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調研應注意幾個細節

時間:2022-12-21 04:45:00

導語:人大調研應注意幾個細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大調研應注意幾個細節

調查研究是人大履行職權的基本工作制度,是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渠道,是提高人大工作水平、加強自身建設的主要方法。各級地方人大一貫高度重視調研工作,對科學制定調研方案、采取有效調研方式、撰寫高質量的調研報告等環節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但根據調研實踐,還有幾個細節不容忽視。

一、注重調研組成員的結構

人大調研內容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法律性、專業性要求高。人大機關干部不可能對所有議題都熟悉、了解,容易發生“說外行話”的現象,影響調研質量,更影響人大的權威。因而,必須重視調研組成員的結構,大膽“借腦”。一要吸收對調研議題有研究、熟悉相關情況的各級人大代表和常委會有關非駐會委員參加;二要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有較高的學術造詣,是該領域的權威,更能深入把握問題的實質和關鍵;三要邀請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員參與,發揮他們的骨干作用,讓內行人調研內行事;四要視情況邀請相關工作部門的領導和一線工作人員參加,發揮他們的實踐和經驗優勢;五要發揮人大制度研究會會員的力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邀請參與或委托其單獨開展調研;六要打破委室界限,整合力量,組織長期從事人大工作的同志參與調研。

二、認真開展調研前的培訓

參與調研的人員對調研課題相關內容、情況是否了解,將影響到調研是否深入,影響到能否抓住問題的實質和關鍵,影響到建議意見是否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實際工作中,客觀存在調研組部分成員特別是調研報告的執筆人對調研課題不很了解、熟悉而匆匆上陣的現象。因而,在調研前要對調研組成員進行培訓,以進一步改善“外行調研”局面。培訓內容上,應包括相關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專業知識、調研課題背景和研究現狀等。培訓方式上,可請調研組內或其他專家學者、專業人員進行輔導講座,也可印發相關資料供自學。在培訓的基礎上,做到對調研的對象、重點、難點、方法以及可能出現的情況胸有成竹。

當然,還要提倡加強平時學習,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主,廣泛學習法律法規、現代科技、市場經濟、業務知識等,充實理論功底。學習與思想相結合,遇到問題要多角度、深層次進行觀察和思考。長此以往,就能逐步提高政治業務水平,提高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搞好調研打下扎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調研前的培訓就會錦上添花。

三、組織調研組成員座談、討論

調研報告的寫作之前,必須重視組織調研組成員座談、討論。其一,有利于進一步調動參加調研的人大代表、常委會非駐會委員、專家、學者、專業人員、工作部門的領導和一線工作人員、研究會會員等的積極性,避免“作秀”;其二,能集思廣益,充分集中調研組成員的智慧,有利于調研報告質量的提高。

調研要重調查更要重研究,組織調研組成員座談、討論實質上就是集體研究。座談、討論中要善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對占有的材料和自身的感性認識進行比較、分類、綜合、推理,注重定性、定量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中抓住事物的本質和主要矛盾,揭示事物內部的客觀規律,形成對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調研成果。

四、及時轉化調研成果

調研成果的轉化一般有以下途徑。一是結合常委會審議議題開展的調研,其調研報告作為參閱文件印發會議,供組成人員審議時參考;二是通過常委會會議或主任會議,轉化為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審議意見或主任會議紀要,轉“一府兩院”辦理落實;三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重大問題的調研成果向黨委專題報告,轉化為決策部署和工作思路;四是人大制度建設調研成果經常委會議或主任會議轉化為有關人大制度、規則。

調研成果的轉化,必須及時,講求時效。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問題、人大制度建設中的新情況,層出不窮,復雜多變。調研成果及時轉化,才能促進科學決策,促進盡早解決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才能達到調研的最終目的。因而,除供常委會審議參閱外,不論是轉化為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審議意見或主任會議紀要,轉化為黨委的決策部署和工作思路,還是轉化為有關人大制度、規則,調研成果形成后,都要及時轉化,切不可“馬后炮”、“慢半拍”,更不可束之高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