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產業化發展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2-12-21 04:59:00

導語:生豬產業化發展的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豬產業化發展的調查報告

近日,*市政協經濟委按年初的工作規劃和主席會議的安排部署,組織部分委員對**食品有限公司生豬產業化發展情況進行了視察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公司基本情況

**食品有限公司是2000年成立的民營企業,現有在職員工460人,總資產5079萬元,主要從事生豬繁育養殖、飼料加工和屠宰加工,目前已形成年屠宰加工生豬45萬頭、生產飼料10000噸、繁育LY、YL母豬5000頭,繁育優質商品仔豬12000頭的生產加工能力。該公司于2002年5月通過國家檢疫衛生注冊,具有自營出口權和對俄、對港、澳出口資格。公司所生產的“*”牌凍豬肉通過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養殖場已通過“四川省無公害豬肉供應基地”驗收。先后被確定為“四川省二級定點屠宰企業”、“*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四川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四川省扶貧龍頭企業”、“四川省畜禽產業化優勢企業”和“四川省成長型中小企業100強”。

二、生豬產業化發展情況

近年來,*公司以繁育優質生豬為切入點,采用“公司+協會+養殖場+基地+農戶”的模式,帶領農戶從傳統生豬養殖走上集繁育、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化發展之路。

(一)以組建專業協會為紐帶,幫助會員共同發展

2003年4月,該公司發起成立了“*生豬產業協會”,吸收從事生豬養殖、販運的個人和團體為會員,截止到2008年8月,協會有核心會員1428個,其中:團體會員289個,個人會員1139個。該公司積極配合各縣(區)政府和有關部門,采用三種方式對基地農戶和會員進行幫扶。一是免費提供技術資料和技術咨詢。從2005年起,公司累計向基地農戶和會員發放技術資料23786份,義務上門指導、診治1730余人次。二是對基地合同農戶交售的生豬全部按高于市場價格100-300元/噸收購。三是對基地貧困農戶,采用先賒欠部分仔豬和飼料款,銷售時再償還的辦法,累計賒欠323萬元。通過積極幫扶,提高了會員發展生豬的積極性,今年新增會員237戶,165戶在外務工人員回鄉投資建豬舍養殖生豬。

(二)以建設*繁殖場為核心,引導農戶標準養殖

針對我市生豬品種落后、標準化養殖程度低的問題,2004年,該公司按照GMP標準,投資1830萬元在巴州區曾口鎮修建了“*生豬繁育養殖場”,并配套建設了飼料加工廠和防疫檢測中心。養殖場占地110多畝,建修豬舍12100平方米,引進新加系純種公豬、純種母豬762頭,每年可為農戶提供優質二雜母豬5000頭、優質商品仔豬12000頭。該場的建設投產,在當地樹立了集約化、標準化養殖的樣板,引導和推動了曾口鎮及周邊鄉鎮生豬品種改良和標準化飼養。

(三)以提高組織化程度為目的,探索產業運作模式

2007年,該公司抓住*市生豬產業化建設試點村項目選擇在巴州區曾口鎮壽星村、書臺村、雁橋村實施的契機。采用寄養模式,向項目農戶提供仔豬、飼料、防病防疫、保險等全部生產投入,截止12月31日,共向25戶投放仔豬987頭、配送飼料186.266噸、配送藥品5340元、交納保險費2961元(每頭3元)、支付飼料搬運、轉運費9725元、支付獸醫工資5400元、緊急接種疫苗861頭份1722元,添加抗應急和預防藥物3320元,發放技術資料600余份、技術員上門指導農戶喂養、診療500余人次。投放仔豬于2008年4月先后全部出欄,公司按合同約定,向農戶支付報酬50917元,戶平2037元。通過生豬產業化試點村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推動了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項目區101戶農戶的圈舍與住宅分離,用上了干凈的機壓井水和清潔沼氣能源,不僅改善了人居環境,而且實現了種植-養殖-沼氣-肥料-種植(飼料、果蔬)良性循環,提高了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奠定了發展生豬產業化養殖的基礎。二是促進了項目區農民的增收。25戶農戶養殖期最長119天,最短94天,平均108天,共獲得報酬50917元,農戶最高收入9912元,最少收入550元,戶平2037元;三是推進了生豬規模化養殖的發展。在全市共建設生豬養殖小區56個,單戶最多養殖生豬2000頭。其中,巴州區曾口鎮、清江鎮、花溪鄉等26個鄉鎮建設30個,通江縣楊柏鄉、民勝鎮等7個鄉鎮建設11個,南江縣正直鎮、黑潭鄉等5個鄉鎮建設8個,平昌縣駟馬鎮、土興鄉等5個鄉鎮建設7個,與小區5126戶農戶簽訂了生豬購銷合同,有力地促進了我市生豬規模化養殖的快速發展。

三、生豬產業化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生豬生產及加工環節科技含量低。據調查,目前我市生豬外三元雜交面不到30%,生豬生產基地建設的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還較低,不適應生豬深加工業發展的需要。同時,*等生豬加工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差、生產方式較為落后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觀,生豬產品加工環節科技含量低。

