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調查報告

時間:2022-01-13 03:14:00

導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調查報告

近年來,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較快,據統計,目前全縣共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65個,其中:涉農行業協會3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9個,共有會員5986名,服務帶動農戶6萬多戶。

涉農行業協會是由農業經營企業或農戶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愿,按照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由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形成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在工商部門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運作模式劃分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種養殖大戶、散戶)”的運作模式。如*縣養豬農民專業合作社、*縣玉鑫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縣富民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由合作組織將農戶養殖或生產的農副產品,按照訂單或契約形式實行保護價收購或經組織銷往全國各地。二是“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運作模式。如*縣中藥材產業協會、*縣黑貓王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依托,憑借龍頭企業的市場優勢,經合作組織將農戶生產的農副產品按照保護價收購,由龍頭企業加工成各類產成品銷往全國各地,以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

總的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專業生產為基礎,吸收帶動一批農戶,一頭連市場、一頭連農民,使之成為一個緊湊的整體,實現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的整合。我縣富民農民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120戶、葡萄種植基地1000畝、無公害果菜示范基地1000畝、罐頭加工廠一個;每年為社員銷售棚室蔬菜2000多噸,葡萄5000多噸。合作社通過為廣大社農提供產前技術培訓、產中現場指導、產后銷售服務,實現了一家一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抗風險能力。

二是帶動了主導產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主要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發展而組建。*縣養豬農民專業合作社于今年10月份成立,前身為*縣瘦肉型豬產業協會,目前已發展會員603個,注冊了“孫各莊”牌商標。該社組織社員大力發展生豬無公害生產,協助周邊養殖小區完成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并積極與*雙匯、天津順利、北京昆鵬等國內大型生豬屠宰企業聯系,開拓生豬市場,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今年以來,該社以高于市場價格0.3元-0.6元/斤的價格為社員銷售商品豬25萬多頭,實現銷售收入3億多元,為社員增加收益近千萬元。此外,*縣中藥材產業協會、*縣園林花卉產業協會等都是圍繞我縣農業主導產業建立起來的合作經濟組織,帶動了我縣園林花卉、中藥材等農業主導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是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加工服務,實現農產品的轉化增值;通過內部利益機制運作,擴大農民受益機會;通過聯合協作,降低經營風險和交易成本。*縣園林花卉產業協會是依托*豪門園林公司建立起來的合作經濟組織,協會與農戶簽訂訂單收購合同,按訂單進行收購,每畝花卉苗木可為農戶創收2000多元。富民農民專業合作社罐頭加工廠對葡萄、蘋果等初級果品進行深加工,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增加了社員收益。今年在葡萄收購價格偏低的情況下,合作社以高于市場0.2元/斤的價格收購社員產品,社員每畝獲利達千元。

四是加速了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把新技術、新觀念、新品種傳送給農戶,有效解決了農戶在生產上的難題,通過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縣農業產業化研究會自成立以來,依托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專業網站向廣大農民進行科技示范,引進鐵球甘藍栽培、馬鈴薯栽培、西瓜栽培等新技術6項,引進新品種13個;示范推廣“三種三收”、“四種四收”、“大豆高產栽培”、“冬小麥晚播”、“馬鈴薯栽培”等新技術22項,推廣面積達到25萬畝;在此基礎上,協會建立和完善了農業科技示范園區25個,種植面積達到5800多畝,直接或間接促農增收1.2億元。

二、存在問題

一是數量少、規模小。我縣共有農業人口55.8萬人,農戶16.1萬戶,截止目前,全縣加入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人員只有5986人,帶動農戶6萬多戶,僅占全縣農戶總數的37.3%。

二是內部機制不健全,運作不規范。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存在內部章程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問題,造成部分會員只共享利益,不共擔風險。

三是服務層次較低,帶動作用不明顯。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擁有個人會員數量較少,同時有近70%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服務內容僅限于技術指導,帶動農民發展經濟的作用不明顯。

四是扶持政策不完善,配套措施不健全。主要表現在信貸資金和土地占用上沒有特殊的扶持政策,缺乏有效的資金支持,致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發展壯大較為困難。

三、幾點建議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營造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濃厚氛圍。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要通過廣播電視、現場觀摩、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的意義和作用;要通過典型引路等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教育引導農民群眾自覺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幫助農民算好經濟帳,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營造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濃厚氛圍,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自覺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二是發揮農合聯作用,全面構建縣、鄉、村“三位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體系。要進一步加強縣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農合聯)建設,充分發揮縣農合聯職能作用,對全縣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行協調、管理,切實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康、有序發展;要緊緊圍繞我縣瘦肉型豬、特色蔬菜、林果、中藥材、園林花卉等主導產業,遵循“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打破地域、部門、行業限制,采取多種形式積極興辦農產品生產加工型、流通服務型、技術推廣型、綜合服務型、農村生態景觀型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

三是搭建服務平臺,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服務功能。一要搭建信息平臺,暢通發展渠道。要充分發揮縣農合聯網站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的優勢,在進一步加快信息更新速度和豐富信息內容的基礎上,不斷擴大網站覆蓋面,使其真正成為各會員單位信息來源的主渠道。二要搭建教育平臺,培養新型農民。以縣農合聯為中心,結合各級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采取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與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大力開展各類農民教育培訓,有效提高廣大農民素質和科學生產水平。三要搭建推介平臺,破解銷售難題。要充分發揮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用,與龍頭企業、專業市場、生產基地搞好對接,大力開展農產品推介銷售,破解農民銷售難題。四要搭建創新平臺,培育名優品牌。要積極引導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自有品牌、推介宣傳品牌,發揮品牌效應,提高我縣農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四是創造寬松環境,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在不斷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鼓勵龍頭企業、農村能人大戶投資或入股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增強發展活力。要切實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享受國家規定的對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和其它涉農經濟活動實行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制定相應的具體操作方法,進一步落實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快速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各金融機構要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信貸支持,幫助其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資金短缺問題。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加快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大力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使之成為引導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推進全縣農業農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