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局數字化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1-31 05:08:00
導語:廣電局數字化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大指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廣播電視是我國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好的信息載體,加快我市廣播電視的數字化發展,對于推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我市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實現廣播電視數字化成為世界潮流和發展趨勢
(一)世界各國高度重視廣播電視數字化發展。
美國地面衛星數字電視已基本覆蓋全國,覆蓋率達99%,衛星數字電視用戶超過1500萬,有線電視已完成光纖化、數字化改造,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超過2000萬,數字電視用戶已占總戶數的42%,宣布2006年關閉模擬電視;英國有家庭2500萬戶,已有1100萬戶實現了電視數字化,其中衛星數字用戶700萬,有線數字電視用戶200萬,地面數字電視用戶超過200萬,數字電視用戶占總戶數的44%,計劃兩年內達到90%以上,宣布2010年關閉模擬電視;芬蘭數字電視覆蓋人口已達到90%以上,計劃2005年達到100%;不少國家已宣布關閉模擬電視時間表,澳大利亞計劃在2005年,加拿大計劃在2007年,韓國計劃在2010年,日本計劃在2011年。
(二)我國大力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發展。
中央領導非常重視廣播電視數字化發展。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必須緊密結合現代傳媒的發展,根據人們接受信息途徑發生的新變化,探索運用高新技術拓展宣傳思想工作的新手段。2004年6月21日,總理在青島視察有線數字電視時,對通過增加服務、增加收費推動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明確要求加快在全國的推廣普及。2004年1月11日,李長春同志視察了青島有線電視,他指出“青島有線電視數字的做法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不僅為廣大觀眾提供優質的廣播影視節目,而且為政府、為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形成一個多媒體信息平臺,…………要召開會議,推廣青島經驗,加快數字化步伐”。黃菊、劉云山、曾培炎、陳至立等中央領導對廣電數字化也作過許多重要的批示和明確的指示,要求把廣播電視數字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全國文化發展綱要和國家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國務院2004年工作要點明確要求加快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工作。黨中央、國務院對廣播電視數字化的高度重視和重要指示,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國家廣電總局提出,到2005年實現臺內電視數字化,到2008年,實現省會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廣播電視數字化,2010年全面實現數字廣播電視,到2015年停止模擬電視廣播。省局提出,到2005年,武漢、黃石、襄樊、十堰、荊州、宜昌、和部分經濟發達的縣市完成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2008年,其他市州(除25個國家貧困縣市外)完成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到2010年,全省完成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停止模擬電視播出。截止目前,我省武漢、黃石、十堰、襄樊、宜昌、荊州、孝感等市已開通有線數字電視。
(三)我市電視數字化發展狀況。
廣播電視數字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節目的數字化、網絡的數字化、傳輸的數字化和接收的數字化。目前我市,一是實現了節目制播的數字化。2003年,市電視臺投資300多萬元,實現了節目制作、硬盤播出系統的數字化;二是實現了網絡的光纖化。2001年—2004年,市網絡公司和各縣市區網絡公司投資5000多萬元,建起了市—縣市區—鄉鎮的光纖網,進行了城區、縣市區城區和大部分鄉鎮的光纖化改造,為全市廣播電視數字化發展創造了條件。但目前我市與全國、全省數字電視發展狀況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一是傳輸的數字化。目前我市還沒有建立數字電視傳輸平臺,只能傳輸模擬電視節目;二是接收的數字化。用戶電視機+數字機頂盒便能實現接收的數字化,但由于我市數字電視傳輸平臺未建起,數字機頂盒無法使用,我市目前尚沒有數字電視用戶。
二、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發展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廣播電視數字化,是推進國家信息化從而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最新增長點。
黨的十六大強調指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收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廣播電視是國家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目前擁有5億多臺收音機,4億多臺電視機,平均每個家庭擁有1.5臺以上收音機,1臺以上電視機。電視數字化,將使我國每個家庭的電視機從單一的電視節目用戶終端轉變成一個集公共傳播、信息服務、文化娛樂、交流互動于一體的多媒體信息終端,從而使每個家庭步入數字化、信息化,這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信息化的廣泛基礎和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所謂“信息化”,是指社會經濟的發展從以物質與能量為經濟結構的重心,向以信息與知識為經濟結構的重心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采用現代信息技術裝備國民經濟部門和社會各領域,就會極大地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家庭進入數字化、信息化后將帶來城市的現代化和社會的信息化,從而帶動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快速增長。廣播電視數字化,能夠促進信息產業、民族工業和文化產業、內容產業的發展。據有關部門預測,電視數字化需要的機頂盒將形成上萬億元的市場,能夠傳輸500套節目的容量,將帶動巨大的節目制作、文化消費市場,從而拉動內需,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
