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監察企業提升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01 05:16:00

導語:效能監察企業提升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效能監察企業提升調研報告

一、效能監察與執行力的關系

效能監察,是企業紀檢監察部門對生產經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開展監督檢查,通過查問題、堵漏洞、提建議、促整改等實現對管理的再管理、監督的再監督。效能監察,對于規范企業經營行為、改善企業管理、維護政令暢通、提高企業管理效能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執行力,就是企業將長期發展戰略一步步落到實處的能力。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好的執行力,尤其是當企業的戰略目標已經或者基本確定,這時候執行力就顯得至為關鍵。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即在于執行力。戰略與執行力好比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理論給予實踐方向性指導,而實踐用來檢驗和修正理論,彼此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實踐證明,一個基業長青的企業必定是一個戰略與執行相兼容的企業。

執行是企業各部門一整套系統化的流程,它包括對方法和目標的嚴密討論、質疑,堅持不懈地跟進,以及各部門責任的具體落實。而效能監察同樣寓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每個環節、每位員工。因此,執行力和效能監察在內涵、外延上既有重疊,也有相交;既有共性,又各有特性。它們在目標和愿景上具有一致性和統一性,但在流程上執行力包容性更大,而在監督跟進中效能監察再管理、再監督的職能優勢明顯,側重性強。執行力的提出,拓展了效能監察的工作領域。

二、效能監察滯后于執行力要求的原因分析

企業執行力,是近年來企業深化改革、創新管理方興未艾的重要話題。毋庸置疑,效能監察工作,對于當前國企加強內部監督,提升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已取得初步成效。畢竟執行力是一個較新的話題,效能監察滯后于執行力要求也就不足為奇。而正視執行力低下這一眾多國企管理者不能承受之痛,且認真、冷靜探究其滯后的原因,對于今后圖強思變,大有裨益。效能監察滯后于執行力要求的主要原因:一是針對執行過程中企業管理者沒有持續地跟進、常抓不懈的情況,效能監察沒能及時跟進督促,以致于在政策的執行上不能始終如一的堅持,常常虎頭蛇尾;在任務的落實上常常有布置沒有檢查,或者檢查工作前緊后松。二是針對管理制度和計劃目標本身存在缺陷或頻繁修改、連續性不夠的情況,效能監察沒能及時發現指出,或發現了卻協調改進不到位,從而導致被執行者無所適從,制度的權威信和嚴肅性受到質疑。三是針對缺少科學的監督考核機制的情況,效能監察沒能及時督促完善,最終導致考核不能真正落到實處。四是針對執行過程中,業務流程過于繁瑣或缺少好的方法的情況,效能監察沒能有效參與建議改進,使得執行效果大打折扣。五是針對執行文化沒有完全形成的情況,效能監察沒能積極配合造勢推動,以致缺乏群眾基礎。

三、對加強效能監察,提升企業執行力的思考

基于對國企開展效能監察工作的認識和實踐,筆者認為加強效能監察,提升執行力主要應把握以下五點:

