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農業水利調查匯報
時間:2022-06-25 03:18:02
導語:地方農業水利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2011年工作計劃和主任會議安排,3月中旬,市人大常委會對我市農業水利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市政府和市農業局、水利局關于農業和水利建設情況的匯報,先后實地察看了興安街道七里溝農業生產基地和小農水建設項目現場,水庫、尚莊水庫工程建設和水利灌溉情況,并就有關工作進行了座談交流。現將調研情況綜合如下。
一、全市農業水利建設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政府及農業、水利部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深化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模式”,以打造安全、優質、高效、品牌農業為目標,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力推進我市現代農業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更好更快發展。
(一)農業發展情況
一是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去年以來,市政府已爭取和落實各類種糧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農村能源建設等惠農政策和項目資金達到1.7億元。通過項目實施,帶動了農業豐產增收,糧食生產實現連續穩定增產。全年糧食總產達46萬噸,在全市平均單產持平略增的情況下,比2009年增產4萬噸,增幅9.5%。二是品牌農業規模發展迅速,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加快。市政府圍繞深化提升“模式”區域化種植,通過突出源頭控制,實行登記備案,嚴格市場準入的方式,加強末端檢測,完善檢測體系建設,認真搞好例行檢測、重大節日抽檢、專項抽檢、定量檢測和供世博會、亞運會農產品抽檢,去年共檢測樣品3202個,其中定量檢測116個,合格率100%,出口農產品無一例被檢出殘留超標。全市擁有注冊商標的農產品200多種,其中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的農產品品牌25個、產品84個、基地38萬畝。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76家,其中省級7家,年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24家。我市連續兩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農業產業化工作先進單位”。去年,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高效特色農業先進單位”。三是農業科技推廣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市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充分利用12316“三農”熱線、農業信息網、送科技下鄉、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和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培訓等多種方式,引進推廣主導品種和先進技術,先后示范推廣了良種良法配套生產、優化平衡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十余項先進實用技術,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其中,“生姜精準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項目獲省豐收獎二等獎,“生姜安全控害技術研究與集成”項目通過專家成果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目前已推廣應用面積19萬畝。四是農業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加強。市政府立足于提高農業防災減能力,建立了突發事件應急防控體系和機制,尤其是針對今春我市50.7萬畝小麥遭遇的持續干旱,及時組織農技人員成立技術指導小組,深入抗旱一線,指導受災群眾抗災自救,落實小麥弱苗補貼、抗旱澆水補助等中央補助資金602萬元。截至目前,全市50.7萬畝小麥已澆水34.5萬畝,鎮壓、劃鋤面積40.9萬畝,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農業生產,降低了經濟損失。
(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情況
一是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河道治理工程成效顯著。投資4.6億元,利用三年的時間對1座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89座小型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投資3.5億元,對大汶河進行了綜合治理,建設了青云湖攔河閘和5道攔河壩,連續水面綿延40華里,形成了風景秀麗的大汶河城市濕地,大汶河水利風景區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投資1.1億元對小汶河進行了治理,投資1.2億元治理了環城河,徹底改善了城區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二是村村通自來水工程普及率不斷提高。按照“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發展戰略,先后投資4050萬元建設了東部4鎮15萬人集中供水工程,投資1.38億元建設了50萬人城鄉集中供水工程。全市自來水普及率由2004年的23.7%發展到現在的98.7%。
三是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不斷完善。我市緊緊抓住我市被確定為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的重要機遇,不斷加快配套工程建設,全面改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條件,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了服務和保障。在去年省里召開的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工作會議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現場會上我市都作了典型發言,并作為唯一的縣級市代表全省參加了全國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建設座談會。我市的“公司+協會+用水戶”的管理模式也得到了省水利廳的肯定和表揚。
四是大中型水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進展迅速。水庫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總投資2個多億,一期工程總投資300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020萬元,共漿砌南干渠10公里,渠道清淤12.2公里,現已全部建設完成。該項目二期工程也已經開始清障實施。投資2039.06萬元的于家河水庫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也將于近期組織實施。
五是南水北調干渠維修改造工程進展順利。由市投資1.3億元,對我市南水北調工程攔河壩以及干渠等進行了維修、加固。整個工程完成后,將充分發揮我市南水北調工程優勢,年可向尚莊、水庫調水5000萬方,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的水資源保障。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發展方面