(二)廣播電視數字化,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最佳切入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一是對節目的要求,不僅要求看得更多,而且要求看得更好,不僅要求有公共服務類的節目,而且要求有對象化、個性化的節目;二是對信息的要求,不僅要求有新聞信息,而且要求有生活信息、市場信息、政務信息;三是對娛樂的要求,不僅要求觀看娛樂節目,而且要求參與娛樂節目;四是對社會的要求,不僅要求有單向的接受服務,而且要求有雙向的互動交流、互動服務。
目前我市的電視仍停留在僅僅提供單一電視節目的模擬時代,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個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別是我市絕大部分農民只能看到1—2套信號低、效果差的電視節目,且看不到本地電視節目,還有相當一部分的農民看不到電視、聽不到廣播。廣播電視的數字化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個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電視數字化,不僅擁有數字電視平臺,可以提供近500套高清晰數字電視節目和廣播節目,而且還擁有信息平臺、電子政務平臺、電子商務平臺等,可以提供多媒體信息和多功能服務。由此可見,電視數字化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最佳選擇。
(三)廣播電視數字化,是推進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實現政府服務公眾的最好結合點。
黨的十六大指出:“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當前,全國各地都在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02]17號文件精神,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我市是湖北省電子政務建設試點示范城市,按照《市電子政務建設總體設計方案》的要求,投資1500多萬元的我市電子政務第一期工程建設項目基本竣工。
電子政務建設的重點在政務,建設目的是為了應用。但目前我國人均擁有的電腦比例并不高,家庭擁有的電腦比例很低,農村家庭擁有的電腦更少。以我市為例,全市家庭電腦1萬臺,家庭普及率為0.125%。電腦擁有量的低比例,使我市政府實施的電子政務的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市電視家庭擁有量則不同,城市家庭普及率為130%以上,農村家庭普及率接近100%。加快推進電視數字化,使每臺電視機都變成家庭多媒體信息終端,就能夠讓每個家庭通過電視機既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電子政務服務,又能更多地了解政府,更好地監督政府,以實現電子政務應用與服務的最大化。
(四)廣播電視數字化,是促進廣播電視事業和產業發展的最強支撐點。
我國已基本建成了固定與移動并存、地面與空間互補、覆蓋全國、通達世界的公用電信網,實現了由人工向自動、模擬向數字的跨越式轉變,長途傳輸、本地交換、移動通信全部實現數字化。數字化推動電信行業高速發展,我國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用戶都超過了2.5億,通信業務年收入5000多億元(僅短信收入就有200多億元)。我市通信業發展迅猛,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用戶均已超過25萬戶,年業務收入超過2億元。由于我國廣電沒有實現數字化,技術水平、網絡水平仍停留在僅能提供少量電視節目,服務方式單一,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廣播電視的發展空間在不斷縮小。全市有線電視用戶不足20萬戶,年業務收入3000萬元左右。廣播電視數字化是廣電部門生存的需要,是拓寬發展空間、促進廣播電視事業和產業發展的迫切要求和最好途徑。我市約80萬戶,在近二、三年內,推進我市現有的20萬戶城鎮有線電視向數字電視轉換,新發展農村數字電視用戶20萬戶,達到總戶數的一半,即40萬用戶,不僅可以推動我市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為全市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廣播電視節目和多功能的服務,而且可以推進我市廣播電視產業發展,實現數字電視業務收入過億元。隨著用戶的進一步擴大,多功能服務功能的進一步增多,數字電視的經濟效益會穩定持續提高。我們要站在廣電生存和發展的高度,站在拓寬輿論陣地、滿足群眾需求的高度,站在推進國家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來充分認識電視數字化,大力發展數字電視。
三、推進我市廣播電視數字化發展基本思路和主要對策
針對我市電視數字化嚴重滯后的狀況,為了適應國際、國內電視數字化迅速發展的趨勢,發揮電視數字化的重要作用,市廣播電視局決定,計劃投資500多萬元搭建我市數字電視傳輸平臺和無線數字電視發射平臺,確保年底前建成,以抓緊推進我市廣播電視數字化發展。
(一)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必須堅持統一規劃,積極推進的方針。
當前,廣播電視正處于由模擬向數字整體轉換的關鍵時期。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必須按照廣電總局提出的:“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積極推進、分步實施”的24字總方針和“有利于黨的喉舌作用的發揮、確保政令暢通,有利于廣電事業的發展,有利于加強管理、保證信息安全,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利于方便用戶、服務用戶”的5條“有利于”原則來進行。
