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發展未來藍圖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2-12-01 02:12:00

導語:服務業發展未來藍圖的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務業發展未來藍圖的幾點思考

今年上半年,根據區委、區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精神,全區上下齊心協力,迎難而上,克服物價上漲等不利因素,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城市化戰略舉措,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實現服務業持續平穩較快增長。當前,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已成為地區間競相發展的共識。服務業的發展,有利于擴大就業、培植稅源、提高我區經濟綜合實力,對于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全區服務業發展現狀與特點

今年1-6月份,全區服務業增加值實現17.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1%,增速高于GDP增速0.1個百分點,占GDP比重為35.4%,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服務業發展走強于GDP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日益增強。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拉動GDP增長4.9百分點,貢獻率達到32.3%。

(一)交通運輸步伐加快。上半年,全區交通運輸業增加值完成3.78億元,增長11.7%;占GDP比重7.7%。6月末,公路線路總里程874公里(不包括206、310國道);內河航道通航里程36.0公里。

(二)郵電通信穩步發展。上半年,全區郵電業務收入607.6萬元,增長16.5%。發送函件31.57萬元,包裹7.81萬元,分別下降18.13%和23.79%;特快專遞31.74萬元,增長37.7%;訂銷報刊5.29萬元,增長15.55%。郵路總里程1240公里。

(三)城鄉貿易持續活躍。上半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22億元,增長23.6%,從行業上看:批發零售業9.96億元,住宿餐飲業1.25億元,分別增長24.4%和16.7%;從商品銷售類別上看:今年上半年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45.4%,其中食品飲料煙酒類、石油及制品類、服裝鞋帽針織品類、日用品類四類商品零售額增幅較高,分別增長54.3%、44.2%、39.6%和24.5%。

(四)房地產開發增勢強勁。上半年,全區服務業累計完成投資總額6.15億元,增長15.8%,其中房地產投資2.29億元,增長203.2%。截至6月末,全區8家資質以上房地產企業累計施工面積61.38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20.2萬平方米,增長49.0%。房產市場觀望氛圍較為濃厚,商品房成交量下降。截至6月末,銷售面積3.27萬平方米,下降33.1%;銷售收入5734萬元,下降16.6%;銷售價格1754元/平方米,增長24.7%。

(五)出口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全區自營進出口總額1271.88萬美元,增長21.7%。其中:自營出口1207.62萬美元,增長24.8%。協議注冊外資2521萬美元,實際到帳注冊外資201萬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及勞務合同額1330萬美元、營業額1113萬美元,分別增長10.8%和23.0%。

(六)金融形勢基本穩定。6月末,全區各項存款余額52.95億元,比年初增長3.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余額38.35億元,增長11.2%。各項貸款余額33.23億元,增長8.9%。其中:中長期貸款4.13億元,增長61.1%。存款增速放緩貸款增速較快。現金收入112.13億元,現金支出116.12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0.4%和1.6%;收支相抵現金凈投放4.0億元。

(七)商貿業稅收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我區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成為服務業稅收的亮點,分別實現稅收2493萬元和1429萬元,增長57.1%和93.6%,占服務業稅收比重分別是42.2%和24.2%;交通運輸業實現稅收419萬元,增長16.7%。

(八)從業人數穩步增長。隨著服務業規模和范圍的不斷擴大,全社會服務業從業人員呈穩步增加之勢,實現了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今年上半年,全區服務業民營經濟注冊資本金14.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7%;就業人數達26103人,比去年同期凈增3984人,增長18.0%。

(九)城鄉面貌得到改善。近年來隨著全區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區城鄉居民收入均有了較大提高。今年1-6月,全區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達10536元,增長17%;農村居民人均現金總收入達4270元,增長17.9%;生活消費現金支出1659元,增長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5元,增長13.8%;消費性支出3136元,增長13.1%,收支都保持了增長。截至2007年末,全區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5.2平方米;農村人均鋼筋磚木結構住房面積38.3平方米。

二、目前我區服務業發展存在問題

近幾年我區三產所占比重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

2001-2008年全區三產增加值比重變化情況表

2001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上半年

第一產業

14.6

15.6

13.0

11.4

11.4

10.5

9.2

8.0

第二產業

49.9

47.1

50.5

53.0

53.5

55.0

55.6

56.6

第三產業

35.5

37.3

36.5

35.6

35.1

34.5

35.2

35.4

比重較低。從2002年起,我區一產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二產逐年上升,三產有升有降,近三年才逐年呈現出緩慢上升趨勢。我區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目前全球服務業在整體經濟中的比重已達60%左右。2008年上半年,我區服務業增加值所占比重低于全省1.3個百分點,低于睢寧縣0.1個百分點。

