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調查匯報提綱
時間:2022-06-02 08:15:00
導語: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調查匯報提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融資環境現狀
(一)貸款增加額創歷史新高
年,全市貸款余額達到255.6億元,比年末新增66.41億元,同比增長35.1%。其中轄內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19.18億元,比年末增加57.16億元,同比增長35.28%;年全市中小企業貸款余額達到90.82億元,比年末新增22.87億元,同比增長33.66%。
(二)“五信工程”助推企業發展
年,市以中小企業金融培育為重點,實施“五信工程”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其經驗做法被中國人民銀行稱為“模式”,并在總行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現場會上交流。“五信工程”的主要內容:一是質量與效用并重,打牢信用檔案物質基礎;二是信用評價貫穿全程,把好“入口關”確保持續性;三是“點對點”開展信用培植,推動銀評企長期合作共贏;四是出臺“一攬子”信用激勵政策,體現培育核心價值;五是塑造企業信用文化,多種載體傳播誠信意識。
(三)有效搭建融資平臺,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呈多元化
年,市有效搭建融資平臺,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呈多元化格局。一是搭建企業融資培育平臺,破解中小企業貸款難題。年,人民銀行分行積極組織銀行機構加強對中小企業培育,在年培育102戶中小企業的基礎上,新增培育中小企業150戶,有145戶接受輔導,65戶獲得貸款5.3億元,新增貸款2.3億元,其中33戶為新建立信貸關系,累計貸款2.28億元,貸款余額1.62億元。二是小額貸款公司開創全省先河,有效促進了民間資金向民間資本轉化。率先在全省成立了3家小額貸款公司,目前3家公司累計發放貸款298筆,貸款余額10288萬元。三是搭建政府背景融資平臺和擔保平臺,改善了企業融資環境。年末,銀行機構發放政府背景融資平臺貸款11億元,成立擔保公司21家,銀行機構為中小企業發放擔保貸款20.17億元。
二、融資環境得到較大改善,但仍存在問題
市委、市政府通過出臺“市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扶持工業企業發展的十條措施”,開展“銀、政、企”深度合作,創新重點企業培育機制等辦法,使融資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年市政府為市本級企業貸款貼息754.7萬元,但目前貸款難依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中小企業由于資信較差、缺少抵押品、管理方式落后等,不易獲得銀行貸款。據調查隊調查表明,調查的40家企業中,90%以上的企業反映最困難的是“貸不到款”。形成中小企業貸款難的主要原因是:
(一)自身實力不足是中小企業貸款難的最直接原因
一是中小企業技術基礎薄弱,人員素質較低,可抵押資產不足。中小企業使用的設備和技術有相當一部分是大企業淘汰的,同時,企業職工的素質也較低,技術人員較缺乏,可抵押質押足值、有效的房產、土地等有效資產相對較少。二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較差。財務管理差是中小企業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一情況給銀行信貸管理工作造成了較大難度,使銀行難以審核和確定是否給予信貸支持。三是大部分中小企業產品檔次較低,大多生產輕工類、資源消耗型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四是融資渠道單一。上市融資、債券融資、風險投資等渠道還不成熟,中小企業與風險投資機構之間還未形成良好的對接機制。
(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不完善,擔保機構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擔保體系以政策性融資擔保為主體,以政府出資為主,民間資本很少介入,這既制約了資金的擴充,又使這一市場化的產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運行不暢。現行的金融制度對信貸抵押物的折扣率規定過高,使得許多中小企業無法獲得足夠的信貸資金。并且擔保貸款的融資形式在初步建立,規模還不大,能夠獲得擔保貸款的中小企業數量少,并且獲得的資金也有限。
(三)信息不對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又一個原因
中小企業因產出規模小,客觀上處于為大企業配套的地位,獲取市場信息的能力較差,這樣導致同類中小企業低層次重復建設。在當前的信用狀態下,中小企業在融資市場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比較嚴重,資金供給方無法全面了解資金需求方的信息,同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自身也不愿意貸款給中小企業,因為同樣一筆資金貸給許多中小企業要比貸給一兩個大企業的成本高出許多。
三、幾點建議
