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糧食晾曬問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1 09:06:00
導語:農民糧食晾曬問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月19日,市人民政府市長、副市長到檢查指導春耕備耕工作。在與農民的座談中,一些種糧大戶提出:自實行土地承包后,原來村級和生產隊的曬場都改作他用,專用的曬谷場幾乎銷聲匿跡,糧食晾曬問題成了當前糧食種植戶的一個心病,特別是遇上連續陰雨天氣,更是無計可施,容易發生糧食發芽、霉爛,希望政府能夠幫助解決。盧市長要求我們發改局對此進行專題調研,提出解決辦法。
根據盧市長的指示精神,我局立即會同縣農辦、農業、財政等部門進行研究,組織人員深入主要糧食種植鄉(鎮)、村調查,并和種糧大戶進行座談,了解當前我縣農村糧食晾曬現狀、種糧農民的需求,并到蓮都區等有糧食烘干設備的單位了解糧食烘干機的使用及成本等情況,然后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途徑。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與弊端
農民一直采用沿襲了幾千年的自然晾曬方式,至今縣內沒有一臺谷物烘干機,特別是種糧大戶的糧食晾曬場地缺少問題比較突出。針對此,發改局近期對縣內農民的糧食晾曬方式、地點等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結果表明:曬在自家平臺的占5%,曬在田間、房前的占15%,曬在操場、運動場、農貿市場等空地的占10%,曬在公路邊的占70%,專用的曬谷場幾乎銷聲匿跡。由于缺少專門的晾曬場地,平整而干凈的康莊公路成了主要晾曬的好地方,特別是一些種糧大戶把稻谷晾曬在公路邊上比較普遍,但這一方式存在著許多弊端。一是公路曬糧妨礙交通。車輪輾過稻谷會濺起零星谷子,容易給快速行駛車輛造成車輪打滑,尤其是剎車時,使車輛速度很難控制,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二是公路曬糧降低糧食品質。在公路上曬糧,路面沙石很多,再加上汽車排放的尾氣,使糧食混雜大量的沙塵、有毒物質,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糧食品質。遇到天公不作美時,根本無法晾曬,眼睜睜地看著稻谷霉變。早稻谷在七月中旬收獲,歷年來天氣以晴熱為主,一般不存在晾曬困難。從近幾年天氣來看,普通農戶的晚稻晾曬沒什么問題,遇上陰雨天,放置在寬敞的地面通風干燥,發霉概率低。而種糧大戶則不同,由于糧食晾曬場地缺少,一旦遇到陰雨連綿,沒有足夠的場地和通風處,就會引起稻谷變質。
二、解決的途徑
(一)想方設法增加晾曬場地
一是盡量新建一些村級晾曬場地。上世紀七十年代幾乎村村都有曬谷場,但如今農村土地稀貴,曬谷場在漸漸“萎縮”,或挪作他用,加快建設村級統一的晾曬場已十分必要。雖由村出資建設適合本村規模的晾曬場,是一個舉步為艱的問題,既面臨土地問題,在當前土地指標緊張、土地瓶頸制約嚴重的情況下,建設晾曬場的用地問題比較難解決,又面臨建設資金問題,大多數行政村集體資金缺乏,建設晾曬場的資金問題也難以解決。而且要考慮經濟和社會效益,單建一個曬谷場,只在糧食收獲時節使用一下,稻谷晾曬時間短,平時卻空閑著,利用率低,不能很好地發揮效益。但村一級還是要想方設法因地制宜新建一些村級晾曬場地,供農戶用于稻谷晾曬。
二是努力挖掘利用其他場地。(1)把挪作他用的曬谷場,通過鄉鎮、村采取強制措施,恢復其原使用功能。(2)有條件的村可建一個多功能場地,可一場多用,如可用作體育場地,也可用作聚會廣場,農忙時作曬谷場用等。(3)動員假期時的學校、企業、機關將空閑場地供當地農民晾曬糧食。發動一切可發動的力量為農民朋友曬糧提供方便。(4)也可因地制宜地劃定一部分康莊公路邊為臨時晾曬點,設置明顯的交通標識。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將稻谷晾曬在篾席或者薄膜上,避免直接曬在公路邊上,以減少土石污染。
