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鄉基層統計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3 03:58:00
導語:縣鄉基層統計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鄉基層統計是我國政府統計的基礎,是政府統計數據的源頭,由此,縣鄉基層統計工作做得好與壞,將直接關系到統計數據的質量,影響到政府統計的形象及政府的經濟決策問題。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縣鄉統計機構逐步得到全面的恢復與發展,統計隊伍不斷壯大,統計業務范圍也在不斷擴展,為國家宏觀調控及當地政府的各項決策提供了大量的基礎數據。但隨著全國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縣鄉兩級基層統計體制不理順、調查體系不健全、調查方法落后、調查工作效率低、抗干擾能力弱、數據質量差等問題日漸突出,致使縣鄉兩級統計工作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存在的問題
縣鄉兩級統計之所以在當前新的形勢下存在許多問題,分析起來,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但更多的是原有統計存在的體制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工作與經費的不協調無法保證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主要表現在:一是工作任務的統一性與經費保障的差異性無法保證統計工作的落實。統計業務在全國是一盤棋,它的時效性決定了統計工作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規定的步驟、要求來完成,而工作所需經費遵循的卻是自上而下的分級負擔,經費落實的好與壞,落實的多與少,還要看各縣局長、鄉鎮統計員的工作能力,看他們與黨政領導的個人關系,尤其在經濟較為落后地區工作經費更是難以得到落實。二是統計工作的周期性與財政預算的年度性差異使經費難以及時到位。周期性的全面普查往往間隔時間較長,而間隔時限較短的1%人口抽樣調查和其他臨時性調查又有許多隨機性與不確定性,由此,其所需經費都難以納入每年的財政預算。每次工作開展前,各級統計領導都要設法向縣鄉黨政領導爭取,而經費落實的多少又與黨政領導對這項統計工作的認識多少息息相關。
工作支出的鋼性與經費來源的不確定性勢必造成開展統計工作的不穩定性,縣統計局領導為了維持統計工作的正常運行,必將想方設法向政府爭取,向財政求援,這將牽扯掉他們巨大的工作精力。
(二)統計人員業務水平與工作要求的不匹配,直接影響到統計數據質量的高低。主要表現在:一是鄉鎮統計人員變動頻繁。鄉鎮統計是我們整個統計工作的開始,他是我們統計工作的基礎和根本,鄉鎮統計數據質量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我們整個統計數據質量的高與低。鄉鎮統計人員承擔著巨大的工作責任與任務,但他們工作的崗位與其他崗位相比往往是任務重、要求高,而待遇卻最低,統計在鄉鎮真正成了最邊沿崗位。由此,鄉鎮統計人員在工作中往往熱情不高,從事這項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很差,很少有人認真學習業務知識和鉆研調研技能。鄉鎮統計人員大多一年一換,有的甚至一年幾換,造成統計人員業務水平低下,這就難以保證統計數據有高的質量。二是工作人員不適應新時期工作的要求,隊伍戰斗力不強。從縣局來看,業務人員中既熟悉業務,又能獨立運用電腦進行文字、數據處理的很少,個別業務人員雖參加統計工作多年,甚至不知道增加值指標的含義,搞不清調查對象的行業分類。對于統計隊伍,由于受統計管理體制和統計工作環境的限制,統計人員因業務工作出色而被提拔到領導崗位的很少,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比比皆是,這勢必挫傷統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進取心,造成整個統計隊伍戰斗力不強。
(三)抗干擾能力低,造成工作要求與實際不相協調。主要表現在:一是受傳統政績觀的影響,部分地方領導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而縣鄉統計由于受地方的領導,不得不服從當地政府的管理,由此,便不得不做出一些違反統計職業道德的事情,人為的調整統計數據,以滿足某些領導的需求。二是現行統計制度規定,對規模以上企業實行全面統計,對規模以下企業和個體戶實行抽樣調查,這樣規模以上企業不僅要履行統計報表義務,還要接受統計法律的監督,由此,許多企業紛紛找各種借口,拒絕納入規模統計范圍,履行統計報表義務。而同時,一些地方為了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千方百計地將一些沒有達到標準或勉強達到標準的企業納入規模統計范圍,根本談不上依法統計和依法監督。三是《統計法》對某些特定范圍顯得軟弱無力,如對違法統計的行政單位,只能建議監察部門給與行政處分,而不能給與現金處罰,這時,《統計法》在他們面前還不如一張白紙,而目前行政單位,又恰恰是統計違法的主體。對于個體戶,《統計法》更是一紙空文,對于不愿配合調查和有意瞞報的個體戶,《統計法》也只能是形同虛設。
(四)統計方法落后,統計調查體系不健全,造成統計數據嚴重不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們所面對的統計對象已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業統計面對的已不再是“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核算體制,工業、貿易統計面對的也不再是清一色的國有、集體單位,而變成了成千上萬的私有企業和個體戶,全面統計已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核算基礎,但現行的統計仍以全面統計為主,雖然提倡抽樣調查,但到了縣鄉一級,往往由于經費不足、人手不夠等種種原因而隨意應付了事,即使搞了也是極不規范。如第三產業統計中,除限額以上貿易餐飲由全面統計外,其他基本沒有建立規范的統計體系,為了應付上級布置的報表,只有閉門造車,這樣縣鄉統計根本不能挺起腰桿、拍響胸脯。
