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職能服務我縣經濟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30 03:10:00

導語:物價職能服務我縣經濟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價職能服務我縣經濟調研報告

前,時值全球金融危機,經濟形勢嚴峻,作為物價部門如何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運用價格杠桿,支持經濟結構調整,促進消費需求增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服務我縣經濟發展。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大力清費治亂,促進軟環境建設。

作為縣級物價部門直接面對老百姓和各類市場主體,容易過多地介入微觀經濟和民間商務,往往“吃力不討好”,作為政府價格部門,該管的一定要管好。“價格調節”功能作為經濟手段之一,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物價部門的運作,必須緊緊圍繞全縣的中心工作和縣委、縣政府的工作目標,在價格決策、執行和監督方面始終追求政府行為的規范和高效,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和消費環境。

1.嚴格收費許可證制度,加大收費年審力度。行政事業性單位收費必須堅持許可審批,亮證收費,收費使用財政票據,才能規范其價格行為。物價部門只有嚴把收費許可證的審批,加強收費年審,及時發現清查自立項目、強制服務等亂收費行為,才能把住關口,有效扼制亂收費現象的發生。

2.積極開展涉企收費以及重點行業價格秩序的治理整頓工作,實行企業付費登記卡制度,加強和改進交通運輸價格監管。堅決落實國家近期取消100余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和省要求取消和降低證照類、審批類、管理類等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

二、充分運用價格杠桿,促進企業發展。

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縣,價格監管,應當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趨利避害,揚長避短,為政府提供宏觀調控的價格依據,健全價格監管機制,不能采用行政命令等生硬的強制手段,要以法律經濟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通過宣傳、教育等活動,提高社會法制意識,實現企業守法經營。

1.運用差別價格政策淘汰落后產能,加大差別價格政策實施力度,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實行加價,對國家、省或當地政府確認的限制類、淘汰類企業的用水、用電價格實行差別價格政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2.積極向省爭取蘇北開發區企業優惠電價綜合補貼政策,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加快企業發展步伐,促進開發區快速發展。

3.進一步貫徹落實《*縣招商引資優惠試行辦法》,對入園企業,除國家規定的收費外,減免部分地方行政事業性收費,對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和中介服務收費實行優惠。

三、落實惠農政策,促進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物價部門作為政府職能部門責無旁貸,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把黨的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努力做到“四個一”:創建一個監督網絡,即縣、鄉、村三級價格監督網絡;建立一個公示欄,即每個收費單位、每個行政村設立一個價格收費公示欄;做好一項清理,即涉農價費清理整頓;搞好一項檢查,即農資價格專項檢查。

1.建立健全農村價格監督網絡。建立和完善農村價格監督網絡,既是延伸農村價格協助管理的一種好形式,又是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在各鄉鎮物價所設立監督站,在行政村以各農調戶為監督點,從而逐步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價格監督網絡。監督點既是價格政策宣傳點、價格信息反饋點,又是價格違規舉報點。在工作中通過鄉鎮監督站、監督員積極宣傳涉農價格和收費政策,并讓他們參與到涉及農村的重大價格活動中來,凡是價格監督站、價格監督員反映的農村亂收費問題,都給予高度重視,限時解決,形成上下聯動的態勢。通過充分發揮農村價格監督站、監督點的作用,及時發現農資價格和涉農收費中的價格違規行為,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2.廣泛推行涉農價費公示制度。實施涉農價費“陽光工程”,把推行和完善涉農價格和收費公示工作作為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維護農民根本利益的一件大事來抓,實現公示工作的長期化、制度化、規范化,要做到:(1)擴大公示覆蓋面。達到家喻戶曉的目的,全縣每個收費單位、每個鄉鎮、每個村都設立一塊公示欄,先公示后收費。(2)提高公示標準。一是嚴格審核把關,保證公示內容準確無誤,通俗易懂。二是改善公示方式,提升公示載體檔次。(3)鞏固公示成果。一是充分發揮社會價格監督網絡的作用,將公示榜、公示欄、公示表的監護責任落實到價費單位物價員和農村價格監督員身上,保證公示榜、公示欄、公示表的完好無損。二是根據農村價費政策變化,及時調整公示內容,實行動態管理,保證涉農價費政策的連續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群眾舉報快速反應機制和查處機制,以高效率、高質量的價費投訴舉報受理工作,保證公示作用的發揮,提高人民群眾對公示工作的認知度和滿意度。

3.清理整頓涉農價費。一是重點對農村用水收費、農村用電價格、農村中小學教育收費、辦理身份證收費、農民建房收費、婚姻登記收費、計劃生育收費、殯葬服務收費、有線電視收費以及畜禽防疫收費等涉農價格和收費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凡不利于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發展的收費政策,將予以取消或廢止;價格或收費標準過高的將予以降低;凡提供經營性服務必須堅持自愿原則,嚴禁強制服務并收費或只收費不服務的行為;清理規范涉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收費項目和標準,嚴禁有關部門和單位借新農村建設之名加重農民負擔。二是完善糧食價格及糧食生產保護體系,認真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執行預案,在原有的糧食生產“一免三補”政策的基礎上,出臺補貼標準更高的綜合補貼政策,補貼的標準逐年加大,確有特殊情況還繼續追加。三是加強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監管,控制進銷、批零差率,規范市場價格行為。四是推進農業用水價格改革,完善機電排灌費等農業水費的收取辦法和標準的審核,收費的標準逐年遞減,從而大大減少農民支出。五是規范教育收費行為,努力解決群眾“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認真貫徹落實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和對貧困寄宿生補貼生活費等各項惠民政策。六是進一步加大醫療服務價格的監管力度,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1)按照省關于二級以上醫院實行單病種限價的政策要求,會同縣衛生部門繼續推行我市初步擬定的實施方案,并研究制度相關措施,(2)加強城鎮社區和農村的醫療價格管理,研究制定城鎮社區和農村的醫療價格管理的政策。(3)開展藥品和醫療收費專項檢查,及時查處亂加價、亂收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