(二)農民發展生豬的組織化程度低。我市地處山區,農戶居住分散,畜牧業生產經營信息閉塞,生豬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銜接的矛盾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抵御自然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加之*公司與養殖生產業主目前僅屬松散型聯合,未建立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存在著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的問題。2007年*公司在巴州區曾口鎮建設生豬產業化試點村項目中,由于運作機制不夠完善和農戶無資金投入,責、權、利失衡,加上一些農戶缺乏誠信,不遵守合同約定,導致養殖成本高于當時市場銷售價格,該公司回收生豬后凈虧損29.67萬元。

(三)龍頭企業加工生豬的數量低。2007年*公司共屠宰加工生豬近6萬頭,占全市生豬加工企業屠宰生豬總數55.64萬頭的10%,僅占公司年生產能力的13.3%;今年1至10月屠宰加工生豬僅1萬頭,占全市出欄生豬總數的0.27%,占公司年生產能力的2.2%。其主要原因:一是加工企業無品牌。據調查,該公司一體化、集團化程度不高,產品科技含量低,總體加工率低,缺乏知名產品和優勢產品,市場占有率低,經濟效益低,導致屠宰加工生豬形成“倒掛”,加工數量越多虧損就越大。二是加工原料無保障。一方面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外地一些名優加工企業的生豬收購價高于*,使*的豬源流向外企;另一方面,因加工企業與養殖業主屬松散聯合,缺乏穩定的原料基地,導致生豬流向的隨意性。

四、對生豬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精心培育龍頭企業。一是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采取與國內知名企業合資、聯營等方式,或積極引進國內外上市公司、國家級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實施大集團戰略,通過改造升級,引進嫁接,技改擴能,增強*公司的自身造血機能;二是通過加強對*公司的ISO9000質量認證、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系統和實施良好作業規范(GMP),建立健全生豬產品加工業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迅速提高食品安全質量檢測、監控能力。三是引導*公司根據資源特點以及消費者需求,全方位改進生產工藝與加工技術,重視綠色畜產品加工技術研究,研發特色畜產品的生產制作技術、生產工藝和花色品種,形成同一生豬產品的優質品牌集群,鼓勵企業開發多元化的生豬出口產品,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逐步把*公司培育成為名副其實的產品檔次高、經營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二)建立完善投入機制。一要加大資金投入。公司自身首先應加大科研、技改、基地建設、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投入;建議各級財政要從農業切塊資金中安排資金用于重點龍頭企業信貸貼息。二要加大金融信貸投入。商業銀行要將支持畜產品加工企業發展作為信貸工作的重要內容,及時滿足畜產品加工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對畜產品加工企業申請貸款,應視項目用途與實際需要,適當放寬擔保抵押條件,合理確定貸款期限。政府應引導建立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為龍頭企業(組織)提供信貸擔保,切實解決好企業融資難和基地投資不足的問題。三要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積極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廣泛吸納民間資金建設生豬生產基地。

(三)切實搞好產銷對接。集中捆綁使用生豬扶持項目資金,并按照“三統三分”(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防疫滅病、統一供種供料,分戶建設、圈池分離、人畜分離)的原則和“三改一配套”(改良、改圈、改進飼養方式,與建設沼氣池配套)的要求,大力發展一批適度規模的養豬大戶和養殖小區,作為加工企業的備案合同豬場;對備案豬場逐步實行統一提供豬源、統一供應飼料、統一供應獸藥、統一消毒防疫、統一佩戴耳標、統一收購屠宰的“六統一”運作模式。為實施生豬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奠定良好基礎。在群眾自愿參與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公司或協會與養豬農戶的經濟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引導生豬屠宰加工龍頭企業建立完善生豬產銷運行機制,通過合同定單、股份合作、生豬保險、兩次返利、以工補農等多種形式,促進生產與市場的有效對接,實現企業與農戶雙贏的目標。

(四)努力提升生豬質量。為提高加工企業豬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重點從三個方面著手努力提升生豬質量:一是提升生豬品種質量。進一步完善生豬良繁體系建設,通過3~5年的努力,在全市新建一個較大規模的生豬純繁選育場、建成16個雜交母豬制種場和1650個良種仔豬繁殖場,加快良種推廣和雜交改良進度,使我市生豬良種推廣面提升到85%以上。二是提升產品衛生質量。通過加快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官方獸醫和職業獸醫兩個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冷鏈設施,強化生豬基礎免疫和消毒,強化生豬產地、屠宰檢疫和疫病監測,確保綜合防控技術措施到位;同時抓好投入品質量監管,嚴把生豬飲水質量關和嚴格藥物殘留控制關,積極推行獸醫處方用藥、獸醫用藥記錄和病豬跟蹤制度,切實落實市內飼料生產企業監管制、飼料及獸藥經營質量承諾制、市外飼料及獸藥準入制、飼料供應配送制“四制管理”。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市生豬產品質量的快速提升。三是提升企業加工質量。通過完善*公司生豬產品加工、質量自檢和無害化處理等硬件設施設備、引導企業對入廠生豬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切實加強生豬檢疫監督,以及建立完善生豬產品收購登記、宰前宰后檢驗、溯源系統管理、廢料廢水排放處理和屠宰加工衛生管理等制度建設,確保豬肉加工質量,增加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