1、加快電視數字化傳輸平臺建設。今年內,市里統一建設數字電視傳輸平臺(包括管理服務平臺、節目集成平臺),在京山、沙洋、鐘祥、屈家嶺建設數字電視分前端傳輸系統;通過一個數字電視傳輸平臺,有線數字電視傳輸、無線數字電視發射兩種方式,使我市近期實現城鎮有線數字電視傳輸60套廣播電視節目,農村無線數字電視發射36套廣播電視節目,同時實現生活信息、股市信息和電子政務信息等多功能服務,以后逐步增加廣播電視節目和多功能服務項目。
2、大力推廣數字機頂盒。制訂《市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實施方案》,采取行政推動和市場運作的方式,大力推廣普及數字機頂盒,力爭2006年內實現全市有線數字電視的整體轉換,2007年關閉模擬電視,并在農村積極發展無線數字電視用戶,更好地解決農村看電視難、聽廣播難、接受信息難的問題。
3、積極拓展多功能服務。有計劃地不斷增加數字電視節目傳輸內容,新增視頻點播、電子商務等服務項目,同時完善生活信息、股市信息和電子政務信息等,并積極推進雙向互動,實現網上辦事等多功能服務。進一步發展用戶,為做強做大我市數字電視,為促進我市經濟和社會、城市和農村、部門和家庭的信息化做出貢獻。
(二)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必須以信息化為目標,以服務為根本。
電視數字化發展必須與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融為一體,與我市的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需求融為一體,與我市城市信息化、現代化和家庭信息化融為一體,以信息化為目標,以服務為根本,使數字電視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新的橋梁和紐帶,成為家庭通向社會的新的窗口和平臺。我們不能把數字電視簡單地視為數字電視節目,更不能錯誤地認為只是付費電視。電視的數字化發展,一是要增多廣播電視節目,讓公眾享受到更加豐富、更高清晰的廣播電視節目服務;二是增加信息內容,讓公眾在家庭能夠接受到生活信息、政務信息、商務信息等多種信息服務;三是增加服務項目,讓公眾足不出戶能夠通過互聯網進入萬千世界,可以向政府部門投訴、求助、咨詢,并辦理證件,繳納稅費等。
(三)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重點是普及推廣,關鍵在整體轉換。
推進電視數字化,難點不是技術,而是普及。我市電視數字化設計的一個數字平臺、兩種傳輸方式的方案,通過對有線電視用戶的有線數字傳輸,對廣大農村用戶的無線數字發射,能夠讓更多的人民群眾享受電視數字化服務。推進電視數字化,難點不在傳輸平臺建設,市州數字電視傳輸平臺建設投資一般只需500萬元左右。難點在推廣數字機頂盒,由于數字機頂盒價格比較昂貴,每臺機頂盒需600元左右。現有的全市有線電視用戶20萬戶,整體轉換成數字電視,需投入機頂盒資金1.2億,其中城區有線電視用戶5萬戶,需機頂盒費用3000萬元;如果新發展農村無線數字電視用戶20萬戶,仍需投入機頂盒資金1.2億元。從全國各地電視數字化發展的經驗教訓看,推進電視數字化,關鍵在整體轉換,單純依靠賣機頂盒,靠推銷境外電視和視頻點播節目的方式,就不可能普及數字電視,不普及數字電視,就不可能盡快地充分發揮電視數字化的作用,更好地實現電視數字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只有通過由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的整體轉換,才是實現電視數字化的根本出路。
(四)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必須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
十屆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繼續實施對國民經濟發展有深遠影響的數字電視、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系統等重大技術工程。”廣播電視數字化是促進社會信息化、現代化的“信息工程”,是推動政務公開、為民服務的“陽光工程”,是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民心工程”,這無疑是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工程。數字電視工程的實施,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要把廣播電視數字化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納入全市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納入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加強政治領導、行政推動、資金扶持和政策支持,重點是解決普及機頂盒、推進整體轉換的措施和方法,如制訂電視數字化整體推進、關閉模擬電視時間表,給予財政補貼或貼息貸(借)款的資金支持,核定成本、調整安裝費和收視費、減免稅收等政策支持,支持單位列支公益金給予補足,政府補貼低收入人群等,大力支持和推動廣播電視數字化,通過電視的數字化,帶動家庭的信息化,實現城市和農村的信息化。
廣電部門要在政府的主導下,積極進行市場運作。
一是宣傳發動。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電視數字化,宣傳機頂盒,讓百姓家喻戶曉,了解數字電視、了解數字機頂盒。
二是需求拉動。要把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推進電視數字化的根本目的,讓百姓真正享受到電視數字化的多樣化、個性化的優質服務。
三是發展帶動。要把電視數字化作為信息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來發展,切實加大產業開發力度,既要發展數字化電視用戶,又要努力擴大影視、信息和本地化服務等業務,以增量發展帶動電視數字化。
四是市場驅動。推動電視數字化,必須跳出自我滾動發展的傳統思路,要充分利用社會的力量,采取靈活的方式吸納社會資金,充分借助市場驅動的作用,加快電視數字化發展。
五是上下聯動。數字電視是一項系統工程,現行的“條塊分割、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勢必阻礙數字電視由發射到接收整個系統工程的發展,全市廣電行業必須進行體制創新,建立符合電視數字發展和運行的新機制;必須統一行動、上下聯動,才能有效利用資源,避免重復建設,才能加快全市電視數字化進程,才能把我市的廣播電視做強做大,為全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做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提高高校領導行政管理能力對策
- 下一篇:自治縣衛生院職員招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