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循環經濟可行性調研報告

時間:2022-01-05 09:57:00

導語:發展循環經濟可行性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循環經濟可行性調研報告

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前列,以占全國1.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占全國1/7的工業總產值和10.3%的地區生產總值。但xx能源資源匱乏、人均環境容量全國最小,資源環境條件先天不足。因此,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節能減排,是促進我省轉變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是關系我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本報告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總體部署,通過組織開展調查研究,深入分析我省發展循環經濟現狀,進一步明確發展循環經濟的途徑、目標和任務,提出進一步發展循環經濟的措施建議。

一、現狀

我省2005年被國家列為首批循環經濟試點省。幾年來,我省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關于組織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第一批)工作的通知》精神,認真抓好循環經濟試點的組織實施工作,加強規劃引導,以節能減排為抓手,加大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推進力度,深化試點,全面推進,取得初步成效。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全省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28%,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年度節能目標;2007年全省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排放量分別比2006年下降了4.87%和7.96%,連續兩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減排目標;2007年全省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較上年下降17.13%,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67%,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城市污水處理率82.5%,比上年提高0.68個百分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70%,比上年提高9個百分點。總體來看,我省循環經濟工作已進入由局部試點轉向系統化推進的全面發展階段。

(一)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政府工作重點。一是省委、省政府在所有全局性會議上明確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重點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省政府把發展循環經濟納入政府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分解到各有關部門,并對落實情況定期進行督促檢查。二是先后出臺了《xx省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xx省循環經濟試點實施方案》,省政府召開全省循環經濟工作會議,專題部署發展循環經濟工作,批轉省經貿委、環保廳等部門關于發展循環經濟的工作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分階段目標、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三是設立省級發展循環經濟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發展循環經濟重大項目。四是全省各地政府推動力度不斷加大,全省發展循環經濟的意識得到加強。南京、無錫、蘇州、南通、揚州、連云港、宿遷、泰州等市相繼成立了循環經濟和節能工作領導小組,南京、蘇州等市在市級財政預算中專項安排了發展循環經濟扶持資金。全省已初步形成發展循環經濟的良好氛圍。

(二)試點工作取得較好成效。一是推進試點工作向系統化方向發展。2006年,省經貿委、環保廳、外經貿廳聯合在全省范圍內選擇15個城市、15個園區、100家企業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探索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行業的循環經濟實踐形式,培育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示范企業、工業(農業)示范園區和示范城市。二是推進試點向深度發展。充分發揮政府專項資金的引導示范作用,重點支持試點單位實施示范意義較強的循環經濟項目,積極推動資源在企業內部、企業之間以及產業之間的循環利用。蘇州高新區、揚子江冶金工業園區、xx春興合金(集團)有限公司、宜興協聯熱電公司、鑫緣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揚州經濟開發區等9個單位先后被國家列為循環經濟試點單位,有6家開發區被批準創建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有12家開發區被批準創建省級生態工業園。柏科(常熟)電機有限公司被國家列為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企業。三是及時總結推廣試點經驗。通過試點,為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實踐經驗。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gdp能耗、cod和so2的排放量不斷下降,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通過了國家環保部、商務部、科技部聯合組織的考核驗收,將被命名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在全國首批3家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我省將占2席。常州鐘樓經濟開發區以“零地”招商為手段,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構建園區生態網絡,已被命名為首家省級生態工業園。揚子江冶金工業園區綜合運用能量梯級利用、余熱余壓利用、廢棄物資源化、產業鏈生態延伸等技術,打造綠色鋼城,經濟效益顯著。xx春興合金(集團)有限公司突出稀貴金屬再利用,加快規?;?、產業化進程,取得較大進展。廢鉛酸蓄電池回收和機械化破碎分選預脫硫工程已動工建設,廢鉛酸蓄電池回收體系進一步完善。南通鑫緣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通過循環經濟項目的實施,目前集團已形成了制種、栽桑養蠶、蠶繭收烘、繅絲、絹紡、織綢、服裝一條龍“公司+工廠+農戶”的繭絲綢產業化經營體系,在發展農業區域循環經濟與絲綢生態工業園以及靜脈產業相結合的循環經濟模式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宜興協聯熱電公司利用企業生產中產生的檸檬酸高濃度有機廢水作為脫硫的營養劑,不僅每天可消耗大量的高濃度廢水,而且可以把單質硫置換出來成為硫酸廠的資源。與傳統的石灰石法比,每年減少的資源消耗和產生的副產品收益可觀。