發展緩慢。2008年上半年,我區三產增長速度為13.5%,分別低于全省、全市0.5個百分點和1.3個百分點,排在6個鄰縣之后。服務業增長態勢,遠遠低于工業增速,相差21.2個百分點。由于全區工業化步伐的加快,第二產業快速增長,與服務業的發展差距愈拉愈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

結構失衡。我區服務業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業為主的傳統行業仍是服務業的主導行業,2008年上半年分別實現增加值3.78億元和3.40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1.3%。現代服務業占比重低,在服務業增加值中,金融業增加值為0.96億元,僅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5.5%。相當多的新興行業如旅游業、信息咨詢服務業、社區服務業等還處于稚嫩的起步階段,傳統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同步。

三、著力構建服務業發展未來藍圖

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制約了我區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但另一方面又為我區服務業未來藍圖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機遇與挑戰并存。為進一步加快我區服務業發展,利用現代技術進行傳統服務業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向深層次發展,培育龍頭企業,提升品牌效應,積極推進服務業現代化,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我區將從以下六方面著手:

一是提升發展商貿服務業。老城區要以工商路周圍作為老城區商貿中心發展帶,加快以前委路為主軸、中信時代廣場和福利商業街為“兩翼”的購物廣場建設。新城區要圍繞行政辦公中心和科教文化區建設,吸引投資、聚集人氣,到2009年新城區建設初具規模,并在新城區打造第二商業圈。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優勢,優化整合市場資源,重點抓好老礦農資交易市場、老礦農副產品貿易市場、*城北建材市場、紫莊蔬菜交易市場、耿集大蒜貿易市場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市場建設。

二是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滿足工業快速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發展對服務業的巨大需求,充分發揮我區豐富的建材產品、農產品和交通區位優勢,形成一個以*城區為中心,以206國道、310國道、252省道為主骨架,層次分明,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體系;整合、規范中小港口,管理培育港口水運市場,逐步形成一個層次清晰、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的水運網格局;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與生產企業緊密結合的倉儲服務物流,與電子商務緊密結合的批發零售物流,使*成為蘇魯邊界重要的區域性物流和信息中轉中心。

三是積極發展特色旅游業。圍繞“山水城市、綠色*”的目標,發揮地方特色優勢,開發一山一溪(大洞山、十里花溪)、兩湖兩園(督公湖、南湖和鹿樓石榴園、宗莊桃園)等觀光旅游資源,挖掘白集漢墓、茱萸寺等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和運河支隊、*起義舊址等紅色旅游資源,抓好三園(人民公園、桃花潭公園、夏橋公園)改造和一村一園(馬莊民俗文化村、煤礦主題公園)建設,搞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建設,培育生態、農業、商務等新型旅游一條龍鏈接服務,提升旅游業經營和服務水平,打造*特色旅游經濟。

四是加快發展房地產業。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體系,規范和發展房地產中介服務業。加快文化名園、和興小區、民和苑等房地產在建項目,積極推進福利商業街改造、桃花潭二期、東方宜家花園、夏橋棚戶區改造等房地產開發項目。

五是推進發展現代社區服務業。完善社區服務體系,著力構建集商貿、家政、咨詢、修理、清洗、養老托幼、醫療保健、就業培訓、文化教育、體育休閑和安全防范等各類服務項目為一體的綜合性社區服務平臺,打造服務門類齊全、設施配套、功能完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社區服務板塊,培育新的增長點。

六是培育發展新興服務業。積極引進各類金融及保險機構來我區設立分支機構,擴展金融、保險服務網絡。加快發展中介服務業,引導發展法律、會計、審計、稅務、咨詢、評估、廣告、策劃和勞務中介、經紀等商務服務業,推動商務服務產品和方式創新。圍繞建設“數字*”發展目標,加速推進信息服務業發展。重點加快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兩大工程建設步伐,建立健全農村遠程教育系統,實現城鎮鄉村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我區服務業的發展仍將面臨諸多挑戰,我們應以“全面奔小康、建設新*”為目標,抓住戰略機遇,著力優化服務業空間布局,增強服務業綜合功能,激發服務業內在活力,突出重點,分類推進,逐步實現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提高服務業占GDP比重和對財政的貢獻份額,實現服務業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