多,與在職工比例不足2比1,并且每年還約以1-2%的速度增長。70歲以上的離退休人員已占全部離退休人員的近38%,每年還將以2%左右的速度遞增。患有各種慢性疾病常年需要門診治療的老同志約占全部離退休職工50%,年人均醫藥費約在5000元左右。約有2%左右的老同志因病生活自理困難。
二、省分行營業部“三高”問題產生的原因
省分行營業部“三高”問題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一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潮時期大批參加工作的同志已到了退休的年齡,退出了工作崗位進入了離退休隊伍,形成了目前營業部退休人員的高峰期;二是建國前和建國初期參加革命的老同志,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年齡也隨之增大,逐步進入了高齡期;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的壽命延長,老年人身體衰老、多病,帶來了高發病時期。
三、“三高”現象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問題
給社會帶來的問題。主要是增大了社會公共服務系統的壓力,特別是對醫療康復事業的服務水平要求提高,對社會服務設施適應老年人的需求加大,需要社會關注、理解、幫助的心情更為迫切。同時對單位管理與服務的要求更高,單位組織老同志參加社會活動的困難和風險加大。
對家庭和個人帶來的問題,一是生活自理能力退化漸弱,行動困難,加劇了生活中的困難。許多老同志深居簡出,生活中需要旁人照顧的方面增多。其次,因老人生活需要子女照顧,又給子女的工作、生活造成困難,增添了另一類社會矛盾。二是由于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許多子女忙于工作無暇顧及離退休在家老人,造成了許多無人照顧的“空巢”家庭,特別是個別鰥寡孤獨老人特殊情況的存在,凸現了現代社會,家庭養老的功能在弱化。三是老同志健康狀況下降,多數老同志患有2-3種以上慢性疾病,住院治病的概率加大,醫療費用的支出相應增加,加大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增加了單位管理難度和工作量。四是部分老同志進入高齡后,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不少老同志經常有孤獨感。在現實生活中,一些高齡老同志由于行動不便,與外界接觸機會減少,特別是子女們不在身邊,長年臥病在床,時常遭孤獨寂寞的折磨。
四、正確看待老同志“三高”問題,認真探索對策
“三高”問題是社會進入老齡化后必然產生的一個特殊問題,我們應從兩個方面去認識。“三高”一方面體現著我行離退休老同志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壽命延長,是我行改革發展取得可喜成果的一個標志。另一方面又給離退休管理帶來了新的課題。結合我行實際,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三高”期的離退休工作,用求真務實的精神,使每一位離退休老同志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共創和諧銀行。
(一)端正認識,從政治的高度、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三高”期的離退休工作。
要把離退休管理工作放在全行的工作大局中去認識,充分認識到離退休管理工作雖然不是全行的中心工作,但老同志的思想是否穩定、“三高”問題是否得到較好處理牽動和影響著中心工作,與全行改革的順利推進和業務的健康快速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把老同志“三高”問題處理好,滿足老同志晚年有益健康生活的各種需要,不僅是我們創建和諧銀行、促進協調發展的基礎,更是落實人性化管理、關愛在職職工的需要。做好“三高”時期的離退休工作,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現實要求。
省分行營業部離退休老同志占在職職工的1/2以上,對我部各方面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對離退休工作者來說責任是巨大的。我們要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改變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既強調兩級管理的重要性,但又不惟兩級管理,牢固樹立給單位分憂、為老同志解困的觀念,增強服務老同志的責任意識,深化離退休工作效率。要積極在老同志中間作好政治思想工作,使老同志思想上常新,自覺融入社會發展的潮流,理解支持改革,促進我部各項事業的發展。
(二)積極整合利用社會資源應對“三高”。
從社會角度來看,應對“三高”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我行應立足本單位,積極整合利用社會各方面資源,建立多元化的離退休生活保障機制,提高離退休工作的管理水平服務質量。
1、依托社會建立離退休疾病預防保障機制。定期為離退休老同志檢查身體,預防疾病,做到無病早預防,有病早發現、早治療,提高離退休老同志身體素質,健康水平,給離退休老同志一個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安排車輛,保證及時幫助離退休老同志解決好看病過程中的困難,使“老有所醫”落到實處。
2、引導老同志積極轉變觀念,使之樂于接受社區合作養老,促進社區合作養老成為家庭養老的有效補充形式。在目前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尚不健全的條件下,家庭養老還是老同志的主要養老形式,但是正如前所述,家庭養老存在各種問題。家庭與社區合作養老既能彌補家庭養老的困難,又能補充社會養老的不足,是一種新型的養老形式。但是通過與老同志的接觸,目前省分行營業部大多數老同志均不能認可和接受社區合作養老。我們認為這是經濟發展情況與觀念的不同所造成的,要改變老同志的觀念很困難,但是經過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如能做到這一點,使社區與家庭合作養老,就能讓一些高齡空巢家庭和鰥寡孤獨老同志的生活困難得到緩解和解決,也照顧到了部分老同志與家人心理和感情上的平衡,讓“老有所依”落到實處。
3、量力而行地組織、引導、發揮、擴大老同志參加社會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其樹立積極向上健康的心態,撫平心理畸形,減少孤獨感,緊跟時展步伐,增強自我生活的信心與能力。
(三)積極推進家庭養老。
現代社會中家庭養老的功能雖有弱化現象,但家庭養老仍是我們目前養老的主要形式,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也明確了家庭養老法律地位。貴陽地處經濟欠發達的貴州省,由于受區域經濟的制約,政府對老齡事業的投資不足,建設發展緩慢,使老年人參加社會養老目前還存在較大困難,如何搞好家庭養老在現實生活中便顯得特別的突出和重要。
要通過開展“忠孝”文化的宣傳活動,推進老同志家庭成員和睦相處,促進家庭養老的情感與責任的環境建設。教育老同志家庭成員承擔起尊老的道義責任,形成在家孝敬父母,在社會上尊重幫助老年人的良好的道德風尚。家庭養老是優良傳統,目前省分行營業部的絕大多數老同志也傾向于居家養老。家庭的穩定是社會的穩定的基礎,“忠孝”文化是調節家庭關系的一劑良藥,是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的潤滑劑。正確運用“忠孝”文化在創建和諧家庭、和諧銀行、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對做好“三高”期離退休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
(四)提高離退休工作者應對“三高”的能力。
離退休工作者要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和離退休工作者應熟知《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各項條款,司法程序等。對個別干部缺少《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知識損害老同志權益的問題;對個別離退休老同志的家屬、子女不愿意在生活上照顧和精神上蔚籍老人,把法律對贍養人所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推給老同志原工作單位、推給社會的問題;對個別老同志在出現了個人和家庭利益受損,不懂得應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是習慣于尋求組織上照顧的問題等,離退休工作者要廣泛宣傳和認真貫徹執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促進錯誤觀念和做法得到及時的糾正和克服,在我行離退休工作中真正做到知法,懂法、依法行政。維護好老同志的各項權益。
- 上一篇:骨科中顯微外科技術的臨床運用論文
- 下一篇:創傷骨科中CT掃描的應用論文
精品范文
10離退休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