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城市管理基礎工作調查

時間:2022-05-22 11:57:00

導語:全市城市管理基礎工作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城市管理基礎工作調查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中心城市規模日益擴大,基礎設施日趨完備,服務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不斷加強,市容市貌明顯改觀。但隨著城市規模的迅速擴張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城市擴容發展與精細化管理的矛盾、城市服務功能與市民群眾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對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指標體系,中心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功能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對城市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挑戰。現將中心城市管理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和一些意見建議報告如下: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中心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功能發揮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有些方面甚至缺失,突出表現在六個方面,造成了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六難”。

1.便民市場少,流動攤點入市難。

經統計,目前中心城市共有各類長期經營攤販約2500戶,夏秋蔬菜瓜果上市季節,城區周邊約有1000戶農民也會進城銷售自產的蔬菜、水果,經營攤販總數達到3500戶左右。而城區經審批設置的便民市場只有6處,只能容納攤點700戶。除去入市經營的700戶攤販,夏秋季節,約有2800戶攤販無處歸置,其中,有1000多戶在自發形成的20處馬路市場長期占路為市、占道固定經營,另有800多戶沿街叫賣、流動經營。這些攤販占道經營、阻塞交通、影響市容市貌,市民反映強烈,也給城市管理帶來了很大難度。但由于攤販的主體是下崗失業人員和城區周邊農民等弱勢群體,如果全部強行取締,會切斷其經濟來源,使生活陷入困難,影響社會和諧和大局穩定,也會給市民群眾生活采購帶來不便,這成為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老大難問題。

2.環衛設施不完備,垃圾收集處置難。

城市垃圾主要分為餐廚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醫療垃圾。按照住建部相關規定,城市垃圾必須分類收集、分類處理。目前,中心城市只有1處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填埋場,而無專門的餐廚垃圾和建筑垃圾處理場。中心城市現有餐飲門店1300多家,每年產生餐廚垃圾約9100噸,因為沒有專門的收集車輛和收納場所,無法做到單獨收集、單獨處理,大部分餐飲門店都將垃圾就近傾倒在垃圾斗、雨水井、排水渠,致使油污污染路面、雜物堵塞下水道,破壞了環境衛生和公共設施;中心城市每年產生建筑垃圾約10000噸,由于沒有建筑垃圾處理場,建筑垃圾無處傾倒,城區單位、居民、農民產生的建筑垃圾,大多在夜間躲過巡查,偷偷傾倒在路邊和田間地頭。面對這些情況,市、區執法部門不斷加大管理處罰力度,但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固定停車場少,亂停亂放根治難。

截止2011年5月,全市有機動車輛9.6萬輛,其中崆峒區3.4萬輛,如按每天市區50%車輛出行、各縣10%車輛進入市區(不包括外地來平車輛)計算,中心城市每天車流量最少在2萬輛以上。據調查統計,城區現有固定和臨時停車場69處、停車位2285個,其中:固定停車場49處、停車位1805個;臨時停車場20處、停車位480處,停車位總數只有出行車輛的十分之一,大部分車輛無處停靠,加之部分駕駛員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淡薄,大量車輛違法侵占人行道、便道,違章停放,壓損道牙、人行道路面的問題十分突出,造成交通擁堵,影響交通安全,破壞了公共設施,增加了城市管理難度。

4.公共廁所少,市民群眾入廁難。

中心城市現有公共廁所55座,其中水廁37座、旱廁18座,收費的22座,平均每萬人擁有公共廁所2.11座,遠遠低于每萬人擁有公廁3.13座的全國平均水平。現有公廁中,旱廁設施簡陋,衛生條件差,環境污染大;水廁蹲位少,收費高,標志不明顯,且限時開放。同時,公廁的布設不盡合理,主要街區、廣場、物流中心公共廁所布設少,造成大量流動人員入廁困難,一些市民群眾隨地便溺,嚴重影響城市形象。

5.環衛力量薄弱,環境衛生提升難。

中心城市環境衛生清掃保潔主要由區執法局下屬的環衛處和三個街道辦、柳湖鄉、崆峒鎮、西郊開發區承擔。環衛處現有在職環衛工人462人,其中一線清掃保潔人員213人,負責84條道路及廣場清掃保潔,清掃面積223.3萬平方米,同時承擔中心城市垃圾收集清運處理任務。柳湖鄉、崆峒鎮、西郊開發區、三個街道辦承擔43條道路的清掃保潔,清掃面積132.6萬平方米。目前還有2010年以來新增的華明路、興北路、臨涇路等19條道路77.7萬平方米,沒有明確劃定清掃單位,而是采取臨時指定的方式清掃。就環衛處來看,人均每天需負責1.05萬平方米清掃保潔任務,比全國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統一勞動定額0.45-0.55萬平方米高出近1倍。按照全天候清掃保潔的要求,環衛人員每天需工作13個小時,但臨時工月工資只有710元,僅與崆峒區最低工資標準持平。環衛工人勞動強度大,工資待遇較低,造成招工困難,一線環衛力量嚴重不足。就街道辦和相關鄉鎮承擔的環衛工作來看,由于缺乏統一管理,清掃不能統一標準,清掃保潔不到位、垃圾清運不及時的問題比較突出(以上數字不包括崆峒鎮、四十里鋪鎮和工業園區的路面)。

