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人才隊伍構建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03 09:02:00
導語:供銷人才隊伍構建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是供銷合作社系統參與市場競爭的根本保證,是供銷合作社發展的有力支撐。新形勢下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黨管人才的需要,是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政府關于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需要,是促進供銷合作社長遠、健康、科學發展的保證。
一、我市供銷人才隊伍現狀
截止2010年底,我市供銷系統縣以上機關從業人員87人,縣以上法人企業從業人員1251人,漁農村基層社從業人員270人。擁有高級職稱13人,中級職稱105人,初級職稱71人,專業人才占總數11.75%;大學本科以上26人,大學專科以上195人,占總數的12.13%;46歲以上692人,占總數的43.03%。全市供銷系統人才隊伍呈現“一高三低”的狀況,即人才隊伍年齡高,文化素質低,專業技能低,開拓經營型、復合管理型、農技服務型人才緊缺。
二、當前供銷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才隊伍老齡化,亟需新鮮血液。人才隊伍老齡化成為我市供銷系統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無論是機關與企業人員普遍處于老化,其中市社機關平均年齡52.36歲。人才隊伍老化直接導致學習創新能力和觀念更新動力的缺乏,部分管理者的管理方式跟不上形勢需要、管理需要和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長期以來由于體制機制的原因,供銷社人員只出不進,人才青黃不接,合理的人才梯隊形成困難,迫切需要培養優秀的年輕人才。
(二)思想守舊,跟不上形勢的需要。隨著供銷社改革發展的深入,各級供銷社基本完成了轉體、轉制,社機關、基層供銷社、社直屬企業等工作職能以及方式方法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國家、省和市相繼出臺了有關供銷社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文件,對“十二五”期間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的供銷社改革發展明確了方向與任務,為各級供銷社發展帶來了良好發展環境,群島新區建設更是為供銷事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但是仍有一些干部職工還存在著安于現狀、不求進取的思想,學習意識、效率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不強,在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上的精神不夠振奮,動力不夠足,辦法不夠多,步子邁得還不夠大。對如何深化新時期供銷工作,如何增強新時期供銷人的主人翁意識,主動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缺乏足夠的認識,對如何進一步開拓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大膽的探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供銷社改革發展、工作地位和社會的美譽度。
(三)企業管理人才隊伍出現斷層。自1996年起全市各級供銷社進行了整整10年的體制改革,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原先機構龐大,包袱沉重,人員過剩,經營虧損的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但是企業解體、干部職工身份置換也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企業經營管理班子年齡老化,而新生的管理人才隊伍卻還不足以形成支撐企業發展的核心力量,人才斷層現象充分暴露。企業經營管理、法律咨詢和合作經濟理論研究等方面的人才缺少,尤其是能夠熟練掌握和操作運用現代經營業態、現代流通方式、現代管理手段的高素質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亟需培養一批懂經營、善奉獻、敢擔當、求創新的企業經營管理核心骨干力量。
(四)專業人才和漁農村實用人才嚴重缺乏。全市基層供銷社和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大多數在45歲以上,年齡結構老化,文化水平低、專業人才匱乏,干部職工隊伍的狀況與新時期發展供銷社事業的要求不相適應,人才短缺成為基層供銷社改革發展的一大“瓶頸”,制約著農業產業化經營和“三社一化”的發展。領辦專業合作社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但真正能適應專業社運作和發展的專業人才卻寥寥無幾,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加快人力資源開發和農村實用技能人才培養,全面提高供銷社從業人員素質,已成為漁農村職業培訓十分緊迫的任務。
三、加強新形勢下人才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是要充分認識加強供銷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全市供銷社系統已經進入改革發展新階段,突破人才對事業發展的制約瓶頸,已成為當前我市供銷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國發[2009]40號、浙政發[2010]46號和舟政發[2011]43號文件已經對對供銷社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大力實施“人才強社”戰略,抓好培養、引進、使用、激勵人才各項工作,扎實推進社有企業出資人代表、經營管理者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形成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選人用人機制。新時期發展的競爭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才的競爭,抓住了人才,就是抓住了科技與創新,抓住了未來發展的預期,抓住了堅實的發展基礎,所以,必須要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定位在“第一資源”和“第一生產力”上,牢固樹立新型人才觀,充分認識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切實增強對人才隊伍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是要實施素質提升工程,著力提高供銷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結合當前開展的干部職工素質提升工程,重點要加強“三支隊伍”建設。一是著力加強機關隊伍建設,堅持抓班子、強中層、帶隊伍,以當前開展的“解放思想,兩創四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加強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倡導敬業、實干、團結、高效的工作作風,營造干凈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圍,保持只爭朝夕、開拓創新,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完善中層干部工作績效考核制度,充分發揮中層干部的骨干作用。二是著力加強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和培養各類經營管理與專業技術人才,選派優秀年輕干部掛職鍛煉,不斷優化干部職工知識和年齡結構,創造平臺加強職業培訓,進一步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班子戰略規劃、資本運作、市場營銷、風險控制、企業文化建設等能力建設。三是著力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協會管理人才建設,通過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以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為目標,合理設置教育培訓,逐步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加強漁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以服務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多形式、多途徑地開展“新網工程”急需人才、漁農民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社組織帶頭人等漁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漁農村急需專業實用人才,為漁農村產業化發展與“三社一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要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創新人才引進選拔模式。要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建立健全引進人才和引智的制度。對系統外部而言,就是要堅持樹立開放辦社、人才興社的思想,以識才的慧眼、用才的氣魄、聚才的方法,積極吸收領軍人才加入供銷隊伍,通過引進一個人才,帶出一個團隊,發展一個優勢項目,實現一個新的突破。對系統內部面言,是要運用多方平臺全面培養一支眼界寬、胸襟寬、知識面寬、整合資源能力強的具有“三寬一強”素質的干部隊伍,與高校、職院聯合,圍繞供銷社人才需要求特點,度身量制,創造多功能的職業教育平臺,培育更多的年輕優秀人才成為傳統業務的行家里手和掌握現代科技知識、領軍行業的復合型人才。完善崗位設置和崗位職責,嚴格獎優汰庸、倡勤罰懶的績效考核,建立健全人才考評體系,優化人才考評機制。實現人才評價從一元標準向多元標準轉變,從重學歷資歷向重能力業績轉變,促進供銷人才隊伍健康發展。
四是要營造人才隊伍培養的良好環境,儲備建立優秀的人才后備力量。浙政發[2010]46號、舟政發[2011]43號文件對加強供銷社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要認真落實和做好縣及縣以上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工作,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上級社對下級社工作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與績效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管理者和經營者的積極性,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和高校畢業生到基層社、綜合服務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并對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有系列優惠扶持政策。要以此為依據,吃透精神,結合實際,積極爭取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把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為供銷社實施“人才強社”戰略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加強供銷后備人才隊伍力量儲備,重點把握各類后備人才的年齡、文化程度、知識結構和實際工作能力。強化實踐鍛煉,對長期在一個部門、一個崗位工作,經歷單一的企業人才,要有計劃的實行交流或輪崗鍛煉培養;對經過一段時間鍛煉,德才兼備,有發展潛力的后備人才,要“壓擔子”及時放到綜合崗位或其他重要崗位上進行鍛煉培養。對后備人才要實行嚴格地、動態地管理,堅持優勝劣汰,及時調整充實,確保供銷人才隊伍的數量、質量和活力,為供銷社長遠、健康、科學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 上一篇:平面設計白褲瑤族服裝元素運用
- 下一篇:主任在供銷社兩創四敢動員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