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婦女網格化管理調查匯報

時間:2022-05-03 11:14:00

導語:基層婦女網格化管理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婦女網格化管理調查匯報

“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是繼漁農村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機關干部“進家庭、知民心、暖人心、促發展”活動之后的又一重點工作,可以說三者之間有著相互補充、相互完善、相互推進的作用。2008年10月,按照縣委統一部署,鄉3個漁農村社區實施了“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積極探索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新模式,整合社區各類資源,凝聚社區共同利益,營造了社區良好環境。

婦女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鄉婦聯按照“黨建帶婦建,婦建助黨建”的原則,主動參與“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進一步深化婦女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在原有婦聯組織模式的基礎上,著力在自發性的群體組織建設上下功夫,不斷擴大婦女群眾的聯系面,有效推進了婦女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全鄉基層婦女參與網格化管理現狀

(一)基本情況

鄉下轄3個社區,7個行政村,現有在冊戶數3072戶,總人口8488人。在“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中,我們以社區為網格片區,基本按照以100—150戶左右為一個網格單元里,把全鄉3072戶家庭進行合理劃分成27個網格,每個網格又以15—20戶為單位劃分若干個小組。目前,全鄉共有服務團隊人員197名,涵蓋了鄉鎮干部,社區(村)干部、婦女骨干、捕撈一線養殖代表、黨小組長、優秀聯戶黨員、社區醫生、教師、民警、漁農村鄉土實用人才,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基層組織服務體系,為實現點對點、面對面的為群眾提供多元化服務打下了基礎。

在“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中,平均每個網格單位配備了3-5名基層婦女,參與服務團隊的基層婦女共112人,其中機關女干部14人,企事業單位女職員13人,社區、村婦女干部22人,婦女代表35人,基層婦女28人。參與網格化管理的社區、村婦女共85人,其中黨員21人,占24。7%,參與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的17人;小學學歷17人,占20%,初中學歷52人,占61.2%,高中及以上學歷16人,占18.8%;50歲以上11人,占12.9%,35-50歲54人,占63.5%,35歲及以下20人,占23.5%。從年齡結構看,中、青基層婦女代表占87%;從學歷層次來講,初中及以上學歷者占了80%。由此可見,她們文化素質相對較高、思想相對較活躍,更有利于在宣傳教育、溝通交流、協調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是深入家庭,了解民情。在“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開展之初,首先從社區、村入手,參加服務團隊的基層婦女深入家庭進行調查摸底,了解掌握所聯系每戶群眾的家庭、經濟、住房、就業、健康等一系列基本情況,目前全鄉3073戶群眾8410人的戶籍信息、845人的外來人員的暫住證檔案、222名漁農村黨員的黨建檔案、2122個育齡婦女的婚事檔案、40名“兩勞”釋放人員歸正檔案的信息已全部采集完畢,真正實現了數據完善、信息共享、情況準確且的目標。

二是因地制宜,宣傳動員。組團婦女通過全范圍地走訪、發放聯系卡等形式,提高網格化管理工作的群眾知曉率。充分網格化管理平臺,以日常串門、拉拉家常代替單一的定期上門聯系,第一時間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及黨政各項中心工作,諸如介紹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計劃生育、低保、社保等相關政策,開展文明禮儀、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等宣講活動,動員群眾積極參與環境衛生整治、小康社區創建等工作,積極充當起群眾思想工作者、精神文明傳播者、和諧社區締造者。

三是上門服務,為民解憂。根據入戶掌握的民情、群眾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為群眾提供服務,開展矛盾調解、扶貧幫困、義工服務等惠民工作。在預防和抗擊今年8號臺風“莫拉克”工作中,組團婦女主動進村入戶,向網格內居民宣傳臺風動態、臺風危害和防御知識,并積極投入到抗臺工作,從而使臺災損失減到最低。到目前為止,通過基層婦女參與“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幫助群眾解決各類問題325件,其中城建環保類67件、社會事務類143件、困難救助類的59件、經濟發展類的25件、其他類的31件等。

四是帶頭示范,倡導文明。圍繞“小康社區”、“和諧社區”、“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創建工作,組團婦女帶頭表率、以身作則,服務群眾的同時去感染群眾,潛移默化地提高社區群眾的整體素質,營造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圍。她們帶頭參與“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申報評選工作,積極爭當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的典范。今年龍泉社區啟動“環境改變生活”主題實踐活動,她們帶動社區家庭衛生整治、素質培養、文化建設三個方面大展手腳,為全面推進小康社區工作推波助瀾。