(二)采用機械化技術烘干糧食
采用機械化糧食烘干技術,除了能有效地防止連綿陰雨等災害性天氣造成的損失、確保農業增產增收外,與自然干燥相比,具有三大優勢。一是減輕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勞動生產率;二是消除公路曬糧帶來的交通隱患;三是機械干燥占用場地少,可節省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但由于烘干設備一次性投資大,而農民收入水平低,大多無能力購買。據調查,一臺最大容量6噸的烘干機價格是10.8萬元,一臺12噸的烘干機要14.34萬元。并且烘干成本較高,經測算,使用一臺6噸的烘干機下降6個水份百分點的耗油費是736元,耗電成本是8元,平均每公斤(不包括操作員工資)成本是0.12元,需耗時10小時。在連續的陰雨天氣后,收獲的糧食含水率往往高達24%以上,要達到安全儲藏水份13%,其費用就更高,高達每公斤0.23元,需耗時17小時以上。若種植早稻60畝,總產量18000公斤,以下降6個百分點水份計算,用一臺6噸的烘干機來烘干,需耗時30小時,耗資2232元。調查走訪新建鎮的部分種糧農戶了解到:如果雇工翻曬,每人一天能曬1000公斤谷,日工資50元,18000公斤早稻谷的人工費用是900元,一個晴朗天氣就能解決。一般情況下,農民不會選用這種高成本的干燥方式。但對種糧大戶來說,由于種糧面積大,收獲時間較為集中,一旦遇上連續陰雨天氣,糧食晾曬就成為較大問題。隨之農村土地流轉機制的推廣,耕地也向種糧大戶、種田能手集中,在這樣的背景下,推行機械化烘糧,確保種糧大戶收入穩定增長,就顯得很有必要。
三、思路與對策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對糧食生產十分重視,在多項政策扶持下,我縣糧食生產不少地方從育苗、插秧到收割均有了機械化,糧食產量、品質不斷提高。但對于生產環節最后的稻谷晾曬問題,許多種糧大戶希望政府予以幫助解決,以此減輕農民負擔,解決種糧大戶的后顧之憂。針對此,通過深入調查,聽取各方意見,我們建議:
一是給予機械購置補帖。縣政府要按照“公正、公開、農民直接受益”的原則,對農民或種糧大戶購置烘干機給予購置補貼,并在中央、省規定的農機購置補貼標準基礎上,加大補助力度,鼓勵廣大農民或種糧大戶購置使用烘干機烘糧的積極性。
二是加快建立糧食烘干合作社。對機械干燥具有較強的愿望和要求的種糧大戶,在完全自愿互利和就近基礎上組建合作社,政府給予一定的扶持措施,由合作社根據實際需要統一建立一個或多個糧食烘干加工點。合作社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不以營利為目的,社員把自己生產的糧食全部交給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干燥。費用按糧食數量分攤,也可以由合作社統一包裝,對外銷售。這種形式可以有效提高農民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發揮效益最大化之目的。
三是積極鼓勵研究糧食烘干新技術。當前,用機械烘干的主要成本是燃油成本,技術含量也較低,如何提高烘干技術、降低烘干成本是當前面臨的新課題。為此,加大科技投入、加強農業科技研發顯得十分重要。改變落后的糧食晾曬方式,提高農業競爭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總之,農民利益無小事。財政、糧食、農業、農發、農機等部門要認真落實上級的政策措施,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分工合作,齊抓共管,認真探索適合我縣縣情的糧食晾曬方式,切實解決惠農支農問題,努力開創我縣糧食工作新局面。
- 上一篇:探索巖土勘探規范疑問及策略
- 下一篇:巖土勘探實踐常見問題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