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縣委關于計生建團調查報告
時間:2022-06-01 11:38:00
導語:團縣委關于計生建團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基本情況
根據上級團委要求,本著“參與中心工作,服務黨政大局”的原則,大膽探索和創新農村基層團組織設置的新模式,沂南縣16個鄉鎮都建有計生協會,572個村也全部設立計生協會,計生協會成立以來,本著宣傳計劃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的原則,與18周歲以上的青年簽訂晚婚晚育合同,引導青年樹立新風尚。經過多年的發展,該計生協會已成為團結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的有效載體。
近期,沂南團縣委對計生協會建團情況進行了調研,主要是圍繞帶動村級團支部、計生協會的建設,探索計生協會建團新型模式,以期逐步形成三級聯創、區域推進的縣域團建工作新格局,充分發揮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作用。協調縣計生協會,進一步摸清團員情況,探索實行“協會+團組織”的“三級聯建”模式。即:在縣計生協會中成立團委,統籌管理各級計生協會團組織;在16個鄉鎮計生協會中成立團委,聯系管理各村級團組織;在572個村級計生協會中成立團組織,團組織下設青年中心,進一步延伸共青團服務青年的手臂。各級協會團組織又分別接受縣直機關團委、鄉鎮團委和村級團支部管理指導,這樣在協會領域實現了團組織的“矩陣”設置,尤其在村級對部分青年團員和育齡婦女實現了雙重管理,組織團員青年積極宣傳計生政策,發揮團員青年的模范帶頭作用。
二、具體措施
計生協會管轄著20000多名青年,僅僅以計劃生育工作服務于青年,顯然是沒有吸引力的。因此,要想把青年團員組織起來,必須有青年團員感興趣的東西吸引青年。
一是優化團組織設置,夯實團建基礎。農村是基層團建工作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近幾年隨著縣域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青年回到家門口打工,但是作為村級團員隊伍來說,團員流失現象依然較為嚴重,農村基層團組織出現“空殼化”,有組織無制度,團干部力量薄弱,無人干事,經費不足,缺乏陣地,工作開展困難,基層團組織“松散癱瘓、軟弱無力”問題仍然是一個不爭的現實。針對這種現狀,團縣委聯合縣計生局,以計生協會網絡為依托,以計生服務業務為抓手,進一步加強村級團組織建設,形成輻射帶動功能,有效破解制約農村基層團建工作的瓶頸問題。在團縣委和各鄉鎮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全縣16個鄉鎮計生協會全部成立團委,并在全縣572個行政村居相應地成立計生協會團支部,團組織的成立,使廣大團員青年找到了組織,有了歸屬感。在調整團組織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發揮團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堅持“黨建帶團建”的原則,抓好“推優入黨”工作,將優秀的團員青年積極推薦到黨組織隊伍中,這樣一來,團員青年對團組織會有更多的認同感、優越感,更容易有找到家的歸屬感。
二是配齊配強團干部,加強隊伍建設。結合村兩委換屆,計生協會團委積極與鎮換屆辦、管理區進行溝通、協調,配齊配強了協會團支部書記。在團干部人選上,我們主要考慮從與團員青年打交道比較多的崗位中選擇,例如村里的計生主任、會計等,他們在信息的上傳下達上有著天然的優勢,再如選取致富能手、有一技之長的青年,他們在引導青年致富方面有著優勢。目前,572個行政村(居)均配備了計生協會團支部書記,平均年齡28歲。
三是依托主導產業,帶動青年致富。隨著經濟的發展,各鄉鎮都有了自己的企業,例如辛集鎮有一家眾誠鴨業,大莊鎮有一處肉鴨加工企業---志成鴨業有限公司,都帶動周邊養殖戶200多戶,青駝鎮有一家國強工貿等,計生協會團委積極與各家企業進行對接,對有意向發展養殖業得青年團員進行了培訓,由企業技術人員從肉鴨苗提供、飼料配置、肉鴨養殖、常見病防治、肉鴨的出售全程提供服務,目前,協會內已有300多名青年相繼建立起了肉鴨養殖大棚,年增加收入1萬余元。依托宏發科工貿、天元機械等磚機企業,對協會青年進行本土培訓,掌握焊接等技術,為青年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是創新活動載體,滿足青年需求。以青年喜歡的方式開展文化娛樂活動,豐富青年的文化生活。先后組織了建黨90周年紅歌大賽、籃球比賽、相親大會、爭當孝順好兒媳、好女婿等活動,吸引廣大的青年向團組織靠攏。開展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組織青年到敬老院為老人獻愛心,積極參與村里的環境整治活動,除四害創衛活動中,開展我與留守兒童手拉手活動,進一步增強全真青年的奉獻意識。尤其是今年大莊鎮被確定為全市優先發展重點鎮后,組織部分團員青年代表參觀鎮駐地建設,感受我鎮的發展變化,引導團員青年積極獻言獻策,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五是廣泛拓寬思路,積極服務青年。在各鄉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協會團委與費縣師范聯系,開設了涉農專業班,針對各村青年進行培訓,培訓主要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課堂搬到蔬菜大棚,搬到了田間地頭,在增強青年文化理論知識的同時,使他們掌握了種植技術。目前,該涉農專業班共有60名學員。
三、取得的效果
一是基本解決了村級團支部無人干、無事干的問題。從村兩委成員中選拔合適人選兼任村團支部書記、協會團支部書記,依托計生服務工作對婚育年齡青年實行有效管理,同時彌補了計生協會無法對14周歲至18周歲的未婚團員青年進行有效覆蓋的空白,擴展了計生協會的服務范圍,有力的支持了基層計生工作的開展。村級團組織日常工作中除了從事對婚育年齡青年進行計生服務,對未婚團員進行計生政策宣傳,簽定晚婚晚育責任狀等工作以外,還要按照鄉鎮團委安排做好團的日常工作。
二是基本解決了共青團在農村基層組織行為影響力弱的問題。為了進一步嚴肅團內組織紀律,標樹獎優懲劣的工作原則,更好地推動計生工作的開展,團縣委將按照《團章》有關規定和計生工作考核內容,對在計生服務工作中表現突出、實績顯著的團員青年定期進行隆重的表彰獎勵;對違反規定早婚早育、未婚先育、超生的團員青年在全縣范圍內進行通報批評,直至開除團籍。
三是通過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增強了團組織的凝聚力。通過開展籃球比賽、象棋大賽、相親大會、文藝演出、爭當孝順好媳婦、我為環境整治出份力等活動,既豐富了青年的文化生活,又促進了各鄉鎮各項工作的發展,樹立了我縣青年良好的社會形象。計生協會團委成立以來,除宣傳計劃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的原則,引導青年樹立新風尚以外,還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聘請專家講授有關致富的科技講座,組織團員青年參加技能培訓,舉辦農業技術比武;開展文藝體育活動,極大豐富了團員青年業余生活。目前,各鄉鎮計生協會團委已成為團結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的有效載體。
- 上一篇:共青團服務新農村調查匯報
- 下一篇:低碳經濟時期綠色農業經濟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