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豬病瘟疫情況調研

時間:2022-06-30 03:51:00

導語:有關豬病瘟疫情況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關豬病瘟疫情況調研

鑒于目前豬病形勢比較嚴重,從月份開始零散發病,至今已對部分中小型豬場造成較大損失。對此,畜牧協會生豬產銷分會秘書處及時安排部分專家分片調查,并于20日召開座談會,對當前的發病情況、預防治療措施進行了交流和座談研討。會議由曲萬文秘書長主持召開,各一線專家對自己所掌握的情況進行匯報并對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展開熱烈討論。現將本次會議紀要如下:

一、當前疾病的基本概況

1本次疫病的主要流行特點及臨床癥狀

主要是新上豬場及散養戶發病,到江蘇等地外購豬的豬場發病最早,也最為嚴重。

發病情況:突然發病,食欲減退,發病后1-5天豬群感染面擴大,發病率30%-100%,死亡率10%-50%。防疫比較好的豬場,發病較慢,零星發生,病程7-15天,經常規治療部分在20天左右恢復。

臨床癥狀:發病初期發熱,精神沉郁,不食,被毛粗糙,體溫升高至40.5-42℃,皮膚發紅、發紺,還有的發白;個別有神經癥狀,有的四肢不能站立,關節腫脹,跛行。咳嗽,呼吸困難,腹式呼吸,喜臥扎堆,打噴嚏、流鼻涕,眼結膜潮紅。有的拉稀糞,有的拉干糞,部分尿液呈黃褐色。不同階段豬均有發病死亡現象,母豬流產、死胎。死亡母豬脊背出血,耳朵呈深紫色,配種率降低。后備母豬和青年母豬死亡率較高,公豬死精。保育豬死亡率最高,個別場高達90%,且速度快,也有些是一過性發病,死亡率40%左右。另外,還有青年母豬或育肥豬有嘔吐癥狀,吐出黃色粘液,仔豬糞便腥臭,相當部分豬有明顯的附紅細胞體病癥狀。30-100斤的豬易發病并造成死亡現象。

剖檢病變:肺部病變嚴重,腎臟腫脹出血,肝臟腫脹,膽汁變綠,稀薄,部分心包積液、胸腔積水,腸粘膜出血。

2實驗室檢測情況

據某實驗室對109家豬場的送檢的1190份的血樣進行了檢測。這些豬場包括:30-100頭母豬場57家,100-150頭母豬場34家,150以上18家。檢測數據顯示:豬瘟抗原檢測陽713份,占59.9%;藍耳抗體陽性(未注射疫苗)581份,占48.8%;流感抗體陽性777份,占65.3%;附紅細胞體陽性1085份,占91.2%。

細菌檢測:主要細菌包括鏈球菌、巴氏桿菌、副豬嗜血桿菌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藥敏試驗表明敏感藥物很少,頭孢噻呋鈉、環丙沙星、強力霉素較敏感。

發病以混合感染為主。其中:豬瘟、藍耳病毒、鏈球菌和附紅細胞體占12家;豬瘟、流感病毒、附紅細胞體和鏈球菌占7家;藍耳病毒、流感病毒、附紅細胞體和鏈球菌占57家;豬瘟、藍耳、流感、鏈球菌和附紅體占33家。

二、對發病原因的調研分析

可能的發病原因包括:一是與年相似的病原從南方逐年遷延至我省。二是有些新上豬場,飼養管理技術薄弱,特別是豬瘟、偽狂犬病等重要疫病防疫不到位。二是前一段時間玉米價格上漲,有些豬場采用霉變玉米作飼料。三是季節交替,全天溫差加大,舍內溫度控制不好,尤其是保育豬至今還沒有采取保溫措施,造成豬群應激加大,免疫降低,抗病力低下,容易發病。四是舍內蚊蠅較多,蚊子叮咬也是造成疫病傳播的一個重要原因。五是對病死豬處理不規范、不徹底,傳染源持續存在,給養豬業造成極大的威脅。

綜上所述,專家組認為:現階段的疫病不是新發病,主體還是以豬瘟、藍耳病、圓環病毒這幾個老病毒感染發病為主,伴有鏈球菌、大腸桿菌、副豬嗜血桿菌、巴氏桿菌等細菌性疾病和附紅細胞體混合混染和繼發感染,環境氣候條件及飼養條件的改變促進了疫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