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城市大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11-17 09:02:26
導語:關于加快城市大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區的城市建設呈現起點高、規模大、速度快的大發展喜人局面,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城市經濟逐年攀升,城市形象不斷提高,正朝著融入主城區、建設核心城區、打造經濟經濟強區的目標挺進。
一、發展現狀
1、基本情況。區城區面積42.8平方公里,現城區人口10.6萬人,城市交通主干道21條,道路里程62.8公里,城區橋梁12座,城市公園2個,公共綠地157.6萬平方米,開設公交線路10條,公共停車位384個,鋪設自來水管網516千米,污水管網306.6千米,高壓輸電網434.6千米,天然氣管網232千米,城市化水平達到87%。
2、規劃編制。市里統一編制了區50年遠景規劃、20年總體規劃及“十二五”詳規,完成了城市土地、道路、綠化、防洪、消防等專業規劃,編制了城區主街道、學校、醫院、公園、公交的詳細規劃,目前全區總規覆蓋率達到100%,詳規覆蓋率達到80%,為區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
3、城市管理。因市政府對區未下放或完全下放城區管理權限,在區形成市、區多個部門管理城區的局面。一是市直部門負責,例如:城區自來水管網建設由市水務公司負責、天然氣管道建設由市深燃天然氣公司負責,十里片區主城區污水處理由八里湖污水處理廠集中收集進行處理排放;二是區負責,例如城區環衛保潔,噪聲擾民、油煙治理、污水排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三是市、區部門工作交叉,例如:城區房地產、商業開發由市國土、房產部門負責,建筑安全質量監督由市建設局負責,城市主干道的綠化與市政工程維護由市市政、園林綠化部門負責,主城區商業門樓廣告、公益廣告、擺攤設點、亂停亂放、違法建筑等由市執法局負責,而邊街小巷、居民區的維護管理又是區負責;四是管理體制不明,例如近兩年新建城區城市管理。
4、城市建設。由于區屬市轄區,城區規劃區內沒有獨立規劃建設權,經過區委區政府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同意在中心城區規劃區內采取項目包裝的辦法,委托區進行城區開發建設,目前項目開發建設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綜合包干,融資代建”模式,如南山公園項目建設;二是“市場化運作”模式,如北門項目建設;三是“封閉式運行”模式,如城市客廳項目和舊城改造建設。
區按照“一街、三中心、四組團”的發展定位,2011年全區開工建設的城建項目17個(2個公園、2個服務中心、2個安置小區、1個地下人防工程、2所學校、8條道路),總投資18.8億元,征遷房屋面積102萬平方米,其中由市級投資委托區代建項目6個,投資額7.2億元。目前已完工項目4個,今年續建項目13個,完成投資達80%,計劃年底17個項目全部完工。今年我區新建續建城建項目44個,總投資達80.5億元,其中市級投資項目29個,投資52.3億元。目前已啟動房屋征收面積約60萬平方米。
二、存在問題
1、規劃編制滯后。區整個城區控制性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市政府沒有按照區發展的形勢及時進行修編,規劃跟不上建設步伐,規劃的指導性不強,致使區在城市建設上缺乏主動權。建設用地指標少,2011年區項目用地3000畝,其中城區建設用地1391.3畝,市里去年下達給我區總的用地指標為800畝,無法滿足城市建設的需要。
2、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片區范圍內供水、供電、供氣等管網建設速度滯后,組團片區道路交通、市政管網、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尚為空白,影響城市向南、向東方向發展速度和城市居民生活。
3、建設資金短缺。區城建項目多、投入大,區政府采取積極政策,千方百計拓展融資領域,去年融資5.8億元,有效支持了區城市建設發展,但是資金瓶頸問題一直存在,出現項目建設資金、項目征地拆遷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現象。去年由市政府在我區投資的重點城建項目有的只撥付了啟動資金、征地款、拆遷補償等費用,尚有8個億的拆遷戶過渡安置費、1∶1還房建設資金沒有按照建設進度及時給予撥付,影響項目建設的速度和拆遷戶安置,區、鄉兩級政府解決資金問題壓力非常大。城區維護成本加大,區每年在城市維護管理方面的投入高達2000萬元,其中市容環衛投入1200萬元,老城區(長虹小區)污水管網改造投入800萬元,由區財政全部承擔。