(一)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增強中小企業自身融資能力
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整合銀行、工商、稅務、統計、質監、勞動保障等部門的信用資源,建立中小企業融資信用信息庫。搜集納稅、還貸、產品質量檢驗、履行合同義務、生產經營和財務等方面的情況。建立信息評價、披露和公示制度,適時公布企業信息,促進企業信用制度建設。為增強中小企業自身融資能力,中小企業必須逐步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科學的治理體系,形成完整的內部監控系統,尤其要規范企業的財務治理與監督制度,保證相關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提高企業有關信息的透明度,使企業合法經營。在保證真實傳達信息的基礎上,激活企業競爭機制、提升企業競爭力,這是企業信用的本質體現。
(二)強化擔保公司的作用
一是進一步擴大現有擔保公司實力。要進一步整合現有擔保資源,對現有由政府出資或參股的政策性擔保機構要以現有政府投入為基礎進行股份制改造,規范為獨立法人,按市場原則進行商業化運作;要充分吸收民間資金和外來資本進入,逐步擴大充實公司資本金,進一步擴大擔保能力。同時各級財政部門要建立政策性擔保機構資本金注入制度,每年在企業發展基金中安排一定數量資金用于補充政策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資本金,使其盡快逐步擴大到應有的擔保額度。二是積極推動組建會員制擔保機構。會員制擔保機構是由多家企業共同出資成立,并主要為出資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的擔保機構,是一種封閉式的、非盈利性的、風險較低又能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擔保組織形式。結合實際,積極引導、組織成立各種類型的會員制擔保機構。政府對組建會員制擔保公司給予一定的啟動資金支持,并對其注冊資本金按銀行基準利率實行一定的貼息補貼。三是加快商業性擔保機構的發展。商業性擔保機構是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商業性信用擔保機構可由企業、社團、自然人等出資設立。組織形式可以是企業法人、事業法人、社團法人。擔保機構按《公司法》、《社團登記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辦理注冊登記手續。各級各部門要大力引導和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擔保領域,鼓勵引導民營擔保機構、外來投資擔保機構健康發展,形成各類擔保機構相互補充、平等競爭、有序發展的擔保格局。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業間接融資體系
一是要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化步伐,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各大型國家商業銀行要轉變觀念,理解中小企業合理融資的心情。在確定貸款扶持的對象上,要徹底摒棄所有制歧視、行業歧視和規模歧視,盡快樹立現代營銷意識,努力發現、培育和選擇符合條件的借款客戶和貸款項目,只要具備信譽好、經營優、效益好的條件,不論規模大小,不論國有民營,都應一視同仁予以支持。要積極進行信貸體制改革,建立有利于中小企業融資的信貸體制和激勵機制。目前信貸管理體制權限過于集中,貸款審批程序嚴格而又復雜等情況嚴重地束縛了基層銀行的經營。因此,改革信貸管理體制,已成為疏通國有銀行與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重要一環。二是要積極發展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目前一些商業銀行已設立中小企業信貸部,但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難以承擔起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任,一些地區性的中小銀行具有經營靈活、地利及人緣等方面的優勢,特別適宜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正是由于中小銀行在為中小企業服務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從而應當成為中小企業的主導服務機構。從長遠來看,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就要考慮扶植中小銀行,包括市外的金融機構進入拓展業務,以充分滿足中小企業在發展中的融資需求。
(四)積極引導、規范民間借貸資金
有的中小企業由于在銀行無法借貸資金,或者是雖然能夠借貸,但由于要扣除風險金等,企業實際獲得的資金較少,又或者是因為銀行或擔保機構審批程序太慢,而企業又在短期內急需資金等情況,部分中小企業轉而尋求民間借貸。民間借貸雖然對企業來說利率較高,但它獲得的時間短,金額足,近年來頗受廣大中小企業的青睞。但同時民間借貸又不在政府的監管之下,風險較大,成為引起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之一,所以政府一定要為其建立合法的平臺(成立咨詢公司等民間資金借貸中介公司),以積極引導、規范民間借貸資金。
- 上一篇:反走私綜合治理會上的講話稿
- 下一篇:城區交通道路情況調查報告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