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優撫對象醫療難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12-08 09:09:00

導語:重點優撫對象醫療難的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重點優撫對象醫療難的實踐與思考

“醫療難”是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更是重點優撫對象面前的“攔路虎”。由于大多數重點優撫對象年老多病,經濟上缺乏“造血”功能,“醫療難”對他們就顯得更為突出。解決重點優撫對象的醫療難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日益迫切的熱點問題。

2*年,*市在解決重點優撫對象的醫療難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償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們的做法是:

一、建立重點優撫對象門診優惠制度。在市級醫院、鎮衛生院定點設立優撫門診,對重點優撫對象實行“三免兩減三優先”,即免掛號費、診療費、注射費,住院床位費、手術費減30%,優先掛號、治療、取藥。

二、實行“雙投雙報”政策。重點優撫對象既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市政府又為他們在人壽保險公司*支公司辦理重點優撫對象住院醫療保險,每人每年投保費200元(個人自付50元,鎮財政補助50元、市財政補助100元。2006年開始由200元提高到300元,個人自付50元,鎮財政補助50元,市財政補助200元)。投保后,重點優撫對象住院,既享受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方面的理賠,又享受重點優撫對象住院醫療保險理賠。這樣,5000元以下的醫療費最高可報100%(重點優撫對象住院醫療保險報80%,農村新型合作醫療5000元以下部分最高可報20%);超出5000元以上部分再由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給予大病風險分段理賠。

三、對患慢性病、長年吃藥不需住院的重點優撫對象,市財政每年拿28萬元臨救費,給他們臨時救濟。

在建立以上醫療保障制度后,*市重點優撫對象門診看病有優惠,住院醫療有高額理賠,慢性病有救濟,大病、重病有救助。解決了重點優撫對象以往“小病硬捱、慢性病久拖、大病不敢住院”的后顧之憂,有效地避免了他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2*年*市共有3164名重點優撫對象參加“雙投保”(占不享受公費醫療的重點優撫對象總數的80%),共投保費727720元(優撫對象住院醫療保險632800元,農村新型合作醫療94920元)。全年共有353名重點優撫對象得到“雙理賠”,占投保總人數的11%,其中優撫賠付金額613835元,占優撫投保總額的97%。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賠付88637.35元,占農保投保總額的93.4%。

*市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制度從根本上解決了廣大優撫對象的醫療難問題。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一制度還存在一些隱患:

一、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某些醫療機構的公益性有弱化傾向。為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醫療機構對門診優惠政策的落實有打折扣的現象,個別醫院甚至有“過度醫療”現象,如小病大醫、高價藥、濫用藥和超標用藥等,使部分重點優撫對象醫療用藥超出理賠范圍。個別重點優撫對象片面認為醫保能報銷,于是要求醫院超范圍用藥,最后加重了自身的負擔。

二、重點優撫對象住院醫療的比例比較高,使承保的保險公司很難有利可圖,制約了“雙投雙報”的可持續發展。由于重點優撫對象大多數年老體弱,很多在戰爭年代負過傷,艱苦的戰斗經歷使部分優撫對象落下了病根。因此他們住院醫療的比率往往是很高的。保險公司起初從愛心的角度承擔了賠付額較高的重點優撫對象住院醫療保險業務,但市場經濟條件下保險公司畢竟是以效益為前提的,如果該業務長期效益低下甚至虧損,勢必影響“雙投雙報”政策的可持續實施。

為保證上述醫療保障制度的健康實施,需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大對優撫對象醫療保障的資金投入。1、加大優撫門診經費的投入,實行醫院免單、政府買單。調動醫院實施門診優惠政策的積極性,同時要制定有效的措施,確保這一政策的長效實施。2、加大對重點優撫對象住院醫療保險金額的投入。將優撫對象住院醫療賠付風險納入政府財政體系,確保承擔重點優撫對象住院醫療保險的保險公司不賠且有一定的利可圖。

二、在加強醫療機構行風建設的同時,加大對醫療機構的監督和執法檢查,防止小病大醫等“過渡醫療”現象發生。

三、各級要加強對醫保理賠知識的宣傳教育。使廣大優撫對象懂得住院要用醫保藥,不用或少用自費藥,有效維護廣大優撫對象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