4、安置政策急需調整。項目建設的征地拆遷面積大,還建房面積數量龐大,特別農房還建,還建成本遠遠超過農房貨幣還房評估標準,由于貨幣還房評估價格低,農房拆遷全部是按1∶1實物還房,增加了建設資金,更為突出的是增加了建設用地面積和用地指標。征用集體土地預留5%土地由村集體開發政策尚未落實,失地農民就業及保障是擺在政府面前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5、項目報建、城市管理體制需進一步完善。由市政府委托區建設項目和項目區,雖然市政府以文件形式已經明確建設模式和運作模式,但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一直未出臺可供操作的實施方案和辦法,項目報建、土地招拍掛、資金運作往往還要市直部門審批同意,造成報建手續辦理繁復,效率低下,影響項目開工和工程進度。建設、市政、園林、市容、執法等方面的工作市、區部門交叉重疊,不利于城市管理。
6、城區商業不發達,優質公共資源布點不合理,對外缺乏吸引力和輻射力。目前市的優質教育、醫療衛生、大型商貿資源主要分布在潯陽區,并逐步向開發區、八里湖新區轉移,在區布點很少。區城區內居民就學、就醫與潯陽區、開發區政策不同,影響城區整體發展水平和城市形象,區從融入主城區到變為主城區還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三、對策建議
1、科學編制城市規劃,給予政策支持。
加快區城區建設,關鍵是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視,將區列入市城市建設的主戰場,給予區更多優惠政策。市直相關部門要組織專門力量對區城市建設進行一次深入調研、科學論證,及時修編調整詳規,根據區發展實際精心布局城建項目,統籌規劃拆遷居民安置點建設,合理分布市級優質教育、醫療衛生、綜合商業資源,提高區發展品質、后勁和潛力。根據區的發展需要和項目建設實際,每年應調劑增加區1000畝建設用地指標。城市客廳教育片區道路用地指標列為市本級用地指標計劃予以解決。市里應盡快啟動組團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工作,進行土地盤整收儲,明確運作模式,提高區土地融資能力,增加在區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和開發面積指標,拓展區級財源,有效解決區城市建設資金不足問題。
2、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理順管理體制。
加快區城區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力度,健全完善城市功能。由市政府統一協調調度供水、供電、供氣管網規劃與建設,重點推進“城市客廳”和“組團”片區道路管網建設,滿足區城市發展需要。整合城市管理資源,市政、園林綠化、市容、城市執法管理市里要充分下放職能,在明確項目及項目區代建權的基礎上,明確建成項目及項目區維護管理等相關工作。
3、優化項目報建程序,簡化辦事手續。
已明確由區負責的城建項目和項目區,市直部門要按照市政府的決定充分放權,出臺實施意見,盡快明確項目立項、規劃、用地、投資評審、施工許可等相關手續辦結辦法,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
4、加強項目建設調度,搞好資金保障。
有序推進項目建設,成熟一個建設一個。市、區政府要加大對城建項目建設資金和安置成本的評審評估工作,調整安置計劃成本,鑒于目前還建房建設成本為1400元/平方米,超過安置計劃成本1200元/平方米,形成資金缺口。市里應盡快出臺政策措施,合理制訂房屋征收政策和貨幣還房標準,提高貨幣還房比例,加快安置房建設,爭取先安置后拆遷,減少過渡安置費,節約建設資金,減少安置房建設用地。科學安排工期、合理安排資金,及時撥付缺口建設資金,落實項目包干區內土地收儲抵押、出讓權,加快土地收儲工作,提升區土地融資能力,為城市建設融資提供保障,以推動城建項目優質高效運行。
5、推動全民創業,促進社會穩定。
新型城鎮化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又使部分村民擁有大量現金,失地農民就業和生活保障工作至關重要。一是落實征地拆遷預留地政策,分項目進行清理,按征地總量5%比例落實土地給村級集體發展村級經濟,切實解決失地農民再就業問題。二是加強失地農民教育培訓,建設創業平臺,正確引導失地農民自主創業和消費觀念,維護社會穩定。
- 上一篇:建設局掛點幫扶創建工作方案
- 下一篇:建設局干部作風整治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