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園林工廠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11 02:35:00

導語:生態園林工廠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園林工廠建設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20余年高速的工業化進程以后,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我國的基本國情已經從農業大國轉為工業大國。工業用地成為城市用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樣大的一片土地上如何進行綠化對于城市景觀的改善以及城市的發展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建設生態型的工廠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是建設生態工作是一個具有前瞻性和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我國在生態設方面是剛剛起步,這還需要我們依靠科學不懈努力才能夠實現。

一、城市工廠綠化中存在問題

工業是城市中最活躍的組成要素,現代工業生產的發展是許多新城市形成和舊城市擴建的前提,工業在城市中的布局影響著整個城市功能性質和發展方向,同時影響著城市的環境和面貌。工業用地一般占城市用地的20%-30%,對于工業城市還會更多一些,工礦企業綠地規劃有其特殊性,目前主要集中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點:

1.可用綠化用地面積小。工業生產需要一定的設備,大量的廠房,集中的管線;工業生產的原料、燃料、產品需要倉庫堆場;工業生產依靠便利的交通,道路、鐵路占有很大的面積,往往能提供綠化的用地很少。

2.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制造業對環境的破壞是十分巨大的,工廠在生產過程中常常會排放出各種有害氣體、粉塵、煙塵使空氣、水、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防污控污是我們面臨的巨大難題,但是許多的領導在利益的驅使下很難以科學的技術進行管理,使得污染更加嚴重。

3.盲目跟風,不切實際。許多的工廠沒有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制訂符合本廠性質的規劃方案,而是機械化的模仿,比如曾經風行一時的“草坪熱”“開墻破綠”“假綠化”等,最終導致的是病態的發展,既勞民又傷財。

4.缺乏科學的發展觀。一些工廠固守陳規,把種樹添草就當作是綠化當作是生態,仍保持著“見縫插針、見縫插綠、找縫插綠”的老思想,弄的東一塊西一塊仿佛斑禿一般。

二、生態工廠及其功能

所謂生態工廠指的是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所建立的工廠綠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的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之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陽光、空氣、水分構成穩定的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生態良性循環的工作環境,并且通過綠色植物調節生態平衡提高綠色環境的保健休養功能,為人們提供具有藝術水平更高層次的文化休憩空間。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園林綠地不論在規模和功能上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日本山崎對綠地功能作了四個分類⑴心理功能⑵防災功能⑶衛生功能⑷保健功能。而工廠企業綠化除了具有一般綠化所具有的功能外,還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1.美化環境。工業生產在創造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一定要努力建設精神文明,工廠整個廠區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植物以其優美姿態、斑斕色彩襯托工廠中的建筑物、構筑物,是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有機結合。同時綠化也可以反映出工廠管理水平和工人的精神風貌,對外可以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2.改善環境。工業發展一方面給社會帶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另一方面也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帶來巨大的破壞,使環境遭到污染,有的甚至造成災難,從某種意義上講工業是城市最大的污染源。所以我們更要注重工廠中的綠化,通過綠化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吸收有害氣體、吸收放射性物質、吸滯粉塵、減少噪音、并且可以調節和改善小氣候。

3.創造經濟效益。工廠良好的綠化可以獲得直接的經濟價值和間接的經濟價值。工廠可以結合生產種植果樹、油料以及藥用植物,比如可以種植一些牡丹、芍藥、連翹既可以觀賞又是貴重藥材,可以給工廠創造物質財富,這是一種直接的經濟效益。由于環境的美化,使職工身體健康,精神振奮,發病率降低,出勤率提高,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是一種間接的經濟效益。

三、加強生態工廠建設的建議

工廠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難題,目前以研究人類與自然間的相互作用及動態平衡為出發點的生態工廠設計思想開始形成并迅速發展。美國等發達國家通過研究形成不同的傾向⑴自然式設計,立足于原始地形地貌,以傳統的方法建設植物群落從形式上表現自然⑵保護性設計,對區域生態因子和生態關系進行科學的研究分析通過合理的設計減少工廠對環境的破壞⑶恢復性設計,在設計中運用種種科技手段來恢復已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縱觀近代西方生態設計思想的發展,我們也應當探討適合我國國情的方法,解決在生態工廠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建國以來中國工業企業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是中國國民經濟恢復階段,這個時期工廠綠化屬于整修維持現狀階段;60、70年代是一個較快發展階段,工廠采取“見縫插綠”精神;80年代系統的總結經驗提出生態工廠建設;90年代至今生態工廠建設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出現許多的生態產業園。

我國制定的建設生態工廠的目標為:提高綠地率和綠視率,提高單位面積的植物葉面積指數,充分利用植物的合成分解作用提高循環能力,提高景觀質量,發揮園林綠化的多種功能,達到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相互統一,從而創造出無污染、無廢物、高能效、優美文明的現代工廠的生態環境,更好地為生產、為職工健康服務。如何實現目標,建設生態工廠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合理布局,聯成系統。將園林綠化納入工廠的總體規劃,做到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形成點、線、面結合。工廠一般面積較大,功能分區較多,主要分為廠前區、生產區、休息區、交通、倉儲用地等,對于不同功能區,我們在規劃設計過程中注意因地制宜,統一安排,統一布局,減少建設中的種種矛盾,在視線集中的地方、有污染的地方進行重點布置,起到烘托主體的作用。對于工廠中的大量道路、管線、河流以及防護林的綠化在布置時注意連續性和流暢性,同時避免過于單調。結合重點與帶狀地形的綠化開辟游園,形成綠化面,通過各種觀賞植物、園林建筑、園林小品、道路鋪裝、水池等的合理安排,形成優美自然的工作休息環境。

2.形式多樣,注重特色。生態工廠建設追求生態效益與藝術效果的完美結合,不同的企業應當結合本企業特色從景觀、生態、人的心理、生理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創造形式多樣生態群落。以上海寶鋼為例該公司根據各區域的不同特征建立了觀賞型植物群落、生產型植物群落、知識型植物群落、人文型植物群落、保健型植物群落,逐步使綠化轉為生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