(五)統計管理體制不理順,不能做到依法統計,更難以保持其獨立性。現行的統計實行的是“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業務由上級統計機構分管,人員上由當地人事部門負責,而經費又有當地財政部門把關,由于事權與財權、人權的分離,造成相互之間互相脫節。管事的只強調工作的重要性,片面追求統計的準確與及時,工作的全面與系統,層層增加任務砝碼,造成基層統計不堪重負。管人的只強調人員的安置數量,不問其素質水平與工作能力,使縣鄉統計失去了起碼的選拔自主權,影響了整個統計隊伍的業務水平。管錢的過分強調財政的困難,而忽略了管事的安排工作的初衷。由于“三權”的分離加上統計工作本身的限制,造成地方統計人員只能討好、應付當地黨政領導的意圖,而根本無法保證統計的依法性和統計的獨立性。
二、解決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改革現行統計管理體制,增強統計的抗干擾能力。一是分解統計監督與統計事務的職能。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統計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已顯得越來越重要,保障統計數據的質量在這時就尤其顯得突出起來,這樣,以前統計監督的缺位便成為了統計改革的重點。我們認為,統計監督與統計事務應相互分離,在縣及縣以上成立直屬于國家統計局的監督機構,負責監督區域內的各級統計事項,重點監督各級地方政府統計、部門統計及企業和民間統計。縣及縣以上地方政府成立獨立的統計事務機構,負責完成國家各項統計、普查、抽樣調查和地方政府安排的各項調查,接受同級和上級統計監督部門的監督。而在統計經費的安排上,國家、省、市開展的抽樣調查及一些臨時性調查,按照誰主持調查誰負責經費的原則,做到調查項目與調查經費相配套。對于普查,應以法律的形式對普查的種類、經費負擔和標準予以規范,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擔。這樣,統計監督實行垂直管理后,既可以擺脫地方政對統計的干預,還可以監督地方政府履行依法統計的義務。對統計事務經費的明晰化,既可以滿足國家對統計的要求,又可以充分調動地方政府辦統計的積極性,調查經費的明確落實,可以相應限制上級各級統計部門安排統計工作的隨意性,減輕基層統計的工作負擔,讓基層統計人員干好各項該干的統計工作。二是建立獨立的鄉鎮統計站,充實鄉鎮統計隊伍。統計站為縣級派出機構,人員由縣級統計機構管理,經費實行差額負責制,即工資報酬由縣級財政統一負擔,而與其它部門工作人員收入的不足,由鄉鎮財政補足。業務工作以定期調查、普查、抽樣調查為主。讓統計人員直接面對調查對象,減少中間環節,夯實政府統計的基礎。
(二)改革統計方法,真正建立起以普查、抽樣調查為主體,全面調查為補充的統計調查體系。
第一減少全面調查的種類及次數。一是充分利用普查資料為基數,全面整合利用各部門統計和行政記錄資料。如人口統計,可以在普查資料的基礎上,充分參考計生部門,公安部門的統計與行政記錄加以調整。農村統計的相關指標可以參考利用民政、水利、林業、農機、國土等部門的統計資料等。這樣既減輕了基層統計的負擔,又避免了部門之間的重復統計。二是對變化不大的有關指標,減少調查次數或改為抽樣調查。如勞動統計中的,對于人員、報酬變化不大的行政、事業單位,在統計中可以將其改為半年報或年報。而對于農業統計中的農產量、農作物播種面積、畜牧業調查等可轉化為抽樣調查等。
第二建立抽樣調查為主體的定點調查體系。以普查資料為基礎,分行業確定抽樣框,在充分考慮其代表性的基礎上,抽取一定樣本,實行定點調查,定期輪換。這樣既能減輕統計工作量,又能充分滿足各項統計報表的需要。
(三)改善統計工作環境,創造和諧的工作氛圍。縣鄉統計的被動處境,除受統計體制和方法制度的限制之外,工作環境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條件艱苦、工作繁重、待遇低劣是縣鄉統計工作的真實寫照,沒有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又怎能鼓舞人的工作斗志,又怎能促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因此,在改革統計體制和方法制度的基礎上,國家、省市都要加大對基層統計的投入,積極爭取組織和人事部門的支持,改善他們的辦公條件和工作待遇,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業務水平。
(四)規范統計部門所承擔的各項考核工作。近幾年來,國家及地方為了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各種考核工作也應運而生,而統計部門往往承擔年度目標表管理、縣域經濟實力等考核任務,這雖然對提高統計地位,改善統計工作條件和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可避免,過多、過濫的各項評比,到頭來極容易走調、變味,那些存有不良思想的部分人便利用此機會大做面文章,搞數字游戲和競賽。這便使我們統計處在了一個兩難境地,監督嚴了,會造成與當地黨政領導的不融洽,監督松了,又會助長浮夸風的出現,使我們的統計失去其獨立性與法律的尊嚴,也會挫傷了基層統計人員求真務實的工作積極性。由此,國家應采取措施,對各項考核、評比加以規范,做到既不能全盤否定,又不能放任自流,而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維護《統計法》的尊嚴
- 上一篇:論虛擬社區營銷價值與市場策略
- 下一篇:政府管理創新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