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貴藥價高現象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25 08:56:00
導語:看病貴藥價高現象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1996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已連續20次降低藥品價格,總降價金額達500多億元。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近幾年來每年都把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檢查列為檢點,新聞媒體也不斷曝光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違法典型案件,但“看病貴、藥價高”現象遠未徹底根治,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的價格問題之一,倍受詬病。為了解決“看病貴、藥價高”問題,我們需對其表現形式和原因進行分析,找出解決的方法,切實解決“看病貴、藥價高”的問題,對進一步緩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看病貴、藥價高”現象的表現形式
1、小病大醫,開大處方。各醫療衛生單位的少數醫務人員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同程度存在小病大醫,開大處方,增加患者負擔的現象。
2、亂檢查。如今各大醫院甚至鄉鎮衛生院都在添置高新尖的大型診查器材,并以此作為醫院的實力象征,CT、彩超等上百萬元一臺的診查器材一個縣級二甲醫院就擁有好幾臺,為收回成本,院方不得不通過“開單提成”等形式鼓勵醫生多開檢查處方,因此,一次普通的感冒須做CT檢查或彩超檢查就成為比較普遍的現象。
3、亂收費。我區從2005年12月1日起執行新的醫療和服務價格,對醫療機構的3964項服務項目的收費標準、內容等作了明確規定和說明。從執行的總體情況來看,醫療檢查總費用水平有所下降,如賓陽縣人民醫院2006年門診部的檢查治療收入為667.78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4.08萬元,減幅為7.49%;住院部的檢查治療收入為1023.90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18.33萬元,減幅為23.72%。但從前段時間開展的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執行情況專項檢查來看,亂收費現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現為:重復收費、不提供服務收費、加大一次性耗材用量變相提高收費標準收費、分解項目重復收費、超費率加收耗材費等。
二、“看病貴、藥價高”現象的成因
1、醫療資源人均水平低,分布不合理,難以滿足不同層次群體需要。主要表現為:大量優秀的醫務人員以及優、高、新檢查器材設施基本上都集中在省、市、縣城等大型醫院,形成了鄉鎮級衛生院人缺、器殘的局面,造成了大病看不了、小病不愿看的惡性后果。農村群眾對鄉鎮級衛生院的醫療水平不予認可,不管是大病小病寧可舍近求遠也要到縣級或省市級醫院進行就醫。
2、醫學科學的發展以及群眾對醫療保障需求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加了醫療服務的成本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檢查器材、醫務水平等要求也逐步提高,為改善醫療技術水平,滿足群眾對優質醫療資源的要求,提高疾病治愈率,醫院投入巨資購置高、新、尖的檢查器材,大大增加了醫療服務單位的投入,增加了醫療成本開支,而醫療服務價格不可能馬上就可以提高。
3、藥品和醫療器材生產流通環節混亂,價格虛高
由于90%以上的藥品屬市場調節價格管理,生產企業將廣告費用和推銷費用大幅度虛列抬高,為藥品推銷回扣留下較大的空間,無形中虛高了生產成本,抬高了出廠價格。另外,由國家定價管理的1000多種藥品價格,由于審核嚴格,價格相對合理,但由于生產廠家、經銷企業及醫院等方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通常銷售渠道不暢,銷量有限,致使國家在多次降低少數藥品價格后,也難以起到有效的調控作用。
4、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多數群眾靠自費就醫,醫療費用上漲水平超過居民收入增長速度。
據有關方面統計,截止2004年,我國城鎮居民仍有44.8%、農村居民中有71.9%的人沒有任何醫療保障措施,看病就診完全自費。
