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公務員管理調研報告2篇
時間:2022-11-13 08:46:10
導語:鄉鎮公務員管理調研報告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基本情況
鄉行政編制數20,現有在編干部14人;其中,科級干部8人,科員及以下6人;上級借調2人,副主任科員2名。
二、主要做法
鄉鎮公務員是與群眾直接打交道的最基層的干部,各項政策的落實、民情民意的收集等等,都是最能發揮作用的一股力量;因此,我們在鄉鎮干部管理這一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培訓,使干部會做事。為全面提高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鄉黨委對干部隊伍的教育培訓工作,做到兼顧一般,突出重點,堅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加強能力的培養,不斷創新培訓方式,拓寬培訓渠道。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培訓各類學習教育活動內容和教學計劃,對領導干部及年輕新進公務員進行了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文化素養、農村政策法規以及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等能力培訓。如:我們每周一利用干部例會時機,組織開展干部集中講學,讓每名干部都上臺講課,內容不僅要結合自身工作談業務知識,也要總結業務工作談體會、談方法。
2.加強結對幫扶及經驗交流學習。鄉黨委注重提供交流平臺,促進年輕干部與老干部之間的學習交流、相互促進,通過“結對幫扶”等形式,提高新進年輕干部的實踐經驗、工作水平和綜合素質。另一方面,經常性運用談心談話方式,及時掌握公務員隊伍思想動態;采取鄉黨委書記、鄉長與班子成員談,副職領導與分管干部談的方式,進一步掌握了解干部個人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存在的各種困難問題,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激情,解決干部后顧之憂。
3.注重儲備優秀年輕干部。鄉黨委堅持“備用結合”原則,對于新錄用公務員,根據其工作水平和綜合素質,擇優推薦后備干部,努力形成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堪當重任的鄉鎮后備公務員隊伍。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說在鄉鎮干部管理中,鄉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難以解決。主要表現為:
一是公務員人難進。一方面由于編制數量控緊,鄉鎮機構規格低、編制少、領導職數少、非領導職數更少,在鄉鎮基層工作任務繁重的情況下,遠遠不能滿足管理當前社會事務的需要,就形成一人多崗多責的普遍現象,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地處邊遠山區,條件相對艱苦,人才難進。
二是缺乏交流培訓。受工作能力、業務素質等方面影響,一些干部普遍認為鄉鎮工作就是跟群眾打交道,工作沒有技術含量,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從主觀和客觀上放松了學習和技能提高。特別是目前學習型、服務型政府的打造,鄉鎮工作已經從管理向服務轉變,缺少專業的素質技能培訓交流,導致部分鄉鎮干部工作上找不到方向,無處下手,無從使勁。
三是鄉鎮公務員工資待遇低,工作條件艱苦,難度大,人才難留。鄉鎮干部沒有節假日,沒有上下班時間,鄉鎮工作千頭萬緒,整天在田間地頭辦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風吹日曬?!毙稳莩鲇捎卩l鎮公務員長期工作在最艱苦的基層,存在工作條件差、工作任務繁重、提拔無門、升級無望、工資待遇最低、福利沒有等多種情況,致使鄉鎮公務員出現了有責無權的焦慮緊張心態、位卑言輕的憋屈失衡心態、前途無望的消極心態、工資待遇過低的悲觀心態。
四是晉升流動機制不暢通。在晉升、交流制度方面,鄉鎮公務員升遷空間小,很大地打擊了真正具有才能的公務員的積極性。特別是一些外籍干部,一是離家遠,回家不方便,常年只能呆在鄉里,與家人常聚少離多,增加了外地干部的思鄉愁緒;二是語言、生活習慣等方面,外地干部剛到鄉鎮往往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學習當地語言、適應當地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外地干部工作角色進入慢、工作開展難,產生重壓焦慮。晉升無望使鄉鎮公務員缺乏精神動力,再加上激勵手段的匱乏,導致鄉鎮公務員工作的動力不足,工作很難創出新的局面。
四、意見建議
1.落實交流機制,讓鄉鎮公務員政治上有前途。一方面,在干部提拔任用方面,提高鄉鎮在“人事調動”方面的建議權,提拔重用對象向鄉鎮公務員傾斜,讓會做事、肯做事、能做成事的干部能夠提拔重用;另一方面,完善干部雙向交流機制,讓長期在鄉鎮工作的老同志、老黃牛能夠有換崗的機會。
2.從政治和生活上關心鄉鎮公務員,適當提高鄉鎮公務員工資水平。鄉鎮公務員在鄉鎮工作人員組成中,相對而言有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高的優勢,要把這種人才優勢打造成服務農村發展的勝勢,關鍵在于鍛煉和培訓,要在政治和生活上關心他們。適當提高鄉鎮公務員工資水平和加大津補貼的力度,切實提高工作待遇,從實處關心鄉鎮公務員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真正用感情、用事業、用適當的待遇拴心留人,真正解決鄉鎮基層公務員思想上的“扎根”問題,工作上的“深入”問題,能力上的“提高”問題,讓優秀人才在新農村建設中真正有作為,使他們干得有勁、充滿活力,真正發揮基層公務員源頭活水的作用,真正把鄉鎮基層公務員隊伍建設好,保持隊伍的活力和穩定。
