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級經濟規模推進的思考
時間:2022-11-14 03:20:00
導語:本級經濟規模推進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的市委班子經過調查研究,作出了全市經濟六個突破,六個總量擴張,六個規模推進的戰略決策,完全符合市情,這充分說明了市委大抓經濟的決心,從而也折射出市委抓經濟工作的正確思路。這一戰略可以說是全市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對于促進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當前,戰略已定,任務明確,關鍵是舉全市之力,采取超常措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齊心協力地抓好落實,務求實效。在抓好六個規模推進的同時,要突出抓好市本級經濟規模推進這個重點。這是市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國民經濟在一定范圍內合理布局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們這個年輕的中等城市迅速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加快市本級經濟規模推進的必要性
市本級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市黨委政府的首要任務,只有市本級經濟發展和壯大了,才能更好地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從我市的實際情況看促進市本級經濟發展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⒈市本級經濟的規模推進是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礎。近年來不少城市想成為經濟中心,提出了種種宏偉設想。怎樣使城市真正成為經濟中心呢有種“比較資源吸引力”的城市發展理論可供借鑒。比較資源吸引力理論是強調通過資源集中的方式來提高城市的經濟實力,這一理論不僅適合于過去的城市發展,也適合于今天正在發展的中小城市。我們綏化要想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就必須發展市本級經濟。“滿天星斗不如一輪明月”。我們綏化是新成立的地級市,是在經濟基礎薄弱的縣級市基礎上建立的,在全省個地級市中可以說是惟一起不到龍頭帶動作用的市。因此,我們要收攏五指,在市域經濟的空間開發形式上,由過去地區行署的以外縣(市)經濟為主的“群馬拉車”之勢,轉變成集中力量建設綏化這個中心城市的“大馬拉車”之勢。只有舉全市之力,加快市本級經濟的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增強以市帶縣的功能,使綏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⒉市本級經濟的規模推進是適應入世后新形勢的需要。入世給我們帶來的機遇是多方面的:一是有利于我市在更大范圍內和更深程度上參與經濟全球化。我市經濟結構調整任務繁重,市場發育程度低,經濟總量與省內其他地市相比,差距很大;與沿海發達市區相比,差距更大。入世后,國內外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都將逐步增大,這給我市參與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帶來了極好機遇,使市本級經濟規模推進有了廣闊的空間。二是有利于創造更加寬松、透明、穩定的環境,更多更好地吸收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由于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特別是外商的直接投資帶來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將會大大的提高產品的檔次和科技含量,改造傳統產業,形成新興產業,從而改善國民經濟運行的質量。三是有利于加快改革步伐。我市撤出計劃經濟陣地較晚,改革任務繁重,從生產到流通、從分配到消費都程度不同的存在著體制不順、機制不活、運行不規范現象。這些問題,都不符合世貿規則。入世后,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企業勢必加快改革步伐,進而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
⒊市本級經濟的規模推進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保障。我市農業大,工業小,三產弱,財政窮。這種現狀怎么改變?錢從哪里來?事實無可爭辯地告訴我們,各縣(市)再富,市里也花不著一分錢。所以,我們要改變財政窮的狀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的目標,唯一的出路就是發展市本級經濟。只有市本級經濟發展了,項目上去了,財源培植起來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提高人均水平縮小我市與發達地區的差距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條件。
二、市本級經濟規模推進的可行性
作為原始資本積累還沒有完成的地區在工業發展所必須的人才、資金、技術等必要條件上我們綏化沒有絕對優勢但是綏化經過多年的發展至少在以下四個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 上一篇:縣域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旅游局接待情況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