5、地方財力困難,財政投入不足。公立醫院機構運行機制不合理,迫使醫院走向市場化,公益性質談化,一定程度上存在誘導消費,甚至少數醫院或個人出現損害群眾利益和行業風尚的行為,助長了看病貴的形成。
目前,財政撥款僅占醫院總收入的很小比例,特別是縣級財政十分困難,對醫療衛生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其余絕大部分均靠醫院自行創收;進入醫療保險覆蓋的僅為城鎮職工和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人口,遠未達到“低水平、廣覆蓋”的程度,對大部分未進入醫保覆蓋的人群來講,只能是自掏腰包,自己埋單,無形中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如:賓陽縣人民醫院2006年財政撥款245.9萬元,僅占該院全年工資總額的37.57%,其他經費全部依靠醫院的醫療收入和藥品差價收入解決。縣財政每年還從醫院的收入中集中120萬元作為財政統籌資金,另外,每年的醫療不良欠款也有30-50萬元。而醫院的收入還要發工資、勞務費以及維持醫院正常運行的各項開支,購置儀器設備的正常開支等等,所以,醫院的經費非常緊張。為維持醫院各項業務的正常開展,增加醫務人員收入,穩定高素質的人才,有不少醫療服務單位就通過亂漲價、亂收費形式來增加收入。
6、資源性價格上升,增加了醫療服務成本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水、電、煤、運等資源性價格進行改革和調整,醫療服務單位的醫療服務運行成本也不斷提高,增加了費用開支。
三、治理“看病貴、藥價高”現象的基本思路
1、改革“以藥補醫”的體制,切斷醫藥之間的利益聯系,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對醫藥實行分開管理,分業經營,切斷醫藥之間的利益聯系,通過財政增加投入和提高醫療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逐步增加醫務人員的收入水平,使之付出的勞務與報酬基本相符;積極推行單病種醫藥費用最高限額辦法,并將之作為醫生和醫院考核的主要依據,嚴厲查處開高價藥、大處方、濫檢查、亂收費行為。
2、加快健全醫療保障體系,將不同收入的階層納入不同的醫療保險范圍,確保人人都能享受基本醫療保障。政府應集中財力對農村農民、城鎮下崗失業職工、享受低保的居民實行統一投保,基本醫療服務實行免費,按照“低水平、廣覆蓋”的工作思路,通過“強制醫療保險+財政部分補貼”的模式,滿足各層次、各群體的醫療服務需求。
3、加大公共財政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大力鼓勵發展民營醫院,著力化解醫療資源分布不合理的結構性矛盾。對醫療衛生預防體系、農村衛生院和城鎮社區醫院的建設要加大投入,堅持預防為主,改變“重治輕防,留病養醫”的不科學理念;政府財政著力解決低收入階層的基本醫療保障,建立合理的分診轉診制,形成小病去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大病去大醫院的雙向分診轉診制度,合理配置優化醫療資源;適度壓縮公立醫院的范圍和規模,對民營醫院的發展給予適當的優惠扶植和鼓勵,逐步建立和形成醫藥市場競爭的良好局面。
4、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公示制度,提高醫療收費透明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明碼標價工作,醫療服務單位要把收費項目、標準,通過公示欄、公示牌或觸摸屏、電子顯示等形式在顯著位置予以公示,并隨政策的變動作及時調整,提高收費的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收費“一日清單”制,對門診或住院患者都必須提供詳細的用藥和醫療服務項目的“一日清單”,讓患者明明白白消費。
5、進一步完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一方面要嚴格執行藥品招標采購的最高零售價,嚴格按招標采購的結果進行藥品采購;另一方面,擴大藥品招、投標范圍,通過加大招標采購量,降低采購價和引入更多投標企業,減少藥品的流通環節,降低藥品采購成本。
6、加大價格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亂收費行為。
加大對醫療服務單位的價格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查處各種價格違法行為,確保各項價格政策落實到位,維護醫藥行為的價格秩序,切實防止醫療服務單位亂漲價、亂收費行為,對屢查屢犯的單位,要從嚴處罰,必要時通過新聞媒體公開曝光,切實減輕患者醫藥費負擔。
- 上一篇:市委農村公路與環境管護方案
- 下一篇:劃撥扶貧救濟金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