(三)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堅持“節約優先”的發展方針,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突出抓好節能降耗。一是初步建立了通報審查考核的基本制度。通過建立單位gdp能耗公報制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和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等基本制度,加強引導和源頭把關。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積極組織淘汰落后的電力、煉鐵、煉鋼、建材、電解鋁產能;關閉所有的石灰法制漿企業,淘汰落后的化學制漿、酒精、淀粉企業的生產線,查禁“十五小”、“新五小”企業;結合全省化工行業專項整治,調整化工行業產業結構,實現產品的升級、結構的優化,2007年全省現已依法關閉違法違規化工生產企業2713家。開展淘汰落后用能設備“三年攻勢”,現已淘汰高耗能變壓器、空氣壓縮機、鍋爐、電機等落后用能設備約1萬臺。三是實施節能重點工程。圍繞冶金、化工、建材、電力、紡織等五大重點耗能行業,以燃煤鍋爐(窯爐)改造、熱電聯產、電機節能、余熱余壓利用、能量系統優化為重點,共組織實施節能技術改造項目100余項,年節能200萬噸標準煤。四是組織實施重點耗能企業節能行動。組織67戶“千家企業”和126戶“百家企業”開展能源審計、編制節能規劃。五是全面推進商業和農用、農村建筑、交通、政府機構等各領域節能。六是認真落實國家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大力推進以共伴生礦和工業“三廢”為重點的資源綜合利用。2007年,全省經認定的綜合利用企業558家,累計1865家,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95%,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綜合利用電廠裝機容量達到120萬千瓦以上。

(四)清潔生產大面積推行。一是依法推行清潔生產審核。制定實施了《xx省清潔生產“十一五”行動綱要》,圍繞淮河、太湖、長江、南水北調沿線等重點流域和化工、印染、釀造、造紙、電鍍、鋼鐵等重點行業,組織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2007年全省共有845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其中自愿審核717家、強制審核128家。1997年以來,全省累計審核企業達3600家,在全國名列前茅。二是加快實施清潔生產方案。堅持“積極主動、先易后難、持續實施”的原則,積極推進先進清潔生產工藝技術改造方案的實施。“十一五”前兩年,全省1650家企業在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基礎上,投資18億元,實施2000項中高費改造方案。3600家企業,累計節能900萬噸標準煤,企業削減主要污染物20%,增收節支效益達60億元。三是加大省級扶持力度。2004年以來,運用發展循環經濟、污染防治、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等專項資金支持了多個清潔生產先進技術、工藝改造項目的實施。四是拓展審核領域,提高清潔生產水平。清潔生產審核正在向一、三產業拓展。

(五)技術開發應用取得新進展。一是組織力量在資源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清潔生產及環境友好材料等相關領域開展了科技攻關,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xx省交通科學研究院針對目前公路養護建設中出現的大量瀝青路面舊料處理及恢復路面瀝青材料性能和路用性能問題,自主研發出高效瀝青再生劑,這種瀝青再生劑應用于路面的再生利用,能夠節約大量的瀝青和砂石材料,有利于處治廢料、節省能源、保護環境,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我省開發的陶瓷分離膜技術在許多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開發的樹脂法處理有毒有機化工廢水技術在核心技術上處于國內外先進水平。二是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在技術應用領域,以減量化為重點,應用余熱余壓利用等技術實施技術改造,推動了循環經濟共性技術的推廣應用。在“十一五”前兩年共實施了260多個項目。其中工業余熱余壓利用項目61項,能量系統優化(系統節能)項目65項,廢棄物資源化項目75項。

(六)政策體系框架基本形成。一是加強規范和引導。省政府先后出臺《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若干政策措施》、《推進環境保護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分別從強化產業政策導向、健全價格杠桿調節機制、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加大經濟調節。去年在全國率先提高排污收費標準,從2007年7月1日起,提高廢氣排污費征收標準。落實差別電價政策,提前實施國家規定的差別電價加價標準。三是推進市場化運營。努力形成多元投入機制。全省已有500多家排污單位實現了治理設施的市場化運營。去年全社會環保投入510億元,占gdp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0.8個百分點。

二、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不夠深刻和全面。一些地區和部門及企業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夠。對能源資源約束及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缺乏足夠認識,一些地方仍把gdp增長作為硬任務、把節能減排當作軟指標,清潔發展、集約和節約發展、循環利用資源和生態文明的意識不強,還沒有完全轉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存在重開發、輕節約,重速度、輕效益、重規模、輕消耗的思想。有不少的人將循環經濟單純地理解為垃圾經濟,把循環經濟簡單地歸結為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資源化。循環經濟包括整個減量化、再使用、資源化過程,要求盡可能從全過程避免和減少廢棄物產生。循環經濟不但要求從物質流動的全過程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產生,而且特別強調減量化、再使用、資源化過程中前兩個過程的重要性。發展循環經濟,不僅要發展節省稀缺性原材料的循環經濟,更要重點發展針對水資源、土地資源和能量資源高效利用的循環經濟。二是資源利用水平總體不高。資源利用方式較為粗放,資源生產率與國際水平有較大差距。從產值能耗看。2006年全省每萬元gdp、規模以上工業每萬元增加值能耗雖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6%、38%,但高于xx,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從單位產品能耗看。2006年,我省火電供電煤耗雖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5克左右,但比世界先進水平高;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綜合能耗約、合成氨單位產品能耗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省主要耗能產品單位能耗高出10%—50%。三是再生資源產業化、規?;讲桓?,廢棄產品再制造發展滯后。四是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完善。政府支持發展循環經濟的穩定投入機制在部分地區還未形成,企業缺乏加大投入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尚未建立有效的經濟責任制和行政問責制,價格形成機制還未能充分反應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缺乏鼓勵減量化的稅收優惠政策,發展循環經濟還沒有真正成為市場主體的自覺行為。

