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局三產超一產思考與探索
時間:2022-03-26 04:48:00
導語:商務局三產超一產思考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業結構調整的歷史進程
從全國三次產業結構調整來看,自1985年全國三次產業調整為“二三一”以來,歷經18年的內部結構優化調整,2007年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11.7:49.2:39.1,第三產業遠遠超過一產業,逐步向第二產業靠近。從四川省產業結構來看,先后經歷了五次大的結構調整,從1978-1990年的“一二三”、1991-1992年的“二一三”、1993-1998年的“二三一”、1999-2004年的“三二一”、2005-2007年的“二三一”,2007年三次產業結構比重調整為19.9:43.8:36.3,三次產業結構、比重與全國基本保持一致。自*撤地建市以來,全市經濟發展呈現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先后經歷了三次大調整:由2000-2003年的“一三二”、2004年的“一二三”調整為2005-2007年的“二一三”,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2000年的44.2:25.2:30.6調整為2007年的29.5:43.4:27.1,其中“一產和三產”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重差別由13.6個百分點調整為2.4個百分點,逐步接近于“三產超一產”的臨界點。綜上所述,目前全市三次產業結構與全國、我省的“二三一”產業大格局還存在調整不同步、差距較大、第三產業發展不足等現象。因此,加快第三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勢在必行。
“三產超一產”面臨的現實選擇
隨著*工業強市、現代畜牧經濟強市的“兩強立市”戰略步伐縱深推進,進一步鞏固了全市在全省中工業強市、農業大市的地位。2007年,全市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10.4億元,名列全省第七位;比上年增長2.2%,名列全省第二十二位。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62.5億元,名列全省第十四位;比上年增長26.1%,名列全省第一位;其中,工業增加值為147.4億元,名列全省第十三位;比上年增長28.3%,名列全省第四位。從2007年全市四個縣(市、區)三次產業結構來看,雁江區、簡陽市三次產業已優化為“二三一”結構,其三次產業結構比重分別為18.2:58.2:23.6和26.3:47.1:26.6,工業的主導地位明顯;安岳縣和樂至縣三次產業結構仍為“一二三”,其三次產業結構比重分別為42.7:28.8:28.5和38.1:31.6:30.3,農業的主導地位明顯。因此,全市工業、農業仍占據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綜上所述,近期內*市要通過“三產超一產”的戰略調整,切實推進三次產業結構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轉變,*三次產業結構就面臨著“退二進三”或者“退一進三”的現實選擇。
--“退二進三”。目前,全市第二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占據主導地位,2007年工業增加值占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的90.7%,工業占GDP比重達39.4%,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69%。雖然近年來*市工業增幅名列全省前列,但工業增加值總量仍然偏小,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工業仍是*市“立市之本”,“工業強市”仍是*市重大戰略選擇。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市工業發展要在提速增量、提質增速上下功夫,把“雙增雙提”作為加快工業發展應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價值取向。綜上所述,“退二進三”選擇必須在不影響工業快速發展的大前提下適度調整。一方面,工業企業要通過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提高核心競爭力,從而推動工業提速增量、提質增效;另一方面,采取“服務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的形式,把工業企業中涉及運輸、配送等非核心業務流程以合同方式發包、分包、轉包給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帶動和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從而達到“退二進三”目的。這種“退”對提升第二產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具有推進作用;這種“進”有利于提高第三產業總量、增加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因此,“退二進三”戰略是一項“雙贏”戰略。從工業布局來看,全市核心工業區域、優勢企業主要集中在雁江區、簡陽市兩地,雁江區、簡陽市就是實現“退二進三”的關鍵區域。
--“退一進三”。從*市第一產業發展態勢來看,第一產業占GDP比重逐步下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總體呈下降趨勢。2007年,第一產業占全市GDP比重為29.5%,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僅為4.5%。從四個縣(市、區)發展來看,雁江區、簡陽市兩地農業比重較低,低于全市水平,其第一產業占當地GDP比重分別為18.2%、26.3%,比上年分別下降0.7、0.9個百分點,對當地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3%、2.7%;安岳縣、樂至縣兩地農業比重較高,屬于典型的農業縣,其第一產業占當地GDP比重分別為42.7%、38.1%,比上年分別下降1.4、0.21個百分點,對當地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1.5%、2.6%。綜上所述,安岳縣、樂至縣是實現“退一進三”的關鍵區域。
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路徑
根據全市區位優勢、產業特點、自然稟賦條件和發展態勢等綜合因素,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要堅持以融入成都經濟區為方向,遵循“歸核化”、“現代化”、“特色化”原則,進一步挖掘資源潛力、激發三次產業活力、形成助推“三產超一產”的動力,切實推進三次產業結構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轉變。