當前我市農業生產工作總體呈良好的發展態勢,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一是區域化建設工作面臨壓力仍然很大,農業產業化水平仍然較低。雖然近年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但產業化水平較低的現實沒有改變,結構調整任務仍然艱巨,農產品附加值偏低,產業鏈延伸不長,龍頭企業規模檔次急需提升。主要表現在區域化發展不平衡、規模化程度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不到位;部分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資經營業戶和農民質量安全意識不強,違規經營使用禁限用農藥等等。二是農資價格的快速上漲和農產品市場的跌宕起伏等不確定因素影響農業生產發展。三是農業投入不足,農技推廣體系與服務水平不高,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相對滯后。雖然我市進行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立了農技服務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產品質量檢測“三位一體”的農技推廣體系,但是仍有部分鎮(街道)人員、場所落實不到位,沒有發揮科技支撐農業的作用。尤其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相對滯后,農業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不強。
(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面
“大包干”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少,大多數工程都已老化失修,農民零星投入不能根本解決問題,致使對大的自然災害抵御能力較差;水利建設專業技術人員短缺,年齡結構老齡化;基層水利站、所不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支出和管護費用不能有效保證。
三、下步建議
(一)關于農業發展
第一,發揮項目帶動,加大現代農業投入,全力打造安全、優質、高效的品牌。一是加強與省以上相關單位聯系,認真研究國家和省上的項目投資方向和重點,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二是加大農業品牌培育和創建力度,對獲得中國名牌農產品、名牌農產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的,積極爭取落實相關政府補貼獎勵政策。三是加快推進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各鎮、街道要充分挖掘潛力優勢,完成23處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任務,以園區建設為載體,集中優勢、集約資源、集成技術,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加快推進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基地建設,引領農業轉型升級。四是著力打造競爭力強的農業產業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在“區域化”這個大品牌下,鼓勵外貿食品、鑫盛等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以品牌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五是舉辦品牌運營論壇、優質農產品展銷訂貨會、姜王大賽等賽事活動,大力營造品牌文化,進一步擴大農業影響力和美譽度。
第二,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一是加大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連鎖經營、聯合執法的農藥監管機制,完善農藥信息化系統,實現登記備案、網上交易等所有活動信息實時監管、內外部查詢。結合農業領域侵權違法集中整治行動和農資打假專項行動,開展農藥經營規范和監管年建設活動。二是全面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推廣良好農業操作規范生產技術,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基地的認證步伐。重點監管禁限用農藥經營、使用重點區域和大姜、大蔥、韭菜等重點品種,全面搞好調查建檔,實行屬地管理,落實鎮村干部與技術人員包靠,確保不出現問題。三是進一步健全農產品檢測體系。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支持,盡快取得檢測機構資質認證;爭取獎勵政策,鼓勵企業檢測室進行資質認證;強化對各級檢測機構人員的培訓教育;加強對13處鎮級檢測站規范管理,確保有效運轉。搞好例行檢測、重大節日抽檢、專項抽檢、定量檢測等工作任務。
第三,加大農業科技支撐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一是組建蔬菜產業研發機構,聘請國內知名蔬菜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對蔬菜生產、運輸、加工、銷售等進行深層次規劃和指導,健全完善蔬菜產業體系。二是進一步加強農業信息網和“12316服務熱線”平臺建設,加快鎮、村信息服務站建設,開辦農業視頻醫院,實行農業專家在線診斷,健全信息收集制度。三是利用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培訓、實用人才、送科技下鄉、遠程教育等培訓載體,采取科技入戶培訓、集中短期培訓、學歷教育培訓等形式,全面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努力培養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四是貫徹落實各級出臺的扶持政策,培強做大龍頭企業,著力扶持一批產業前景好、市場帶動強的龍頭企業,促其擴規模、提檔次、升水平,擴大龍頭企業帶動力。力爭2011年新增市級龍頭企業10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五是為企業搭建展示平臺,支持龍頭企業參加深圳訂貨會、全國農交會等展覽活動,幫助企業加強區超對接,全面開拓國內外高端市場。六是強力推進農業招商,以招商推介會等為載體,主動對接,緊盯大型龍頭企業,力爭在引進規模、級別上實現新突破。七是嚴格按照改革部署,圍繞強化科技服務水平,積極整合農業科技服務資源,強化鎮級農技推廣機構職能,確保13處鎮級農技推廣機構落實有人干事、專人專干,保證農技服務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產品質量檢測等公益性職能落到實處,健全農技推廣體系,提高基層農技服務能力。
(二)關于農田水利建設
第一,積極爭取上級水利項目。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中心,按照“啟動實施一批、前期推進一批、策劃儲備一批”的梯次滾動思路,下大力氣抓好水利建設項目的前期規劃和項目包裝,搶抓機遇,主動出擊,爭資金,搶項目,做到勤跑、多匯報,努力爭取更多的水利投資項目,不斷增強水利基礎保障能力,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第二,加強考核力度。市政府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明確責任,落實崗位責任制,層層建立水利建設指揮領導機構,制定農業基本建設計劃,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列入市政府考核之中,嚴格獎懲制度,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在加大考核力度的同時,要制定相關的激勵措施,引導農民和社會資金更多的投入到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中去。
第三,結合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實水利政策。把中央的要求轉化為推動水利改革發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辦法,全面分析我市水利事業當前面臨的新形勢,找準制約水利發展的瓶頸問題,科學謀劃,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扶持力度。市政府要盡快恢復鄉鎮水利站的編制和工作職能,按規定核定人員編制,經費納入市財政預算,深化國有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落實好公益性、準公益性水管單位基本支出和維修養護費用。
第四,認真解決實際問題。市政府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建設出發,重點搞好部分重點項目的規劃建設:一是大汶河總體開發。從水庫一直延伸到坊子界,要高起點規劃,科學包裝,爭取資金、分段實施,力爭建設成為一個新亮點。二是墨溪河工程。要依托青云山建設和汶河開發搞好規劃建設,盡快解決臟亂差和污水問題。三是加強尚莊水庫水源地的保護管理,盡快清理周邊養殖戶等污染源,建議采用封閉式管理,確保水源地水質。四是盡快讓城區群眾喝上優質水。我市規劃建設的50萬人集中供水工程,基本解決了潔凈水源問題,廣大群眾非常支持非常滿意。目前管道已鋪設至城區,市政府需盡快搞好規劃協調,加強工作措施,確保城區居民早日吃上優質水。
- 上一篇:全市公共交通調研匯報
- 下一篇:提案督辦實效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