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半年農村經濟運行監測報告

時間:2022-11-14 03:26:00

導語:市半年農村經濟運行監測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半年農村經濟運行監測報告

一、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形勢主要特點

20*年是實現市委、市政府“十一五”新農村建設各項戰略目標關鍵之年。上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切實轉變農村發展觀,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新階段扶貧開發、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等各方面工作結合起來,大力實施“2323”工程,認真抓好落實,全市農村經濟發展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良好。1—6月份,預計完成一產增加值16.5億元,同比增長8.5%;農民人均純收入1700元,同比增長15%,主要得益于一是農民務工工資性收入持續增長,增幅超過100元;二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助農增收的效果進一步顯現。和上年同期相比,各項指標增幅較大,到6月底各項目標任務已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為確保全年農業農村經濟各項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上半年,我市農業農村經濟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夏糧產量完成10.34萬噸,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3.4%,油菜籽產量完成6.377萬噸,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27.6%;預計秋糧種植面積為134.3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56.6萬畝,完成計劃的100%,玉米種植面積59.16萬畝,完成計劃的105.6%,種植烤煙16.304萬畝,完成計劃的100%。上半年,肉類總產量完成9.88萬噸,占計劃的58%,同比增長8.67%;禽蛋產量完成0.75萬噸,占計劃的54%,同比增長6.88%;牛奶產量為1.33萬噸,占計劃的51%,同比增長7.*%;水產品產量為5630噸,占計劃的52%,同比增長4.7%。

(二)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繼續向縱深推進。根據市委、市政府《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大力實施的“2323”工程,即“構建現代農業建設的兩大體系(產業體系、市場體系)和推進農業三化(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建立現代農業的兩項支撐(科技支撐、人才支撐)和提供三方面強有力保障(投入保障、服務保障、組織保障)”,圍繞目標任務,市政府已經與23個市直成員單位簽訂了20*年新農村工作目標責任書;申報市級新農村試點村寨21個,縣級新農村試點村寨83個。今年全市圍繞新農村建設,在農業基礎設施、產業結構調整、生產發展、社會事業等方面,共整合資金10多億元投入農村,用項目帶動農戶發展的形式加大新農村建設的力度。全市上下已經意識到建設新農村不僅僅是農口部門的事,而是各部門共同的責任,只有通過各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將新農村建設好。

(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圍繞“十字方針”,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夯實基礎。一是以坡改梯為主的基本農田建設及配套小水池工程建設今年5月中旬已全部完工,實際完成1464口/44670立方米,超計劃25口/750立方米;二是完成中低產田造4.83萬畝,占計劃的99%;完成今年的標準農田建設38個項目的選點和審查論證,其中26個項目已正式批復,正在完善資金撥付手續;三是3000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目前已動工2966戶,竣工1026戶;沼氣池建設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全市已動工20824口,占計劃任務的56.7%,完工9422口,占計劃的25.63%;500公里串戶路的修建進展順利,目前已完成232.9公里,占目標任務的46.6%;四是已完成省級安排的荒山造林0.474萬畝,為計劃的57.32%,封山育林0.1萬畝,為計劃的55.56%;完成市級安排的封山育林任務2.1萬畝,為計劃的57%;五是20*年計劃解決1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是市政府今年承諾為民要辦的實事之一,4月底結束管材招標工作,5月初全面動工,目前已完成投資702萬元,解決16400人的飲水安全,“萬戶小水池工程”進展迅速,已建成10403口,超額完成實事任務。六是“1000公里農村公路建設”是市政府今年承諾為民要辦的實事之一,截止5月底,村級公路建設完成路基工程110.922公里,路面工程53.2公里。七是農村市場新網工程進展順利,完成300個農家店的選點、定點工作。八是今年煙水配套工程計劃修建水池10248個(3*440立方米),已實施761個,完工100個,計劃改建烤房3300座,實施1500座,完工340座。九是“建立150個無公害蔬菜基地”是市政府今年承諾為民要辦的實事之一,已完成投資460萬元,篩選出174個環境合格無公害蔬菜基地,在這174個基地已發展蔬菜16.8萬畝,預計可生產無公害蔬菜42萬噸。