--以“融入”為靈魂,跳出*看*。“十一五”期間,四川省把*納入成都經濟區范疇,列為成都物流區域六個市之一,定位于三級物流節點城市。*發展必須立足*、融入成渝、面向全國、接軌世界,培育壯大*第三產業發展必須“跳出*看*”,融入成都經濟區謀求發展,在承接產業轉移中獲得快速發展,緊緊圍繞四川“一樞紐、三中心、四基地”戰略部署,特別是抓住四川建設西部物流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的戰略機遇,站在川東南、渝西北區域來審視發展,堅持“區域共融、資源共享、重點突破、雙向拓展、逐層推進”的原則,找準*與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項目合作的融合點,努力培育“成都東南片區物流圈、成都東部區域商貿圈、成都城郊型休閑旅游圈”和“金融安全示范區”,進一步改造和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壯大發展全市第三產業。
--以“互動”為支撐,跳出三產看三產。根據*區位優勢、產業特點、自然稟賦條件和發展態勢等綜合因素,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要遵循“歸核化”、“現代化”、“特色化”原則,進一步挖掘資源的潛力、激發三次產業的活力、形成助推“三產超一產”的動力,切實推進三次產業結構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轉變。
第二產業發展面向“歸核化”。目前,*工業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究其原因就是企業內部資源配置不合理,核心業務發展不夠,非核心業務成本投入太高等。因此,工業發展要圍繞“提速增量、提質增效”的中心任務,大力實施“歸核化”戰略,走“速度、質量、效益”三位一體發展之路,集中資源打造核心業務,提升工業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實行主輔分離,精化核心主業、剝離輔助產業,把自主研發能力、技術創新、現代管理水平等關鍵業務流程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非核心業務通過服務外包的形式流向第三方企業。綜上所述,“歸核化”戰略不但能夠提高工業企業核心競爭力,而且第三產業企業可以承接工業企業非主流業務的“服務外包”業務,從而通過合同方式把第二產業中的服務業成分剝離出來,壯大第三產業發展,實現工業和第三產業的互動,達到“退二進三”的目的。
第三產業發展面向“現代化”。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按產業結構高級化趨勢,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先升后降,第三產業比重持續增大,并在比重上超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目前,全市第三產業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社會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比重大,而交通、通信、金融、保險、房地產等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和科技、教育、文藝、醫療等知識技術密集型比重小,與第三產業現代化要求的還有較大差距。要提高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就必須挖掘第三產業自身潛力,走“特色化”發展之路,大力發展面向生產性的服務外包、第三方物流、信息、金融、科技、咨詢、會展等服務業;大力發展面向民生性的房地產、物業服務、社區服務、教育、衛生、通訊、旅游、文化體育休閑娛樂等服務業,逐步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同時,通過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先進的管理水平,充分發揮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手段,加速改造和提升傳統服務業,培育和壯大重點商貿流通企業,切實推進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發展,為工業發展、農業生產提供服務,反哺工業、農業,實現一二三產業互動。
第一產業發展面向“特色化”。第一產業比重下降是工業化、城市化的必然結果。作為農業大市和畜牧經濟強市,必須在第一產業穩定增長的前提下,適度降低農業在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特別是安岳、樂至兩個農業大縣更應調整農業比重,以抓工業的理念籌劃農業發展,推進農業工業化。根據全市農業區域分布特點和各縣(市、區)農業在三次產業結構的比重情況,全市第一產業發展必須大力實施“特色化”戰略,突出區域特色和質量效益,在規模化、集約化上狠下功夫,不斷延伸農業產業化鏈條。通過整合農村經紀人,培育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探索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企業化、市場化、專業化”道路,把農業生產、流通環節中的服務業成分挖掘出來,壯大服務于農業的第三產業,實現一三產業互動,達到“退一進三”目的。同時,依托“萬村千鄉”、“雙百”、“信福”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快農產品流通和農村信息服務體系,鼓勵商貿流通企業面向農村發展商業網點,采取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手段,著力構建農村現代物流體系,推動農村第三產業發展。
--以“優選”為方向,跳出全面看重點。第三產業涉及領域點多、面廣,各行業在現有的基礎上要形成“齊頭并進、百花齊放”的局面難度很大。因此,第三產業發展必須堅持“重點突破、逐層推進”的原則,必須考慮本地區區位優勢、產業特點、自然稟賦條件和發展態勢等綜合因素,以“優選”為方向,突出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
優選區域。優先發展簡陽市、雁江區兩個區域,漸進發展安岳縣、樂至縣兩個區域;優先發展市縣兩級政府所在地鄉鎮和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特色鮮明、交通便捷的鄉鎮,輻射帶動其他鄉鎮發展。
優選行業。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新興服務業、民生性服務業、農村服務業;突出商貿流通業、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信息服務業、旅游業等重點行業,積極探索服務外包、社區服務、農村服務等領域,不斷拓展第三產業發展空間。
優選企業。圍繞第三產業重點行業,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創辦和經營第三產業企業,引導企業轉變經營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加快企業技術改造,運用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拓展市場空間,培育壯大第三產業龍頭企業。以行業龍頭企業為突破口,優先選擇產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發展潛力大、基礎條件好、社會效益明顯的企業作為抓手,采取“以點帶面”的方式,帶動整個產業發展,提高第三產業整體水平。
優選項目。依托“項目帶動”,推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結合當地和行業實際情況,篩選和確定一批第三產業建設項目,優先選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輻射帶動力強的重點項目,采取定領導、定部門、定責任、定任務、定時間、定獎懲的推進機制,確保第三產業在建項目盡快完工并投入營運,力爭在談項目盡快落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