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4 11:17:11
導語: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促進殘疾人就業,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縣殘聯認真學習貫徹黨的精神和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并結合殘聯工作實際,采取入戶走訪、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等方式,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
一、殘疾人就業基本情況
從全國殘疾人第二次普查數據看,縣共有殘疾人約38246人,辦理第二代殘疾人證2245人,其中進入量服平臺1987人。目前,縣16-59周歲的殘疾人有983人,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有582人,其中:聽力殘疾82人,言語殘疾9人,肢體488人;未就業人員有:聽力殘疾46人,言語殘疾10人,肢體殘疾166人,視力殘疾98人,精神智力殘疾81人。
二、殘疾人就業主要措施
為全面貫徹《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就業條例》等法律法規,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推進殘疾人就業,縣殘聯緊緊圍繞地方文化特色及殘疾類別來強化培訓、掌握技能、促進就業、調查跟蹤的總體工作思路,扎實推進殘疾人就業培訓。
(一)強化培訓支撐殘疾人就業。幫助殘疾人掌握1-2門技術,是促進殘疾人就業的強有力保障。縣殘聯緊盯實用技術不放松,結合個人特點、地方文化特色,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在全縣有就業意愿的殘疾人開展技術培訓,培訓內容涉及石刻的選料、石刻工具的選用方法、勾線等工藝流程,并且手把手實際演示了瑪尼雕刻的全過程。培訓覆蓋率達100%。真正讓殘疾人學到本領,掌握技能,融入社會,提升價值。
(二)拓寬渠道促進殘疾人就業培訓。一是集中技能培訓和安置殘疾人。縣殘聯首先在尕多鄉曼木達石刻傳習基地創建殘疾人就業石刻培訓點,石刻傳習基地“平等共享,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扶殘助殘理念,集中手把手培訓殘疾人65名,培訓期為1至2個月。二是分散按比例安置殘疾人穩步推進。嚴格落實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年審制度,充分發揮年審作用,依法促進殘疾人就業工作。對于已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要求用人單位必須為已就業的殘疾人繳納各項社會保險,簽訂勞動合同和用工協議,并支付不低于縣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符合條件的視為安排殘疾人就業。對于未安排殘疾人的用人單位,積極宣傳國家的按比例就業安排殘疾人就業規定和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三是開發公益性崗位解決殘疾人就業規模擴大。為全面貫徹《殘疾人就業條例》《省殘疾人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通知》,縣殘聯積極協調人社局,在每個鄉鎮、街道開發一個殘疾人公益性崗位,招聘一名殘疾人專職工作者;同時,按照省殘聯等相關部門要求,爭取財政、人社支持,全面落實村(社區)殘疾人專(兼)職委員配備。四是盲人按摩定向輸出持續穩定。積極輸送有就業意愿的盲人,到州康復中心培訓學習盲人按摩,截止目前,推薦培訓人員2名。(三)優化政策保障殘疾人就業。一是采取鼓勵式就業模式。大力實施殘疾人居家靈活就業,鼓勵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大力發展種養殖,進軍電商領域,對有一定規模或有工商營業執照的殘疾人進行就業直補,目前縣共有582名殘疾人實現居家靈活就業,二是采取灌輸式就業模式。為幫助部分有意愿就業,但缺技術、缺資金、缺資料的農村貧困殘疾人,我們大力實施扶持農村發展生產項目,為他們送去資金、生產資料、勞動技術等,先行解決一批殘疾人就業,今年共有32人享受扶持農村發展生產項目。
三、殘疾人就業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有待更新。從殘疾人群體看,大部分殘疾人坐、等、靠、要思想嚴重,骨子里認為自己是殘疾人,你就應該為我“拿來”,自身毫無進取心,無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部分殘疾人好高騖遠,尤其是年輕殘疾人由于聽力語言和身體方面缺陷,他們生活的空間小,吸收外界信息少,對社會了解不夠,在看待人生問題和選擇就業方面往往脫離現實;從社會群體來看,大部分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在認識上存在歧視感,認為一個殘疾人,避免不了在工作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擾,本來正常人一個人就能干好的事情,他卻需要別人的協助才能完成,耽誤工作的推進,導致不愿意聘用殘疾人或接納殘疾人。
(二)重視程度有待提高。提出對殘疾人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和格外關愛,縣殘聯也分別借助“愛耳日”“助殘日”等各種活動,廣泛宣傳涉及殘疾人的法律法規,爭取社會人士對殘疾人的理解、支持、關心、關愛,但由于殘疾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條件缺陷,素質普遍偏低等因素,仍存在歧視、無視、漠不關心等現象。
(三)就業收入有待提高。很多企業給殘疾人的工資相對較低,基本沒有實現同工同酬,各種保險也很難依法落實。有些企事業甚至不讓殘疾人上班,這就從根本上失去了就業的意義,對這樣的企業來說是鉆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殘疾人利益。
四、殘疾人就業的幾點意見建議
(一)提高認識,廣泛宣傳,正確樹立提高殘疾人就業的觀念。做好殘疾人工作,既是殘聯的工作,也是社會共同的責任,同時對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具有重要意義。要充分發揮電視、廣播、網絡等新興媒體的作用,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宣傳“平等、參與、共享”的殘疾人觀念,引導人們正確認識殘疾人和對待、處理殘疾人問題,充分尊重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把關心、關愛、關注殘疾人內化為人們的價值觀,外化為公眾的自覺行動,使全社會更加了解殘疾人,更加支持殘疾人事業,更加關注殘疾人切身利益和實際需求,提升殘疾人的幸福感、安全感。
(二)高度重視,完善機制,及時出臺保障殘疾人就業的政策。一是完善培訓機制。建議人社局和殘聯建立培訓常態機制,加強殘疾人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讓他們掌握更多實用技術,首先以需求為導向,精準為目標,根據勞動力市場和用人單位的精準需求和殘疾人自身精準的需要,有計劃組織社會各類培訓機構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其次以創業意識為關鍵點,大力加強創業培訓。強化對殘疾人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發展創業培訓,以培訓促創業,以創業促就業。二是出臺扶持政策。殘疾人作為弱勢群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舉步維艱,應根據殘疾人實際,出臺關于殘疾人就業創業的扶持政策,鼓勵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自行創業,增強自信心。三是爭取部門支持。爭取財政、地稅等相關支持,加大對殘保金的收取力度,確保應交盡交,保障殘疾人就業創業服務有資金。
(三)拓寬思路,加大投入,廣泛開辟挖掘殘疾人就業的渠道。
要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就業市場建設,完善就業登記、信息服務、中介、再培訓等服務,打破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隔離,將殘疾人就業市場納入社會勞動力市場體系建設當中,為殘疾人廣開就業渠道,保障殘疾人的工資標準和崗位穩定性,不斷增加殘疾人的收入,使他們逐漸擺脫對社會和家庭的依賴。
- 上一篇:農村運輸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 下一篇:殘聯“七五普法”上半年工作總結