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醫藥立法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9 08:28:00

導語:市中醫藥立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中醫藥立法調研報告

中醫藥是我國衛生事業的重要特色,也是中華民族5000年燦爛文化的豐碑。嶺南中醫藥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群眾基礎良好。在國家和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的正確指導下和*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有關部、委、辦、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市衛生、中醫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中醫藥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中醫資源配置有較大投入,醫療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中醫科教工作成績斐然,中醫行業管理力度加大,基礎內涵建設得到夯實,中醫應急醫療救治體系、管理體制改革、醫德醫風建設都取得了顯著成效,整體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部分指標處于全國或全省領先地位。

1.中醫立法的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和歷屆國家領導人一貫重視中醫藥工作,并把發展傳統醫藥載入我國《憲法》。早在1985年中央書記處《關于衛生工作的決定》中就明確要把中醫和西醫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和發展的決定》中,又把中西醫并重列為新時期三大衛生工作方針之一。20*年1月5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了中醫藥強省大會,做出了建設“廣東中醫藥強省”的戰略決策,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

張德江同志和黃華華省長在大會作了重要的講話。為此,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敢于負責任的精神,予以堅定貫徹落實,使*成為“中醫中藥強省”的排頭兵和試驗場,并做出應有的貢獻。我們應抓住契機,以立法的手段促進中醫事業發展。

為了使我市制定的《*經濟特區中醫事業發展條例》更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根據中醫立法工作計劃安排,20*年1月11日至18日,市衛生局與市法制辦聯合組成調研小組,就我市中醫事業發展現狀、存在哪些法律障礙、立法需規范哪些法律關系等問題,采取實地考察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在市內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道如下。

2.市內調研的基本情況

20*年1月11日至13日,調研小組有針對性選擇了1家區級中醫院(寶安區中醫院)、1家街道綜合性醫院(梅林醫院)、1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市人民醫院)、1家市級中醫院(市中醫院)等4家醫院進行實地考察。20*年1月16日至18日調研小組又分別組織召開了管理層面、中醫藥專家、中青年中醫骨干座談會。管理層面的座談會邀請了各區衛生局分管中醫工作的局

領導、中醫醫院院長、醫務科長參加;中醫藥專家座談會邀請了市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及各專業委員會主任、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及各專業委員會主任、市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及各專業委員會主任參加;中青年中醫骨干座談會邀請了年齡在30~50歲之間的我市中醫中青年骨干參加。

在實地考察和召開座談會期間,各層面的中醫從業人員均一致認為我市中醫立法十分必要且非常急迫,就我市中醫發展的現狀、立法應解決的問題暢所欲言地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建議和想法,為《*經濟特區中醫事業發展條例》的起草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和起草思路。

3.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1中醫藥發展嚴重滯后、中醫事業經費投入不足平均人口擁有醫生數和床位數是綜合評價衛生事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以1000萬人口計算,2004年底*每萬人口擁有中醫、中西醫結合醫師(含助理執業醫師)1.3人,每萬人口擁有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病床數為1.01張。這兩個數字不僅落后于全國及廣東省平均水平,也落后于青海、西藏、甘肅等欠發達地區。中醫藥市場效益低,而政府投入又不足,

“中西醫并重”的衛生工作方針沒有得到落實,嚴重制約了我市中醫藥發展,使中醫藥正逐步走向萎縮。

3.2中醫醫療機構設置不足現有的中醫藥資源和服務遠遠不能滿足市民對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目前我市僅有3個區設有中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也只有福田區有1家,且規模很小,僅30張病床。各區中醫藥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嚴重存在,作為*面積第一大區的龍崗區,至今無一家中醫院。

3.3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人員編制及構成比例不合理醫院人員編制少,留不住人才,且現有人員構成比例不合理,有的中醫院中醫師的比例甚至低于西醫師。

3.4中醫醫療收費過低許多治療效果很好的中醫醫療技術得不到與之相符的價值體現,如中醫手法復位骨折治療費僅幾十元錢,而如果進行手術治療其醫療費少則上千元,多則上萬元,由于經濟利益的驅動,許多醫院及中醫師就放棄中醫最傳統的簡、便、驗的治療方法而選擇西醫療法,從而導致中醫西化。

3.5

適宜的中醫醫療技術得不到醫療保險政策的支持由于中醫的自身特點以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而現行的醫療保險政策卻是重治療輕預防,住院標準一直以西醫為標準,使得許多具有中醫住院治療征象的病人無法收入院,白白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此外,許多適宜的效果良好的中醫治療方法(如中藥熏蒸、耳穴按壓等療效極佳的中醫技術等),被誤認為保健方法,不列入醫療保險記帳范圍,從而制約了中醫的發展。

3.6與中醫藥有關的評審或者鑒定活動如中醫藥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中醫醫療事故鑒定、中醫師的繼續教育、中醫科研課題評審、中醫醫療質量評估等,沒有體現中醫藥特色,沒有遵循中醫藥自身的發展規律。

3.7現行的對中醫藥制劑的管理,阻礙了中醫藥的發展我國目前有關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不利于對中醫藥制劑的保護和利用。對中醫藥的秘方、偏方和驗方的管理、利用和對院內制劑的管理沒有體現中醫藥的傳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