(三)基本經驗

一是抓網絡強覆蓋。在原有婦聯組織模式的基礎上,著力在自發性的群體組織建設上下功夫,積極構建“1+X”婦聯組織形式,讓更多漁村閑散婦女骨干作為基層婦女組織的補充力量,進一步擴大了婦女群眾的聯系面,讓基層婦女在全鄉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帶頭和帶動作用。

二是抓活動促輻射。針對不同社區、不同家庭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開展分類管理服務工作,避免這項工作形式化、走過場。譬如龍泉社區抓住今年小康社區創建契機,開展以“環境改變生活”為主題,以“改漁村面貌”、“樹漁村新風”、“促漁村和諧”、“強漁村經濟”為主線的主題實踐活動,通過網格化管理工作動員廣大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三是抓服務增凝聚。以“群眾所求,我有所應”為宗旨,扎扎實實為網格居民辦實事,幫助聯戶群眾解決生活中的“急、難、愁”問題,讓廣大群眾在被服務、被幫助中接近、理解、支持網格化管理工作,從而實現組團婦女自身的價值和發展,也擴大婦女組織和婦女工作的影響力。

二、主要問題

本鄉基層婦女在參與全鄉開展的“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問題與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目前,參與網格化管理的婦女多數憑借的是熱情和責任,所做的工作多數是無償勞動。當家庭與聯系出現矛盾時,她們一般從自身的角度考慮,于是就會出現顧了自家、漏了聯系的情況,使網格化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實。在工作開展中,部分組團婦女本身思想上還存有畏難、厭煩情緒,以致開展工作不投入、不細致、不耐心,使得管理服務工作過于形式化,也讓所聯系的家庭對這項工作缺乏信任。

(二)能力素質待提高。目前,參與網格化管理的最基層婦女多數是家庭婦女,文化科技素質普遍低下,高中以上以上學歷僅為16人,這種文化結構現狀制約著婦女代表運用政策的能力、宣傳交流的能力以及創新服務的能力。又由于缺乏系統性地培訓教育和針對性地扶持幫助,她們在融入網格化管理工作時帶有盲目性,對政策法規的不了解導致不能很好地解答群眾提出的疑惑。

(三)職能權限不明確。在走訪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網格居民的求助基本上是要求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參與此項工作的基層婦女對此并不能馬上作出答復或幫助解決,她們須要根據上級領導的指示來答復網格居民的訴求。又因按照本鄉制定的“困難問題自下而上的發起,處理結果自上而下的反饋”的辦事流程所花費的時間跨度長,這些都會大大削弱基層婦女在聯系群眾中的人氣和威信。

(四)激勵機制欠完善。開展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每年都有固定的經費來源,除17名參與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的婦女黨員代表享有活動經費和物質獎勵,大部分參與網格管理工作的基層婦女不但付出與收獲不成比例現象,也不能共享有限的社會資源,這不僅影響她們參與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與熱情,也影響了網格化管理工作的的整體效果和質量。

三、幾點建議

為了使基層婦女在全鄉開展的“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我們的思考與建議是:

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基層婦女參與網格化管理是婦女參與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婦女代表聯系制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做好新時期婦女工作的有效載體。為更好地推動基層婦女參與網格化管理工作,要采取各種宣傳教育手段,切實加強組團婦女的工作責任感和聯戶家庭、群眾對網格化管理工作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加強組團婦女培訓。結合即將開展的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分層分類抓好基層組團婦女成員自身素質的培養,提升基層婦女服務團隊的整體服務功能。通過組織開展理論政策學習、業務法律法規培訓、開展真情服務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基層組團婦女的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切實完善激勵機制。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建議對基層婦女參與網格化管理工作的活動經費也要作適當考慮和安排,以便對在開展這項工作中比較出色的基層婦女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充分調動她們參與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與熱情。

4、創新有效工作方式。隨著聯戶家庭和群眾結構的多樣化和需求的多元化,必須不斷創新基層婦女參與網格化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針對困難戶、信訪戶、普通戶等不同家庭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開展各類服務和管理,使這項工作深入千家萬戶,促進社會風氣的好轉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總之,要真正把基層婦女參與網格化管理工作做好落實,我們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摸索,使這項活動更加貼近實際和賦予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