6.機制不順暢,工作措施落實難。

按照“市建區管”的工作要求和“兩級政府、三級網絡、四級管理”的工作格局,街道、社區應是城市管理的主體,但由于城區涉及的鄉鎮和街道社區沒有專門的工作機構和工作人員,城市管理的職能較弱,主體作用發揮很不充分,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短腿”。同時承擔城市管理主要職責的市政、環衛等職能部門均為財政定補單位,工作經費困難,為了維持基本運轉、保障職工工資發放,只能靠收取攤位費等各種規費彌補經費不足,造成管理與收費不分、管理與處罰不分,存在重收費輕管理、只收費不管理的現象,弱化了管理職能,影響了管理效果。

二、今后工作的措施和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經過認真調查分析,認為主觀上存在職能部門工作不實不細的問題,客觀上有建市時間短、城市功能不健全的問題。屬主觀問題的,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認真解決,屬客觀問題的,我們也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議。

1.關于便民市場的問題。一是我們將按照統一規劃,規范設置,分類經營,規范管理,逐步取締的思路,近期會同區執法局在非主干道路、背街小巷合理劃定攤點集中區,允許馬路市場暫時存在,并安排公益性崗位人員進行管理,適當收取占道費、衛生保潔費,維持日常管理和保潔,解決“有市無場”的問題。二是建議市、區兩級政府在今后規劃編制中,把便民市場、停車場、垃圾中轉站等公共設施建設用地列為公益用地,提前預留。在新區開發、住宅小區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工程中,注重配套建設便民市場和便民超市。并按照城中突出便民超市,城郊突出便民市場兩個層次合理規劃,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可通過政府減免商業開發項目基礎設施配套費,由開發商代建或在開發項目中配建,建成后移交相關管理部門管理,避免挪作他用,逐步解決馬路市場的問題。

2.關于垃圾收集處置的問題。一是建議崆峒區政府盡快研究,選址建設建筑垃圾填埋場,解決建筑垃圾無處傾倒的問題。盡快啟動生活垃圾填埋場二期工程,同時配套建設餐廚垃圾填埋場,推進餐廚垃圾集中處理。二是建議由市、區兩級財政研究,購買配置5噸餐廚垃圾收集車2輛,實行餐廚垃圾集中收集,從根本上解決餐廚門店亂潑亂倒的問題。三是建議市、區政府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加大對環衛工作的投入力度,逐步建設垃圾中轉站、購置垃圾清掃車,提高環衛保潔機械化水平。

3.關于車輛亂停亂放的問題。一是建議在今后住宅小區、棚戶區改造等項目中規劃配套建設固定停車場、摩托車、自行車停放棚,從根本上解決車輛無處停放的問題。二是我們將會同崆峒區執法局、交巡警大隊在東西大街、解放路、新民路、廣成路、世紀花園門口、廣成花園門口、廣場周邊、東西汽車站站前廣場等人流車流密集區道路兩側的非機動車道,合理施劃部分臨時停車位,并由區執法局負責日常維護及停車管理,緩解車輛出行高峰的停車壓力。三是建議崆峒區政府督促區交巡警大隊,增加一線執法管理力量,加大車輛的疏導和違規查處力度,規范城區交通秩序。

4.關于公共廁所少的問題。一是建議規劃部門在今后住宅小區、棚戶區改造等項目中規劃配套建設公共廁所,按照全國設置標準,在主要街區、廣場、物流中心等人口密集區,逐步規劃補建公共廁所20-30座。二是建議崆峒區政府加大公共廁所旱改水力度,力爭一兩年內完成目前現有的18座旱廁改造任務,提升公廁檔次。同時采取財政補貼、安排公益性崗位人員管理等措施,將建成和新建的公廁全部免費開放,以方便市民群眾和來平游客。

5.關于環衛力量不足的問題。建議市、區政府增加環衛經費,由區執法局再招聘環衛保潔人員210人,加強環衛保潔力量,適當提高環衛人員的工資待遇。同時,將鄉鎮和街道辦負責清掃的43條道路132.6萬平方米和未明確清掃責任單位的19條道路77.7萬平方米,全部納入專業清掃保潔范圍,交由區執法局下屬的環衛處清掃保潔,實現統一管理和城區全覆蓋,基本消除城區環衛保潔的盲點和死角。

6.關于工作機制問題。建議崆峒區政府按照“重心下移,以區為主”的要求,高度重視城市管理工作,加強組織領導,整合區執法、園林和街道辦、相關鄉鎮的力量,建立統一高效、運轉順暢、管理到位、處置及時的管理體系。同時,給中心城市規劃區內的崆峒鎮、柳湖鄉、四十里鋪鎮、西郊開發區、工業園區、西郊辦事處、中街辦事處、東關辦事處八個基層單位賦予城市管理職能,成立城市管理專門機構,配備工作人員,落實一定的工作經費,配備必要的工作設備,實現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并將各社區和相關行政村的城市管理工作列入目標責任考核,充分發揮城市管理的職能作用。市執法局也要充分發揮綜合協調、督查督辦和案件查處工作職責,經常深入一線,善于發現問題,善于研究、解決問題。通過市、區城市管理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各自職能的充分發揮,確保城市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

以上調研匯報是目前影響我市城管工作的主要問題和一些意見建議。當然,市民城市意識不強、我們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不高等問題,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積極主動地不斷加以改進,盡心盡力地做好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