(四)農業產業結構繼續優化,調整實現新進展。以蔬菜產業為代表的經濟作物比重進一步提升,種植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上半年完成蔬菜播種面積53萬畝(次),同比增長29%,實現蔬菜總產量54萬噸,同比增長10%,占全年目標任務的45%,綜合田間價1.42元/公斤,同比增長23.5%,實現總產值達7.05億元,同比增長20%。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高,經農業部兩次抽檢,蔬菜質量安全合格率95.5%,與上年同期持平,其中,蔬菜基地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100%。以花卉、奶牛為代表的特色產業實現新的突破,新增的2153個花卉大棚(折合38.75萬平方米),各項目區正在按照基本建設的有關程序開展項目建設;正在新建的200個養殖小區,目前已啟動建設197個,涉及農戶4536戶,將幅射帶動農戶1萬余戶。

(五)鄉鎮企業技術改造進展順利,生產平穩運行。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深入開展,將會有農業產業化、建設養殖小區等一系列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項目的實施,鄉鎮企業也將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鄉鎮企業增加值完成82.18億元,占考核目標的50%,同比增長15%;工業增加值完成44.*億元,占考核目標的50%,同比增長16.38%;實交稅金完成7.23億元,占考核目標的50%,同比增長16.64%;從業人員完成34.96萬人,占考核目標的98.08%,同比增長2%。

(六)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轉移和各類培訓有序開展,農民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截止6月30日,已完成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1*87人,為目標任務的43%,有序轉移就業6817人,為目標任務的34%,其中完成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4119人,為目標任務的51%,轉移就業3186人,為目標任務的50%;完成新一輪農民技術培訓1*475人(次),占全年任務數20萬人(次)的51%;綠色證書培訓2826人,占全年任務數6500人的43%;完成“雙帶致富”村支兩委培訓600人,占全年任務數600人的100%,完成農村經紀人培訓100人,占全年任務數200人的50%。

(七)扶貧開發工作進展順利。我市要解決0.25萬絕對貧困人口溫飽和減少0.25萬低收入貧困人口,任務已分解到各區、縣(市),并對人均年純收入不足683元的7萬多絕對貧困人口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20*年6月—20*年6月的541個扶貧項目,進展情況較好,目前全部完工,已通過市、縣兩級驗收。20*年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涉及開陽、修文和清鎮三個區縣市,總投資1516.45萬元,爭取國家資金900萬元,共安置貧困人口1800人,目前,可研報告已通過省級審批,正在編制實施方案。

二、農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一是由于今年受全球暖冬氣候和一季度干旱、二季度多雨的影響,重大疫病和病蟲害極有可能發生,有關部門要加強疫病、疫情監測和病蟲害的監控,防止大規模疫病、疫情發生,大面積病蟲害的流行、蔓延;二是去年入冬一直到今年一季度較往年降雨偏少,蔬菜生產旱情嚴重,產量減少,給農民增收帶來一定困難,相關部門要發動農民搞好防汛抗旱工作,為下一季蔬菜豐收打下良好基礎,確保農民增收;三是農民人均純收入雖然1—6月實現15%的較快增長,但距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仍有145元的差距(20*年數據),加之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實際增長也不容過于樂觀,還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使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四是國開行資金項目實施進展比預期有所減緩,年度資金雖已經落實,但各項目單位履行程序滯后,造成1—6月份,財政預算內項目資金支付只完成計劃的26%,而運轉費支出達到計劃的42%,各項目單位應組建強有力的項目建設隊伍,下半年應適度控制運轉費支出,抓緊落實項目實施進度,確保今年建設目標的實現。五是要切實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加強市場監管和農資供應。六是烤煙要按計劃收購,做好烤煙收購后的蔬菜種植接茬,使煙區農戶能增加收入。

三、下半年農村經濟形勢分析和預測

今年下半年,我市農業農村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問題。有利因素:一是受國家政策的影響,國家、省、市制定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對農民帶來的利益將進一步凸顯,半年新農村建設國開行項目將全面實施,投入資金較多,對農民增收具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繼續推進,將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增加農民收入。不利因素:氣候影響,發生病蟲害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生產資料價格仍在繼續上漲,增加了農民增收的難度;另外,隨著國開行項目的深入實施,監管的難度也在加大。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應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下半年,針對薄弱環節,重點做好設施農業建設、烤煙基礎設施建設、鄉鎮企業節能降耗措施的落實和退耕還林地區基本口糧田建設的試點等工作。

各涉農部門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盡量抑制不利因素,預計農業增加值、農民人均純收入等主要涉農指標可以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