第一,堅持事前監察與事中、事后監察相結合。開展效能監察,既是對企業監察對象的決策行為和決策內容是否正確科學,實施決策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當進行事前監察,對監察對象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是否履職到位進行事中監察。在認真跟進中杜絕懈怠,并有效防止和減少問題的發生,或及時發現和解決過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做到關口前移,監督到位。更要對已經發現的問題進行檢查、調查,揭露和處理違紀違法行為,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堵塞管理漏洞,認真開展事后監察。企業效能監察工作,要努力形成“抓計劃、抓落實、抓成果、重提高”的“三抓一重”工作模式。要突出“降成本、增效益、嚴管理”重點,認真抓好選題立項、組織實施、檢查督導、關鍵跟進、分析原因、建章立制、總結提高等環節的落實,這樣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第二,堅持制度建設與監督檢查相結合。開展效能監察,提升執行力,必須創新制度建設。一方面,國有企業須借助于系統管理的作用,建立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來保證執行力的提升,用制度統一員工與組織的執行行為,用制度建立一個執行力的獎罰機制。而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總結吸收企業長期的經驗積累和深刻教訓,針對企業現狀,同時借鑒優秀企業的管理經驗,并經過充分的論證,確保制度科學嚴謹。如果倉促出臺,或朝令夕改,要么使制度執行者無所適從,要么使制度失去它的權威性與嚴肅性。另一方面,效能監察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深化企業改革的新形勢以及企業效能監察的性質、特點、規律、任務,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制度,完善操作規程,規范監察行為。效能監察制度建設要充分考慮到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針對執行力,突出前瞻性,使之更全面、更科學。要在考慮有關制度的基礎上,完善效能監察操作規程和相關具體制度,根據不同類別的監察項目,明確監督檢查的工作程序、關鍵環節、重要內容、監察方法等。制度制定后不能萬事大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要以效能監察為切入點,在職責范圍內,督促檢查制度的落實以及執行力的落實。同時,在管理過程中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實現有序管理,按制度辦事,從而將制度和執行力落實到位。同時,在管理過程中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實現有序管理,按制度辦事,從而將制度和執行力落實到位。

第三,堅持強化管理者執行力與績效考核相結合。管理者決定了整個團隊的執行力,執行力的實施要靠領導者與員工之間的溝通和示范來推動。因此,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領導干部,產生的巨大示范和凝聚作用,將有效地激勵和團結員工,共同實現企業目標。紀檢監察部門在強化管理者執行力上大有文章可做。企業紀檢監察部門在開展效能監察中,必須對企業領導班子和管理者進行全過程的廉潔勤政監察,調查了解管理者履行職責、落實執行力情況,全面掌握其思想、品質、能力、作風,堅持以事實為依據,客觀評價管理者,根據管理者業績實施獎懲。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在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活動中,要積極探索建立“大宣教”格局,充分發揮“大宣教”作用,通過組織條規教育、案例教育、演講賽、搶答賽、征文活動、舉辦展覽等多種形式,強化企業領導干部“為民、務實、清廉”意識,擴大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成效影響面,營造出良好的廉潔文化氛圍。綜上所述,效能監察與提升執行力是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全新的視角和領域,只有客觀準確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主動發現效能監察滯后于執行力要求的問題癥結,結合企業實際,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深入分析思考并認真加以解決,效能監察與提高執行力就能夠達到和諧相融、同頻共振。

第四,堅持分工明確和優勢互補相結合。企業效能監察涉及面廣、技術性強、任務繁重,僅靠紀檢監察部門“單兵作戰”遠遠不夠。拿執行力來說,沒有企業各職能部門的扎實管理和緊密協作,就難以順利進行,也很難取得成效。因此,紀檢監察部門要積極探索建立“大監督”格局,發揮“大監督”作用,充分考慮職能部門所具有的規律和特點,依靠他們的有效參與,把常規性的監察方法、手段,同業務部門的考核測評結合起來,做到既明確分工,又優勢互補,形成整體合力,更好地完成以效能監察促執行力提高的任務,不斷取得工作實效。

第五,堅持執行文化與廉潔文化相結合。當企業發展到一定層次時,企業文化的作用也愈加凸顯。實踐證明,在諸多優秀企業文化的建設中,打造執行文化,提升執行能力正逐漸成為其核心方面的內容。執行文化并非另辟蹊徑,而是企業文化落地生根的做事方式,它突出企業文化中執行力特點。執行力源自企業文化本身,更完善于這個企業近乎教義般的企業信仰,且反作用于企業文化,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廉潔文化,作為近年蓬勃興起的貼近大眾、貼近生活、貼近反腐倡廉教育實際的文化活動,在實踐中發展創新,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贏得了不同經濟、社會、文化背景的人群的廣泛認同、支持和參與,已逐漸升華為一種新型文化。執行文化和廉潔文化所追求的都是高效能、純凈、和諧的氛圍,效能監察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用文化的自覺力量促進企業執行力的提升。

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要開闊思路,深入研究效能監察與執行力的關系,并勇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破解效能監察促進企業提升執行力的方法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