3.適時適量招錄鄉鎮公務員。對確實缺少人手的鄉鎮,應當有組織有計劃的做好招錄公務員工作,重點要把握好兩個方面,一方面把關要嚴,對一些超編、沒有合理設置崗位的鄉鎮,要加強指導,合理設置崗位,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嚴格控制進人;另一方面對人手嚴重不足的鄉鎮,要區別對待,特事特辦,以保證工作正常、高效運轉為原則,靈活開展增編進人工作,使鄉鎮工作在健康正常高效運轉。
4.改進完善公務員考核制度。一要建立科學的考核標準??己藰藴室M量具體化、數量化。增強現行考核標準的針對性,最好是每一個崗位都有相對應的考核標準,而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籠統標準。二要樹立按照職位分配工作、根據職能部署任務的觀念,克服隨意性,增強規范性,防止盲目地加壓、變相地對某一職位增減職能和義務。
第二篇
一、鄉公務員隊伍現狀及特點
目前,全鄉機關在職干部25人,其中,行政編制17名,因各項工作借調抽調5名,實際在鄉在崗工作人員12名。
從年齡、性別、學歷、借調人數等方面來具體看我鄉公務員隊伍組成結構。
1.年齡結構:全鄉公務員30周歲以下6人,占35.3%;30至40周歲3人,占17.6%;40至60周歲8人,占47.1%。
2.性別結構:女干部2人,占11.8%;男干部15人,占88.2%。
3.學歷結構:本科及以上學歷10人,占58.8%;大專學歷7人,占41.2%;
4、借調人數:因各項工作借調抽調5人,占29.5%;實際在崗人員12人,占70.5%。
二、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干部隊伍結構不合理,選人用人渠道單一。
一是干部年齡結構不合理、男女比例有所失調、被借調人員過多。以鄉為例,30歲以下的青年干部占35.3%,而40至60周歲占47.1%,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基層工作;女干部偏少,只占11.8%,且沒有一個女班子成員;借調抽調人員占29.5%,在農村基層工作任務重、責任大的現狀下是不科學的。二是在干部的選拔和任用,主要停留在兩方面:對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多在原干部隊伍中;對新充實干部隊伍的人員,主要來自于新畢業的本、??粕?,選人用人渠道過于單一,范圍欠廣。這樣的選人用人渠道,無法真正體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廣泛性原則,也無法做到跨體制、跨行業使德才兼備的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才充實到干部隊伍中來,制約了干部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2、干部交流力度不夠,干部進出口不暢。
一方面干部長期缺乏新鮮血液。鄉地處偏遠,經濟社會發展滯后,加上受人員編制的限定,每年干部補充量稀缺。另一方面領導干部崗位調動和工作借調抽調外,干部交流出去的機會極少,讓一些干部工作缺乏上進動力,在同一地方長期工作,造成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和創新性降低,而惰性增大。
3.待遇偏低,工作難做,隊伍不穩定。
一是鄉鎮干部職務升遷機會少,政治待遇難以理順;經濟收入偏低,收入水平與工作強度、工作環境不匹配;一些正當的福利待遇得不到,如鄉鎮干部普遍享受不到《公務員法》規定的探親假、工休假。二是農村工作難做,工作強度較大。隨著農業產業結構不斷的調整和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農村工作出現的許多新情況、新矛盾和新問題,都有賴于鄉鎮干部去及時解決實際問題。但是,鄉鎮履行職能權力越來越小,責任卻越來越大,常常疲于應付各種工作的檢查、考核、達標等,難以集中精力投入到當地經濟發展中來。三是后備干部資源不足。鄉鎮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都比較艱苦,許多優秀干部不愿待在鄉鎮工作,都想方設法往縣城或其他大鄉鎮“擠”,而縣直機關年輕干部極少愿意到鄉鎮交流任職鍛煉。導致出現難以找到培養、提拔的對象。
三、對策和建議
1.健全選人用人機制,推動干部選拔制度。
在每年的公務員“四級聯考”中,應該在保證公務員自身素質的情況下大量招收人才。一是應屆畢業生報考基層公務員基本上都沒有什么農村工作經驗,所以,除去某些特殊崗位,如:財務崗,需要有特殊的工作資質和技能,在應屆大學生報考公務員的時候,可以免去專業限制,如此一來,可以拓寬招考人數,增強報考公務員的競爭力,提升所招入公務員的素質。二是對于非大學應屆畢業生報考基層公務員時,可以酌情考慮其工作經驗,如本身在基層事業單位工作超過5年,表現優秀者,可以專門設置一個競爭崗,供此類考生選擇,也可提升在職事業編制人員工作積極性。三是對現有面向大學生村官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優秀村干部定向考錄公務員此項工作可以形成長效機制,有利于調動在崗大學生村官和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有效提升工作能力和實效,并且能夠確保在選送公務員時,此類公務員已經具備了足夠的農村工作經驗,上手快,落差小,適應強。
2.健全干部交流機制,激發干部活力。
一是根據干部需要確定定期培訓。確保每兩年有一次市里面的培訓,增強縣與縣基層公務員之間的交流;確保每兩年有一次縣里面的培訓,增強各鄉鎮公務員的交流。二是更加關注鄉鎮優秀干部的成長,完善培養鍛煉機制,通過轉崗、交流、外派、提撥等形式,加快干部流動,同時探索干部職級分級制,調動工作積極性,促進農村各項事業快速協調發展。
3.健全干部激勵機制,調動公務員工作積極性。
鄉鎮公務員工作在農村第一線,條件最苦,待遇最低,但責任最重,應逐步改善其工資福利待遇和政治待遇,真正體現社會主義公平。一是完善保障體系,如必要的逢年過節的福利發放(如:三八婦女節,勞動節,中秋節,春節等)。不能因為八項規定、反腐倡廉建設而減少了基層公務員必要的福利。二是提升基層公務員辦公環境和吃住條件,能讓基層公務員不為生活這部分擔憂,從而安心工作。三是強化工作獎勵機制,對于表現優異的公務員進行榮譽和物質上的獎勵。
- 上一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工作報告
- 下一篇: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和關愛留守兒童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