三、目標

發展循環經濟對xx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意義特別重大。我們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環保優先和節約優先,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降低廢物排放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政策措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增強資源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

從預期目標看,為了實現“十一五”規劃和本屆政府提出的目標任務,2008年全省單位地區產值能耗需下降4.4%;單位地區產值取水量下降4%;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68%;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3.6%,cod排放量削減3.0%,建成一批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示范企業和工業(農業)示范園區。到2012年,全省要建立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政策支持、技術創新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在確保完成“十一五”目標即: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比2005年分別下降15.1%、18%的基礎上,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進一步削減,建成大批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示范企業和工業(農業)示范園區,把我省建成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示范區。

四、措施

省委十一屆四次會議提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xx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全省上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科學發展,深化改革開放,增創新的優勢,努力把xx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為了實現“兩個率先”的奮斗目標,我們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可持續發展。

圍繞今后發展的預期目標,我們需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一批重點循環經濟建設項目和重點工程,從而實現有效推進。一是節能工程。要突出抓好冶金、建材、化工、電力、紡織五大行業和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的節能降耗。以煉鐵高爐煤氣回收、壓差發電改造、新型干法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改造、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電力及紡織等行業電機系統節能改造、石化、鋼鐵企業能量系統優化改造等為重點,加快推進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區域熱電聯產、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等重點節能工程。加大高耗能行業工藝技術裝備的更新改造力度,如燒堿生產企業金屬隔膜陽極法燒堿改離子膜法、合成氨生產企業實施水煤漿造氣等先進造氣工藝改造、水泥機立窯改大型新型干法工藝裝備、鋼鐵生產企業小型落后設備改造升級為大型高效連續生產工藝裝備等。全面推進建筑、交通、商業和民用、農村和政府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加強宣傳引導,大力推廣高效節能家用電器、綠色照明產品,努力構建節約型的生活消費方式。二是節水工程。要以火力發電、紡織、造紙、鋼鐵、石化等高耗水行業為重點,實施一批工業節水技術改造項目。積極開展城市中水利用和節水型器具推廣應用工程,加快節水增效示范區和大型灌區的續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工程建設。三是清潔生產工程。要通過實施重點流域和重點工業污染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實施一批示范項目。開展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iso14000認證,建成40個iso14000示范園區。四是資源綜合利用工程。要以綜合利用共生、伴生礦產資源、工業“三廢”、廢舊再生資源、農林水產廢物、城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為重點,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一體化示范工程、廢舊鉻鎳電池(二次電池)無害化處理示范工程、廢家用電器、電腦再制造及加工處理示范工程。五是清潔能源建設工程。要大力開發利用核能、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加快推進田灣二期200萬千瓦核電工程建設。大力發展風電,力爭2010年裝機容占全國的四分之一。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到2010年秸稈發電裝機容量達到60萬千瓦,垃圾發電裝機25萬千瓦。實施“太陽能屋頂”示范工程。推動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繼續推進“一池三改”戶用沼氣工程和規模化畜禽場沼氣工程,開發農村生物質能利用。力爭2010年全省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下降到67%,年均降低1.5個百分點左右。六是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工程。要積極協調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積極推進省級生態工業園建設,建成一批生態工業園區。七是生態農業建設工程。主要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生態農業縣建設項目,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建設項目,生物農藥、高效肥料等無公害投入品開發及示范項目,秸稈、畜禽糞便資源化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八是循環經濟服務體系建設工程。要建設循環型經濟信息化網絡平臺、廢物資源貿易交換中心和污染物排放交易中心,加快節能、清潔生產、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自愿協議等節能新機制。九是科技示范工程。要以產業結構生態化為核心,以水、能源和資源的節約與再生為突破口,選擇化工、冶金、紡織、印染、電子等產業及生物質資源綜合利用及原材料替代技術領域,以高新園區、特色產業基地和重點企業為主要對象,組織開展廢物減量化、資源化處置與再利用關鍵技術的攻關和集成應用研究,突破共性關鍵技術,建設一批科技示范工程,探索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和管理機制,提高我省產業結構生態化水平和水、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十是宣傳工程。開展廣泛的宣傳活動,通過宣傳,讓人們充分認識到發展循環經濟,符合xx在自然資本稀缺條件下建設現代化的基本省情,是轉變我省當前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要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真正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要讓人們建立起“自然資源—產品和用品—再生資源”的經濟新思維,真正在生產和消費的各個領域,倡導新的經濟規范和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